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面向未來、走向世界的現代化教育科目,對于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然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撐,因此人們對于網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如何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識以及民主法治意識,引導學生正確地甄別網絡信息,學習如何舉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成為當下高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關鍵問題。本文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探究和分析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培養。
一、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中包含著多種核心素養,分別是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創新觀念以及信息社會責任。其中信息社會責任指的是在信息社會中個體的文化修養、道德規范與行為自律,擁有信息社會責任的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識,能夠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履行義務。安全意識的培養能夠幫助學生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保證公共信息的安全性,信息技術的創新給現代社會帶來了新思想和新觀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判斷能力和行動力。
現階段,信息技術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實現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因為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比較欠缺,不具備良好的信息甄別能力,由此容易引發一些網絡不安全事件,為教育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因此學校需要高度重視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培養,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導,防止不安全的網絡信息給學生的思想意識造成消極影響。為學生樹立網絡信息交流過程中的安全意識,并給學生養成正確應用網絡信息技術的習慣,能夠有效地防止學生在應用信息技術過程中引發的負面影響,降低信息安全問題的威脅。另外,在為學生培養信息安全意識的過程中,還需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自律意識,引導學生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學會使用正確、客觀的目光辨別網絡信息,提升網絡道德素養,強化法律意識,同時還要多多學習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與操作技能,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加強對于重要信息的保密,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作為第一考量。
除了以上論述的內容以外,高職院校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工作的重要性還表現在現階段,我國現有的具有針對性的信息安全教育的培養活動比較少,而青少年信息安全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這種不相協調的狀況需要及時改善。信息安全意識的培養與互聯網息息相關,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開展信息安全意識的培養工作能夠發揮絕對的優勢,符合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
二、高職院校以信息安全意識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教學科目設計
(一)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為教育活動的開展樹立了指導方向,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教學活動能夠全面有效地落實,因此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作為核心,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建立起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
(二)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
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提倡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包含他們的性格特征以及學習能力等等,設計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學活動。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分析
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屬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中難以掌握的部分,為了能夠引導學生牢記重點知識、理解難點,教師需要在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后,結合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等等,明確每一堂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取相應的措施完成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比如在進行《信息技術基礎》這堂課的教學當中,教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再針對教材內容進行綜合全面地分析,在學生原本掌握的基礎知識以外,增加編碼和加密等教學內容,從而為學生一點一點地滲透信息安全意識。由此,教師可以設立這樣的教學目標:首先學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理解摩斯密碼的原理和作用;其次利用微視頻直觀地向學生展示編程的過程以及加密技術的原理,為學生樹立正確良好的價值觀和學習態度,幫助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強化保密意識,為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奠定基礎。
(四)教學策略
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師想要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首先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制定合理恰當的教學方案。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各個學科的教師會采用情景創設、小組合作、實踐探究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提高對于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視。比如在《信息技術基礎》的教學過程中,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創設情境,例如一臺沒有進行加密處理后的電腦一旦被不良信息侵入,會導致身份信息或一些重要信息的泄露,不法分子會利用竊取的身份信息進行非法交易,由此導致諸多不良后果的產生。通過情境的創設側面反映出學習信息安全技術的重要性,以及提高信息安全意識的必要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搜集一些關于網絡負面信息造成影響的事件,利用事件提高學生對于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
三、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方法和策略
高職院校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方法和策略需要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具體情況如下:
(一)利用講授的方式指導學生加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
傳統的教師講授方式能夠讓學生清晰、明確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前提是教師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生緊緊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學習,不僅能夠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還能夠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展邏輯思維。部分學生對于信息安全的理解不夠深刻,因此在培養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方式提高學生對于信息安全的理解,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比如教學生一些防范黑客的操作技術,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與防火墻相關方面的知識等。
(二)組織小組討論的方式深化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并鼓勵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可以自由地交換意見和想法,相互辯駁和啟迪。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能夠充分地啟發個體思維,同時相互探討還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揮集體的重要性。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相互交流思想和經驗,從而提高學生看待和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另外,小組合作也需要教師的輔助和引導,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能夠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還能夠幫助教師更加深刻地掌握學生的思維方式,為教師正確的引導提供便捷。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需要讓學生全面地領悟信息安全問題與國家、社會、集體和個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并結合教師提出的問題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從而一點一點地為學生植入信息安全意識,強化他們察覺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研究的方式,能夠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教師給學生適當的啟迪和引導,開拓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職院校是為現代化社會培養和輸出具有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的主要陣地,因此現階段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需要不斷的創新與改革,在根本上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更多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生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對未知進行探索和實踐,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內涵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二者屬于雙向作用。因此,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師將教學的主體交給學生,引導學生發揮自主性主動探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改革,以此來優化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
四、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信息安全意識的原則
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程中培養學生信息安全意識是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的一次重要改革,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需要教師進行周密地計劃和安排,并堅持以下幾項教學原則:首先,實際教學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總結學習經驗。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承擔著引導者與輔助者的身份和角色,集中力量培養學生的信息安全素養與學科核心素養。其次,教師要學會合理利用手中資源,協調任務驅動與問題解決之間的關系,積極運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加強體驗感,明確信息技術的學習以及信息安全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第三,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能夠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彌補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促進師生、生生交流共享,實現共同進步。第四,教師在創新的教學模式中需要靈活地轉變角色,給學生創造能夠自主探索學習的空間,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和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給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和鼓勵,為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也要及時為學生指出問題所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找到正確的思考方向,提高學習效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網的全面覆蓋,人們的生產、生活已經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如何在廣闊豐富的互聯網世界中正確地應用信息技術為生活創造便捷,同時不被網絡中的不良信息所影響,保護好自己的信息安全成為當下十分緊迫的問題。在高職院校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新時代信息技術教師旨在從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識入手,創新和改革教學方式,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規劃教學比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并引導學生在真實體驗的過程中明確維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信息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