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濤,李 巍,龍久坤
(中航西安飛機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陜西西安 710089)
數字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模具制造中,尤其是在高精尖的航空航天領域。航空航天類模具一般采用5 軸加工,且具有結構復雜、精密、種類多、單件生產、使用壽命長、工期長、材料價格昂貴等特點,所以此類模具加工起來較復雜,精度難控制,易出現尺寸超差。
航空航天類的模具雖然不是終端產品,但很多復雜的零件需依托其成型,其加工精度會影響零件的質量,交付情況也會影響航空航天產品的生產成本與制造周期[1]。
模具加工超差問題嚴重影響模具交付,是拒收模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模具加工最常見的質量缺陷問題是工件尺寸超差,進而影響模具生產的交付。因此,及時分析尺寸超差原因就顯得尤為重要,并據此提出相應改進措施,才能避免以后類似問題的出現,進而提高生產效率,保證加工質量。
圖1為模具超差原因的魚刺圖,從影響產品質量方面分析,模具超差原因包括人、機、料、法、環五個主要因素,具體分為人為因素與非人為因素兩大類。結合模具生產實踐,超差原因具體包括:①依據錯誤;②技術水平低;③操作失誤;④工藝方法問題;⑤文件理解錯誤;⑥設備問題;⑦材料、環境;⑧管理問題;⑨磨損、損壞;⑩其它等。對生產模具過程中出現的故障,具體問題應該具體分析,找出原因所在,爭取在后面的工序中改進。

圖1 模具超差原因魚刺圖
人是導致模具加工超差的主觀因素。其人為因素包含在模具設計、工藝、制造、檢測和使用過程中,所有參與到模具生產中的人和事。
(1)設計因素:模具工裝圖紙或數模設計不合理、多次變更造成混亂。
(2)工藝人員加工方法、加工參數有誤:切削工具選用不當、加工條件選用不當、余量預留不對、加工步驟不合理。
(3)操作人員粗心大意:未做好加工前確認(包括圖面、工件、加工工具、加工條件)、數據輸入錯誤(數值輸入、程序混淆)、裝夾問題(裝夾錯誤、夾傷、傾斜)。
(4)操作人員裝夾經驗不足:多次裝夾產生誤差、裝夾方式或方法不對、裝夾力不足。
(5)檢驗人員測量方法不對:工件未仔細測量、未清除干凈就測量、測量基準有誤、測量探頭測不到位。
相對人為因素來說,非人為因素為客觀因素。導致模具加工超差的非人為因素涉及設備、材料和環境的各個方面。
(1)設備因素:機床加工設備出現故障,精度不夠、測量設備誤差大、輔助工具不合格。
(2)原材料:無料、材料尺寸錯誤、材質錯誤、材料疊加、運輸過程中被碰傷、原材料有缺陷,熱處理不當或加工引起材料變形[2]。
(3)環境因素:周轉過程與測量環境溫度差、突然停電、氣壓不足、噪音大、干擾多等。
綜上所述,模具生產中的各個環節疏漏都會導致加工超差[3]。要避免模具加工超差,不僅單位要加強職工的質量意識和責任心教育、加強工作質量考核,而且需要參與模具設計、工藝、加工制造、檢測環節,以及使用過程中的職員認真仔細,做好本職工作。針對上述導致模具加工超差的因素,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1)模具設計是制造的核心要素,設計員不僅要考慮模具設計的合理性,還要考慮模具設計之后的加工工藝和使用方法,要規范繪制圖紙,避免發出多次變更造成混亂。
(2)工藝貫穿模具制造的中間環節,開展工藝化標準工作,完善工藝規程是工藝人員首先要做的一項工作。其次,工藝人員要增強在編程方面的安全性理論檢查,要善于利用仿真軟件進行干涉過切檢查、刀長計算、線框刀路模擬、實體刀路模擬以及機床仿真等,將可能暴露出的問題解決在施工之前。
(3)加工是模具制造的重要環節,公司須對數控操作工人進行數控銑床、加工中心理論知識培訓。操作人員務必做到認真仔細,要從錯誤和失敗中總結教訓,從日常工作中積累經驗,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實施,保證零件加工精度。
(4)測量是模具制造的最后環節,為質量把好最后一道關。檢驗人員的測量方法要與時俱進,針對不同特點的工裝要采用不同的檢測方法,而且測量結果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5)在模具使用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查型面、線、孔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并做好維護保養,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若模具磨損嚴重或零件更改影響使用,則須盡快返修。
本文分析了模具加工過程中尺寸超差的原因,提出了減少加工超差的相關措施,能提高模具加工的合格率、減小模具的加工成本、縮短模具的生產周期。隨著航空航天產品的飛速發展,模具制造將朝著數字化、柔性化的方向發展,模具設計和制造在未來亦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