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平
智慧課堂是現代教育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指的是教師利用科技手段輔助教學,借助智慧課堂能夠提供的強大支持,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可以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這種情況反饋給教師。智慧課堂擁有的強大功能,有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尤其是中高年級,智慧課堂的使用能夠讓學生提升語文素養,促進全面發展。因此本文將會重點敘述,在智慧課堂的支持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段應該如何進行教學創新。
到了小學的中高年級段,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已經不僅僅是通過拼音來識字這種基礎的學習,而是對語文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會有所要求。在這個年齡段,學生會遇到很多學習上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并解決,這時候就需要智慧課堂的幫助。智慧課堂依據大數據、云平臺以及互聯網這三個強大的科技支撐,能夠以更方便的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讓教師及時知道學生的情況。并且智慧課堂的應用,能夠讓語文課變得更生動有趣,讓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氛圍。
一、智慧課堂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1. 豐富教學手段
多媒體設備現在已經成為了教師教學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不論是哪個年級哪個學科,都能在課堂上看到它的身影。并且現在的小學生,從出生就伴隨著科技,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科技的作用,學生能夠從科技手段中迅速地獲取信息,并且途徑會更豐富。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教師還是像以往一樣講課,學生對語文教學是不會有興趣的,文學素養也就不會得到提升。但是有了智慧課堂作為輔助,教師的教學手段就能豐富起來,利用多種科技手段進行教學,就比如最常用的多媒體,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興趣。還有微課、各種學習軟件、云平臺等等,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變換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語文知識。
2. 培養創新思維
當今社會,在各行各業中都十分看重創新能力。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做大做強,在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國家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世界爭霸的舞臺上掌握實權,在國際地位中擁有一席之地。這就可以看出創新的重要性,因此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對社會、國家的貢獻都有積極作用。在智慧課堂的支持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對課文進行深度挖掘,找出課文的本質,并根據從中獲得的信息來為學生設置問題,一點點引導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暢所欲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新自己的思維,使自己的思維與課文本質相接近。在教師的不斷設問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得到鍛煉,智慧課堂的運用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 豐富教學內容
在小學的低年級階段,學生與其說是學習語文,不如說是在認識語文,學會拼音、會識字,能夠基本了解別人的意思,這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目的。到了中高年級,語文的目標深化為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等。這樣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來說肯定比之前難,但是也代表著內容更加豐富。因此在這個基礎上,借助智慧課堂來創新教學十分有必要,教師能夠讓現實生活與教材相聯系,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語文。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1. 教學方式單一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但由于中高考的重要性,導致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依然注重分數。小學雖然不涉及這個范圍,但是由于考試重要性的影響,以及應試教育太過根深蒂固,所以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中依然很重視分數,所以在教學的時候,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單一的方法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因為學生是伴隨著互聯網成長的,網上的信息豐富多彩,但教師卻依然采用傳統的方法教學,這自然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唯分數論使得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只注重對考試重難點的講解,讓學生只是一味地練習,通過讓學生多練來取得好成績。這種方法確實能夠提升學生的分數,但是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卻是一種不可挽回的磨滅,不僅是學習方面,而且對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性思維以及創新能力都是一種忽視。這種教育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不僅學習不好,而且其他方面的才能也被打壓。
單一枯燥的教學,讓學生成為被動聽課的角色,在課堂上只接受教師的思想灌輸,而不會主動思考,這對于學習效率也有不利影響。并且單一的教學方式必定會導致將贏得課堂氛圍,學生對于課堂沒有熱情,教師在得不到學生反饋的前提下,也不會有積極的態度去授課,課堂效率極其低下。因此,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有壞處,應該積極改變。
2. 教師觀念落后
之所以會造成教學效率的下降,究其根本是因為教師沒有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導致教學與時代產生割裂感。而有些教師確實想要改變現在的教學方法,他們在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中也積極使用多媒體設備,但是這種改變并不徹底。因為在教學中雖然借助了多媒體設備,但是科技手段依然與教材相割裂,沒有進行很好的融合,或是融合得不夠緊密,學生自然無法在課堂中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首先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讓智慧課堂真正與教學教材相聯系。
三、智慧課堂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創新
1. 導入生活素材
當知識與實際產生割裂,那么知識就會變成空想;只有將知識和生活緊密結合,才能真正體現知識的價值。因此在課堂中一定要多導入生活素材,讓學生有意識地將語文知識和生活聯系。同時課堂導入是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手段,以生活為元素進行課堂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在智慧課堂的支持下,課堂導入不會像以往一樣非常生硬、照本宣科,而是通過多種方式,比如幽默笑話、吸引人的小故事等,以有趣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在課堂中一直保持學習興趣。
比如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十五課《掌聲》,這一課講的是善意以及鼓勵對別人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播放一段有關鼓勵的視頻,講一講生活中自己因為別人的鼓勵而鼓起勇氣做了什么事;也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談一談自己在生活中都遇到過什么樣的鼓勵,或者自己給了別人怎樣的鼓勵。在講完課文以及讓學生聯系生活以后,學生就能夠充分認識到鼓勵對他人的重要性。課文中的英子因為腿部殘疾而產生自卑心理,在教師讓自己上講臺的時候紅了眼圈,但是這時候全班同學的掌聲給了英子信心,這一次掌聲給的是英子能夠在講臺上說話的信心。而在英子演講完畢后,全班學生又給了她第二次掌聲,這次掌聲給的是英子在以后的學習、成長道路上的信心。兩次掌聲,讓英子重獲信心,也讓學生明白鼓勵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通過這篇課文,學生不僅能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結合,還有助于養成鼓勵他人、向他人發散善意的良好習慣。
2. 創設情境教學
智慧課堂本身就是由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云平臺共同搭建而成,因此在教學中也應當積極使用這些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來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課文中的場景,情境設置能夠讓學生沉浸其中,從而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透徹。智慧課堂能充分利用移動學習技術,拉近學生與語文知識的距離。教學中生動逼真的場景、恰到好處的音樂,可以讓學生迅速掌握重點,鞏固所學的語文知識。因此教師可以在一些不易理解的課文中設置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十五課《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因此對于學生來說不易理解。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設置情境,讓學生來理解著翻譯。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王戎和一群小孩出去玩,看到了李子樹,別的小孩都去摘只有王戎不動,因為這棵李子樹長在路邊卻有這么多果實,必定是因為太苦所以沒人摘。教師可以播放一段相關的視頻,告誡學生一定要全面地思考問題,透過問題看本質。王戎就是透過問題看到了李子苦澀的本質,所以才沒有去摘。這樣的道理在生活中同樣可以運用,當有些事不合常理的時候必定有怪異之處。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這樣的視頻:在大街上一個成年人想尋求幫忙,卻不向旁邊的大人尋求幫助,反而轉向弱小的孩子,這時候就需要學生注意,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跑開。經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對文章的本質有深刻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邏輯判斷能力,以防學生上當受騙。
3. 整合信息資源
智慧課堂可提供的信息技術種類很多,因此教師可以整合信息資源,讓這些信息技術都為教學來服務,以此提升學習效率。比如教師可以把云平臺和微課這兩種信息技術整合起來,在微課中又含有一些情境元素,把這些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使學習效益最大化。
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分別有《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從課文中就能看出,這一單元都是關于魯迅的文章。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通過了解魯迅,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觀念。因此在學習完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錄制微課,說一說這些課文的中心思想,通過學習課文能讓學生收獲什么樣的知識,并科普一下魯迅的生平事跡,講解魯迅對于新中國進程的作用,播放一段關于魯迅的視頻片段。然后教師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在云平臺上發表自己對魯迅的認識,以及了解魯迅后對自己的思想的影響。學生的觀點互相碰撞,能夠對魯迅有更深刻的認知。通過整合信息資源,學生會對單元有整體的認知,并且能夠從課文中吸收先進思想,養成創新意識。
四、結束語
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堂中引入智慧課堂,不僅對學生有利也對教師有利,在學生的積極反饋下教師可以傳授更多的知識,教師的教學熱情會有所提升。學生不僅能從智慧課堂中學到知識,還能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形成安全意識,更科學、全面地看待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