盛悅清

摘要:在新時代教學中,遵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原則,教導學生知識步入教導學生相應的數學素養,而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學生應具備的綜合數學素養之一,它表示的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必然會促使他們數學成績的進步。
關鍵詞:初三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引言:
數學本就是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在數學學習之中,自然而然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在初三數學教學中更著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展開結構化學習,帶領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點的邏輯、數學習題的邏輯等,提升邏輯思考能力,能夠根據已知的條件去推斷未知的結果,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更加高效。
一、展開結構化教學,引導學生了解知識點邏輯
數學知識雖然是繁多的,但數學知識卻也是有邏輯性的,一些知識是相似的,一些知識是具有漸進性的,從基礎知識上推演得來的,那么在數學知識教學的時候,帶領學生回顧數學知識點并構建知識框架,展開結構化教學,明白數學知識的演繹過程,讓學習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初三階段學習中,不僅要學習新知識,也要逐步展開階段性復習,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的作用非常大。
例如在《整式的乘除》和《整式的加減》模塊知識,其具有必然的聯系性,可以帶領學生回顧并推演;例如《一次函數》和《二元一次方程》也有著必然的聯系,它們都是一次項,二元一次方程反映兩個未知數的耦合關系,而一次函數則反映一個未知量隨著另一個未知量變化的漸變關系,是非常相似的;例如《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關系,其實兩者大致相似,區別在于正比例函數一定是一次函數,但一次函數不一定是正比例函數,當y=kx+b(k,b為常數,k≠0)函數式子中,b=0時,一次函數就成了正比例函數;例如《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點有哪些不同?其實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變形而已,數據的分析看似不同,反映在圖形上的研究是相似的,等等。因此,教師引導學生了解知識點邏輯,展開結構化學習,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繪制知識點框架圖,從而得出數學知識的真諦,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二、展開變式訓練,帶領學生感受習題變式規律
傳統教學展開題海戰術,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固有思維,而如今卻提倡展開多元變式訓練,數學習題雖然是繁多的,但是卻都是在基礎習題上逐漸演變得來的,對某一點進行轉變就成了另外的習題,學生做題的時候感覺題型五花八門,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感受不到習題演練的竅門,學習自然是困頓的。那么,教師帶學生展開多元變式訓練,圍繞知識點核心組織多元情境習題,重點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來體會多元變式習題的“變式”所在,并且能夠對特定的習題用特定的方法去解答啊,比如解答二次函數交點個數類型習題的時候,利用數形結合,讓學生通過繪制相應的函數圖像來判斷交點個數。在一定量的多元變式訓練下,保證學生看到某一道習題,就能明白它屬于哪一知識點,在一個題目中找到關鍵詞,看到該關鍵詞就該想到是什么東西,明白這一習題是在基礎題型上做了怎么的變化,如何將這一復雜的習題轉變為基礎簡單習題,從而運用基礎習題的解答方法去解決,這一點既能夠培養學生解答習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能舉一反三的進行習題解答[1]。
三、巧妙傳輸學生數學思想,助力邏輯思維能力提升
對于初中數學來說,最主要的數學思維包括類比思想、數形結合思想、轉化思想等等,這些數學思想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關系是共生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會更有效的理解并掌握數學思想,而數學思想的培養與發展,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在初三數學教學中,適時教導學生數學思想,將助力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2]。
例如數形結合思想,就是將數和形兩個探究的關鍵要素結合在一起,比較復雜的數學習題可以利用對應數學圖形來解決,而數學圖形也可以用標準化的數學符號來定義,探究數形結合思想,教導學生“畫圖法”、“畫線段法”等解題技巧,會讓學生事半功倍的學習。例如在初三《二次函數》教學中,例題:以下幾個二次函數,與X軸交點最多的函數是哪一個,(1)y=x2+x-2,(2)y=x2-6x+9,(3)y=x2-x+1,對這一道題的解答,可以利用解函數來解答,也可以在基本函數圖像形變,簡單快速畫圖來解答。
例如類比思想,例題:如下圖1所示的圖形,兩個邊長為8厘米和5厘米的正方形搭在一起,求下圖陰影面積?那么采用分割法,將大陰影分成若干個小陰影,分別計算,多做這一類習題,自然會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重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將有助于他們更加輕松、更加高效的學習,數學成績自然會隨之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翔宇.初三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21(17):2.
[2]彭恒仁.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讀寫算,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