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玲
朗讀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中的一種基本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朗讀也是當下學習兒童詩的最佳方式。在當下兒童詩教學課堂中,朗讀法使用得非常普遍,方式也非常多,有學生單獨朗讀、分組朗讀和男女朗讀比賽等等,整個課堂的氛圍也非常濃厚,但這都是停留于形式,教師一味地只是單單強調(diào)朗讀,把一切的學習任務(wù)交給學生自己去感悟。而小學生本身身心還處于發(fā)展的起步期,知識儲備還比較薄弱,他們心中的朗讀往往注重的是保持聲音的整齊、情感的一致就好,根本沒有顧及到詩歌里面內(nèi)容的正確解讀,更沒有學生個性化的解讀,只是為了追求熱鬧而熱鬧。這讓整個課堂失去了原有的價值,更扼殺了學生天生的想象力,讓兒童詩教學只是止步于表面的學習。基于此,本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小學語文兒童詩朗讀教學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明確朗讀目的,清晰學習思路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兒童詩教學時,先要明確朗讀的教學目標,從而讓課堂的思路更清晰,讓學生學習得更有激情和動力。而我們當下的兒童詩朗讀課堂中,大部分的教師講授兒童詩詞,只是為了朗讀而朗讀,沒有在朗讀之前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標;加上小學生的知識還不足,他們大都是根據(jù)自己的感覺去讀。學生若是遇到簡單的兒童詩,比較容易去掌握,而內(nèi)容難一點的詩歌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也不知道從何下手。久而久之,這無疑打擊了他們學習兒童詩的興趣,更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失去了原有的生機。
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兒童詩教學課堂之前,應該要深入教材,挖掘每篇兒童詩中的主要內(nèi)容,明確每篇兒童詩的教學目標,從而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給學生制定朗讀的目標。如通過朗讀,疏通詩中的字詞,感悟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從而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不僅做到的是全班整齊朗讀,而是應該更加注重詩歌的內(nèi)容,從詩歌的基調(diào)進入朗讀,才能更近距離地與詩歌達成情感共鳴。
比如,在講到《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這首兒童詩時,我先給學生明確這首詩主要用的是有感情地朗讀教學方法,而朗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認識文中的四個生字詞,從而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目標是一個人前行的動力,目標也是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詩歌的有效方法。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在指導學生學習兒童詩時,先要明確每首詩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更有方向、有動力地在詩歌的知識里遨游,讓學生在詩歌的美麗旋律中飛翔。
二、初讀詩歌,疏通字詞義和節(jié)奏
走進兒童詩,先要掌握詩歌中字詞的讀音和意思并準確劃分詩歌節(jié)奏。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兒童詩教學指導時,要給學生明確規(guī)定每一次朗讀詩歌的目標和要完成的學習任務(wù),從而面對每一首兒童詩時,讓學生進行初讀詩歌,先讓學生自主把這首詩中的字詞和節(jié)奏弄清楚,可提示學生結(jié)合課文中的注釋和聯(lián)系之前學習過的詩歌內(nèi)容,讓學生先初步把握詩中字詞的意思和基本節(jié)奏,接著利用多媒體播放音頻,給學生進行示范朗讀,從而將學生難以通過自己理解的生字詞以及之前劃分的節(jié)奏進行糾正,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兒童詩的基本知識以及韻律節(jié)奏,調(diào)動了學習的積極性,也為詩歌的深入學習打好了基礎(chǔ)。
比如,在講到《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檢查學生對詩中字詞讀音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生對詩歌中韻律節(jié)奏的掌握,學生對蔚(wèi)藍、游弋(yì)等四個生字詞的掌握非常到位。而當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的節(jié)奏不明確時,我便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讓學生模仿朗讀,從而對詩歌中的節(jié)奏做出正確的劃分,如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們/的/樂園,可是/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等等,進而提問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和聽音頻后整個詩歌的基調(diào)應該是怎樣的?學生都能夠做出準確的回答:是悲涼慷慨的。果不其然,學生通過自己初步的朗讀,快速掌握了詩歌中的基本知識,激發(fā)了學生朗讀、學習詩歌的積極性。
學習兒童詩,先要弄懂詩歌中的基本知識文化,這樣才能有效地進入詩歌內(nèi)容的學習,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因此,語文教師要在第一步朗讀詩歌時抓好字詞義,并進行音頻示范朗讀,讓學生在自己聽和讀的過程中,走進詩歌。
三、再讀詩歌,把握意象意境
有了初步的朗讀詩歌的語感、掌握了詩中的基本字詞含義以及韻律節(jié)奏等作為基礎(chǔ),詩歌的深入學習就能夠順利開展。俗語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要想最終準確地把握住詩人的情感,必須要學會品味,品味詩中的景物,通過景物進而把握詩歌中的意境,讓學生領(lǐng)悟到詩中的景物美,更讓學生懂得了意象就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景物,只是帶上了詩人的情感就成了意象,而意象放在特定的詩歌背景中,加上豐富的想象力就成了意境。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的兒童詩進行朗讀指導教學時,不應該只滿足初讀中獲取的詩歌基本常識,更應該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再讀詩歌,讓學生通過詩歌表面的學習,去對詩歌中的畫面進行聯(lián)想,深入挖掘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掌握詩人借助景物所營造的意象,從而讓學生真正讀懂詩歌中的畫面美,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比如,在講授《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這一兒童詩時,我讓學生再次朗讀詩歌,畫出詩人在詩歌中所描寫到的景物,而學生在朗讀完之后,抓住了詩中自己熟悉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等,我再加以點撥:“這些景物帶上了詩人的感情,豐富了感染力,就成了詩中的意象。”然后我再接著問學生:“這些景物描寫營造了怎樣的氛圍?”學生一開始有點疑惑,便回到詩歌中進行默讀,聯(lián)系詩歌中上下文的內(nèi)容,發(fā)現(xiàn)詩人是將其原有的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zhàn)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從而營造了凄涼凝重的氛圍,因此學生立刻回答出了準確的答案。這無疑是朗讀的魅力,學生在再次朗讀詩歌的過程中走入了詩歌的內(nèi)容,理解了詩中的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詩歌中的主要內(nèi)容,是詩人情感的替代品。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再讀詩歌,讓學生在朗讀詩歌中體會畫面的美,領(lǐng)悟詩人寄托的豐富意蘊。
四、精讀詩歌,品味情感美
初讀和再讀詩歌,幫助我們懂得了詩中的基本內(nèi)容和情感,也為我們準確把握詩歌中詩人的情感打好了基礎(chǔ)。兒童詩雖表面意思讀起來比較簡單,但要深入理解兒童詩中的深層內(nèi)涵就需要進行精讀,而精讀詩歌不僅是掌握兒童詩情感的關(guān)鍵點,更是品味詩中語言美的“秘鑰”。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兒童詩歌教學時,要準確指導學生對詩歌進行精讀,讓學生在精讀的過程中領(lǐng)悟到詩歌中的情感美和語言美。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中,先要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來結(jié)合詩中的內(nèi)容指導學生落實到詩歌中的具體詞語、句子、景物等,讓學生品味每個詞語、句子,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自由發(fā)言,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詩歌中字詞所傳遞的情感;教師再加以指導,從而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感悟,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良好體驗,而且使他們在兒童詩歌的學習中不斷地積累和充實自己的知識,從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詩歌的魅力。
例如,教學《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這一詩歌時,在分析詩人的情感時,我采用的是精讀詩歌指導法,讓學生逐句品味詩中的內(nèi)容。學生能夠懂得詩中的前四節(jié)是詩人在描寫戰(zhàn)爭給我們的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的情景;而最后一節(jié),則是詩人發(fā)出的期盼,讓戰(zhàn)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因此,我就讓學生對最后一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精讀,找出詩中表達詩人感情的字眼:“希望”和“祈盼”。然后我讓學生各自朗讀出蘊含這兩種情感的聲音,讓學生通過切身的聲音體會詩中所表達的這兩種情感,更體會到其中讓我們更揪心的事實。雖然僅僅只是一張平穩(wěn)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如果沒有和平,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從而來表達出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的愿望,這同時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這一步步的精讀引導,讓學生品味出了詩中的情感美。
情感是詩人在詩歌中的最終歸宿,是學生學習品味詩歌的落腳點,更是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觸發(fā)點。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兒童詩教學中要落實到對詩歌中的一字一句進行精讀,讓學生徜徉于詩歌的情感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
總而言之,兒童詩在小學生的心靈成長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正視朗讀在兒童詩教學中的地位,讓學生通過朗讀詩歌,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從而走進詩歌,成為詩歌中的主人,品味詩中別有意義的風景,與作者達成情感共鳴,全面提升學生的思想素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和道德情操,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審美意識和藝術(shù)鑒賞能力,為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