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毅
摘要: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合理利用提問的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熱衷于用選擇題進行提問,學生只需要回答選項或者對錯,這種方式不能很好地培養和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以,需要教師對上述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本文就探究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做出探討并給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策略;分析
引言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會對其進行思考,并主動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問題的產生是創造的根源"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的觀點。所以,提問對于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多利用提問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制造能夠引發其有效思考的問題、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師的而教學活動中,高效的利用提問教學方式非常關鍵,為達到較好的課堂提問效果,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求以及學生生的實際情況去設計提問的內容,
一、重視對學生的啟發,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幫助。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能夠降低呆板的課堂提問所帶來的枯燥感,活躍課堂氛圍,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問題在情境中的意義,注重問題多樣化的體現。其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指引學生在閱讀中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并進行思考,進而使學生在對自己所閱讀文章的整體脈絡和內容有所了解。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不能過于拘泥,因為在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情境創設也是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將講課所需的話題進行導入。通過創設不同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因為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的情境,會導致學生不能理解教師的講課內容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
二、考慮學生學習基礎,針對性提問
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發揮自身主導作用,更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讓學生大量自主閱讀的空間。其次,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對問題的設定應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保證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其次,在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下,分層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育的模式,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基礎對其進行分組,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進而使每一位學生在閱讀水平上都有所提升。
三、分考慮教學目標,體現提問的層次性
在閱讀中所有的問題設計都是為完成教學目標而服務的,因此對語文閱讀課堂中問題的設計應以達成教學目標為主。另外,在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發展下,教師也在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以保證在更大程度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只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沒有發揮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就會導致以往灌輸教育變成現在滿堂的提問。這種變化的方向是錯誤的,不僅沒有提高提問的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教學進度。教師只有發揮自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組織有效的課堂提問,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和思考,才能真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
四、拓展教學內容,設置問題延伸
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該將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有機統一,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使學生解決課堂問題的同時提高自身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解決能力。因此教師應多對課堂中的閱讀問題進行拓展,使提問的問題有更高的延伸性,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在講到《紀念白求恩》時,便可以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問題,"白求恩身上的哪些精神與我們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相似?"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以及自己讀書的感悟去體會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同時理解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從而達到對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指引。
五、開放式教學,互動提問
以往的提問中選擇題的類型比較多,學生只需要回答對錯或者某個選項,這種閉合式的問題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發展能力。所以教師應針對以上問題設計有效的提問,確保問題的開放性,為學生留足思考想象空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
的思維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啟發,使其在日后的學習中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提升其解決課本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把課堂提問的頻率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避免問題過多而影響課程進度。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主動提出疑惑,多與學生進行互動,此舉在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使師生共同思考、共同進步。這種教學方式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探索發現自身的問題。
六、創新提問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
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提問方式一成不變,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教學效率,因此教師的提問方式也要有所創新。例如在課程開展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留下幾個有懸念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但教師也要注意懸念的設計要符合教學需求,以免脫離課本和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應多圍繞學生的實際生活去設計問題,使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生活經驗去解決書本上的問題,使學生的到成就感、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引學生思考文章中細節性的問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自主思考的同時,能去跟教師或者其他學生交流溝通,在思想的交匯下解決自己的疑惑,進一步提高對文章的感悟。教師還應教學的總結中歸納好重難點,深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設置懸念的課堂,在結束也應該以問題收尾,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課后習讓學生回顧和鞏固課堂內容,使教學達到有效的拓展。
結語
總之,提問作為初中語文閱讀課堂上不可缺少的環節,要求教師不斷創新提問的形式和內容,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渠道,加強教書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在有效的提問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同時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明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以提問促思維的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17):105.
[2]李紅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95):33-34.
[3]卜成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0(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