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如何培養學生高層次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作為一門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綜合性語文學科,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課程大綱也要求“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要通過閱讀培養高雅品位,塑造全能人才,就必須擺脫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閱讀教學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加強語文閱讀教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采用科學合理的有效方法,促進學生閱讀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為自己的寫作提供有利保障。文章主要論述了高三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現狀以及創新策略。
一、初三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在教育創新改革的形勢下,初三語文閱讀的教學中,完成教學目標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就要幫助學生消除閱讀中產生的羈絆,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閱讀練習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由于初中生面對升學壓力,閱讀興趣也會逐漸減弱。在大量的閱讀練習中,沒能抓住閱讀的重點,在閱讀中就無法取得進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征,從興趣入手,做好閱讀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
二、初三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興趣是學習的主要動力。現代科技在教學當中的應用已經普及,它已成為教師必備的工具。為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使閱讀文本的材料達到文字的效果。相對于教材,有趣的文字、豐富的圖片和音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提供圖文并茂的閱讀氛圍,使學生有強烈的閱讀欲望。如學習魯迅的《故鄉》時,文中的閏土就是小說中的主角,從不同的角度描述了閏土的不同變化。在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更直觀、深刻地了解閏土多年的變化,可通過多媒體播放閏土的成長過程,直觀地了解閏土,播放一些有關少年西瓜田里的閏土以及捕鳥時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熱情友善、生活知識豐富的少年閏土。然后再播放說話吞吞吐吐、遲鈍麻木以及稱呼“我”為老爺、畢恭恭敬、謙卑的中年閏土的圖片作對比,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封建禮教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毒害,從而更好地理解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引導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重閱讀方法的引導,并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重視不夠,基本上是以文章為主,缺乏總結歸納的過程,導致閱讀效果不佳,學習積極性不高。如《馬說》一課的教學中,傳統的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分析。每次分析之后,對涉及到的文字內容進行分解,經過分解研究,歸納出中心思想,如找出千里葬馬的根源等。該模式中,教師的閱讀指導過于分散,學生只注重細節分析,沒有從整體的角度進行閱讀,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閱讀需要,幫助學生從閱讀的角度去分析文章。首先,要讓學生在學《馬說》的時候快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要理會不熟悉的詞匯,而是要通過快速閱讀來總結文章的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后,從文章中心思想的角度進行總結,把握全文內容。在細讀時,要以中心思想去思索內容,按段落、句子、詞序進行推理,這樣學生才能保證閱讀質量。目前圍繞中考閱讀內容,學生需要掌握閱讀方法,無論是作文材料還是考試閱讀。為此,教師不應局限于對教材的閱讀方法的引導,而應圍繞考試要求調整閱讀方法。
(三)提倡學生個性化閱讀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通過教師統一組織或對語文課本內容來進行閱讀。這種閱讀方式雖然提高了學生整體的閱讀能力,但卻忽視了個別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方面,教師應知道,閱讀的前提是具有個性化閱讀能力。個性化閱讀包括每個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表達個性思維,釋放情緒,彰顯自我,從而激發閱讀興趣。如何進行個性化閱讀?鑒于大部分學生已接觸過文本內容,在閱讀書籍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設計與文章主題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閱讀。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并掌握文章的中心要點。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組織討論小組展開交流,讓學生吸取他人的經驗,加深對文章和章節內涵的理解,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個性化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和閱讀興趣。注重個性化閱讀,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捷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與愛好,有的性格溫和,喜歡看情感小說或散文;有的對武俠感興趣,喜歡看古龍的武俠小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喜好為他們推薦合適的讀物,以此促進個性化閱讀。
(四)結合趣味性情景導入
初三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極閱讀語文知識,情景教學也是一種很實用的教學方法,課文、章節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通過引入趣味性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信息技術也進入學校課堂。在初三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也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多媒體來實現情景導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通過情景化導入,教師可以緊扣課文內容,重視課本主題,使閱讀不再枯燥。而趣味語文閱讀課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確保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明顯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結合課文內容,通過精彩的表演,增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如學習《屈原》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查閱有關屈原的資料,將此制作成課件,再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讓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觀看。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五)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閱讀活動
閱讀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學會“對比”,即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文學作家在寫作技巧上的異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平臺進行教學活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可以直觀地展示漢語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在文本通過對比和直覺了解小說的內在聯系,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例如在三年級復習活動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中人物的各種表現手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播放《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列夫托爾斯泰》等文章的一些片段并進行對比,要求學生從展示的片段中找出描寫人物的各種句子,如人物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接著,通過對比不同文章中同樣的描寫手法,如“那手指頭本身就像一面勝利的旗幟”——《變色龍》,“在遙遠的地平線上,似乎有一道彩色的陰影從海上冒出來”——《列夫托爾斯泰》,讓學生深入了解小說中的隱喻修辭。
(六)利用教材資源開展群文閱讀
教材是教學發展的基礎,既包括指導教學的方法,也包括教學目標和內容。仔細研究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資源,開展小組閱讀,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如教材包含內容文章的主題、思路、學習策略、寫作方法等,有助于增強群文可讀性,提高閱讀效果和速度,豐富閱讀量,提高閱讀質量。當前,提高中學閱讀質量的途徑主要有三種:提高閱讀效率、增加閱讀量、提煉閱讀提高寫作質量。要把握好閱讀效果,就必須突出精讀、熟讀,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水平。為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的要求,對學生進行速讀、略讀等方法的訓練,以擴大單元組的閱讀能力。在指導學生進行小組群閱讀時,要注意主體、風格相似的文章的遷移性,掌握教學策略,同時要把握同類文章的主題、寫作風格及特點,有助于提高閱讀效果。例如初中的《葉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讓學生用先前的教學策略學習,掌握一定的閱讀基礎。在以后的學習中,學生也可以復習類似的文章,如《回憶魯迅先生》《藤野先生》《阿長與山海經》,這些文章都是記敘文的典型。讓學生比較一下這些文章的背景、情感人物。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閱讀一些記敘文,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品鑒能力,增強閱讀效果。
(七)擴展閱讀教學
初三學生對自己的情感、認知有一定的自信。所以,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談談對文本的看法和觀點,通過不同角度的思考,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比如教學《一雙手》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問學生:“本文主要描寫了林業工人,從人物描寫語言、動作、表情、心理等方面表現出來,文章頗具特色,用手表現人物、歌頌普通工人,它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和感受?說說你用雙手為家庭和社會創造了多少價值?”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學生將積極探索勞動的價值與貢獻,加深對文本思想的理解。總而言之,通過有效的延伸和擴展思維,將更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更系統地理解課文,真正把握語文的真諦。另外,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閱讀文本的機會。通過對話,安排學生扮演課文中角色,并進行閱讀,在學生閱讀表達的同時,也能體味文本語言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反思閱讀教學
在初三語文教學中,學生必須要具備審美能力和閱讀能力。另外,需要讓學生從閱讀中認識閱讀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這一過程也是見證學生自我成長的途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通過反思、創新、探究,實現個人閱讀能力的提升。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這就決定了語文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閱讀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積極地開展語文自主探究閱讀教學模式已經勢在必行。語文自主探究閱讀教學的工作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要加強對于閱讀教學方式的實踐的探索,借鑒其他教師的經驗,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閱讀素養。
總之,在初三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新課改的教學標準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努力創新教學方法,積極應對各種問題,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豐富閱讀量,為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