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蓉
摘要:面對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高段教學,學校與教師應當充分重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以課內的文本為依托,從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其量身定制科學的讀寫結合教學計劃,從而有效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而我主要從“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展開日記練習”等角度闡述小學語文高段讀與寫結合教學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資源;高段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條生命線,缺一不可,小學高段語文教學同樣也不例外。這就要求當代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將讀寫結合教學當作重要的教學目標,帶領學生對課內經典的文本進行整體性的閱讀,并以此為基礎,分別展開“仿寫式”、“續寫式”與“日記式”等多種形式的微寫作練習,從而有效推動讀與寫的深度結合,提升教學效率。
1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展開“仿寫式”微寫作練習
小學高段教材中擁有著許多經典的篇章,這些篇章里不僅有經典的寫作手法、優美的詞語和句子,而且不乏發人深省的思想精華,因此,要想把讀與寫有效結合,教師首先可以帶領學生對這些文本進行細致的分析,然后以此為依托展開仿寫式微寫作練習,這樣的方式能夠推動讀與寫的深度結合。
以五年級上冊的《桂花雨》為例,這篇文章沒有無比華麗的語言,卻帶給人無窮的感動。從表面上看,它描寫的是和桂花有關的事,其實則是通過對自己童年時圍繞“桂花雨”發生的一系列事情的描寫,表達自己對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故鄉的無限懷念,對母親的深深的愛,令人感同身受。
在講這篇文章時,應當首先帶領學生分析作者對桂花香氣的情有獨鐘,閱讀作者童年時期搖桂花的一系列趣事,最后再著重帶領他們品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品味桂花雨飄落的場景,觸摸其背后蘊含的對童年與故鄉的深深眷戀,讓他們知道作者是怎樣通過一個事物或一個場景去含蓄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等達到這樣的閱讀目的之后,就可以有意識的引導他們思考一下在自己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反映背后蘊含的情感或道理,然后讓他們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去模仿這種經典的手法展開仿寫。我在課堂上就曾給他們作過這樣的仿寫示范“在我童年的夢境里,有一個小菜園,奶奶在里面種上了各種各樣的蔬菜,有豆角、西紅柿等等。每到夏天,小菜園里總是充斥著蟲鳴鳥叫的聲音,放學后的我游蕩在園子里,無憂無慮的嬉戲,奶奶在一旁照料著那些蔬菜。如今,很多年過去了,我離開了老家,小菜園早已變成了現代化的樓房,奶奶也老了,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但在無數個深夜,那個蟲鳴鳥叫的小菜園總是浮現在我的夢里,那么遠,又那么近,值得我用一生去追尋。”當我把自己仿寫的例子為學生們敘述完之后,便會帶著他們一起分析在這個事例中我是如何通過“小菜園”去表達我對奶奶的愛、對童年與故鄉的懷念的。相信,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把握仿寫的具體方法。
2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展開“續寫式”微寫作練習
上文提到,在小學語文高段的教材里有許多優秀篇章,其中包含大量經典的寫作手法。其實,這些篇章之所以成為經典,不僅是因為這些手法,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文本中描述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的結尾往往會給讀者留下懸念,這樣的故事敘述方式同樣也值得學生們借鑒。倘若他們在自己的寫作中能夠靈活的運用這種方式,便能夠將自己的文章變得更加新穎,更具文學性。因此,要想將讀與寫更好的結合,教師完全可以帶領學生對教材中的文本進行認真的閱讀,然后圍繞一些留下懸念的結尾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并在自己的作文本上進行續寫式微寫作練習。一方面,想象力是文學的翅膀,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從而為整體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它也能夠讓學生從閱讀中尋找寫作的寶藏,推動讀寫結合。
以六年級上冊的《窮人》為例,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桑娜生活拮據,卻在自己的鄰居西蒙去世之后,主動將她留下的兩個孩子抱回家中并收養”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桑娜的愛心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但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只是交代了桑娜告訴丈夫她已經把西蒙留下了兩個孩子抱了回來,卻沒有繼續寫丈夫聽到這件事之后的反應,留下了一個開放性的結尾。因此,教師就可以針對這個結尾,引導學生展開開放式的想象,并鼓勵他們進行續寫。這樣的方式既能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又能有效培養其寫作能力,推動讀與寫的有機結合。
3以教材文本為依托,引導學生展開“日記式”微寫作練習
日記是重要的寫作形式與練筆方式,也是小學高端語文寫作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倘若教師能夠科學的引導學生通過日記將自己日常的生活與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那么便能夠幫助他們逐漸形成一種連續性的練筆與寫作思維,這種思維對整體的語文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在讀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可以從教材文本的內容出發,為學生布置相應的日記任務,從而促使他們將這些文本里的情感巧妙的融進自己的日記當中,實現讀寫結合。
我還是以上文提到的《窮人》為例,這篇課文不僅適合當作續寫的媒介,而且也能作為學生寫日記的情感來源。因為,在這篇文章里,桑娜自己很貧窮卻依然撫養自己鄰居留下的兩個孤苦無依的孩子,將人物的善良與愛描寫的淋漓盡致,因此,在學完這篇課文的當天,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愛”為主題展開日記練習,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讓他們在課下對課內的學習內容進行復習和鞏固,而且也能讓閱讀為寫作提供養分。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成為了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命題。基于此,在具體的讀寫結合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語文基礎出發,綜合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推動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在閱讀中寫作,在寫作中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劉超.閱讀與寫作教學概述[J].語文樂園,2017,(13),25.
[2]張心田.讀寫結合的生命力[J].課外文刊,2019,No.121,(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