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珍


2005年,在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時任教研員陳桂娉的推動下,實現了鎮內“單元模塊教學”的項目啟動。到2019年,歷經15年錘煉,從一個項目到一個課題,再到廣州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她改變著一個備課組,一個課題隊伍,乃至一個片區“小語人”的教學思維。無論是過去傳統的課堂還是現今信息技術融合創新下的智慧課堂,從人教課標版教材到部編版教材的實施,我們始終堅持著兩個核心的價值目標追求:1.教學內容的有效“重構”(教學內容互相滲透,用活教材)。2.單元整體教學(高度聚焦單元教學目標、整備整教)。語文單元模塊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實驗,它強調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活動性、開放性、綜合性和主體性,語文教學不是零敲碎打,而是采用整體策劃、精心設計、開闔自如、高度綜合、學生擔當學習主角的新型教學模式。我們在一個又一個單元的教學實踐中,越發明晰著這一個模式及其理念。
隨著部編教材的深入使用,我們在原來研究的基礎上,嘗試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的課程理念,再次聚焦“單元整體教學”,以突破部分理念陳舊的教師“以課教課”的困境或是已經參與了前期的部分研究但“單元整體教學”仍然運用不嫻熟、不深入的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究,我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與收獲。下面,筆者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文本解讀,推進教學內容有效建構和教學實施,以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安慰》為例進行闡述。
一、瞻前顧后,挖掘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翻開口語交際《安慰》所處的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教材:
我們乍一看,對照著《安慰》這個口語交際的要求:1.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安慰。2.借助語調、手勢等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好像三篇以主題為“成長故事”的課文、語文園地、習作都沒有多大的關系。基于一般教學,我們或許只會結合到年段目標下的相關任務“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他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確立本課目標:
1.能形成主動關心安慰他人的意識,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安慰,并借助語調、手勢、表情恰當表達自己的情感。
2.能積極就“安慰”這個話題進行交談,認真傾聽,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但是,《安慰》的教材內容(圖一)并沒有指向安慰的方式究竟有哪些?借助語調、手勢、表情恰當表達自己的情感,文本上也沒有這樣的范例,學生難以理解,對落實“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安慰”和“并借助語調、手勢、表情恰當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教學目標,顯然就存在學情難點,學生在學習中缺乏方法方面的內容支撐。那我們該如何突破呢?
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有效建構與實施”的課題理念引領下,我們清楚認識到單元教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單元教材前后一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再一次走進三篇課文。我們就發現:在《牛和鵝》《一只窩囊的大老虎》和《陀螺》幾篇課文里,其實都隱藏了一些關于安慰方式及借助語調、手勢、表情表達安慰情感的文段。(圖二)
二、整體解讀,調整課堂教學的目標
借助這些教材內容,放眼整個單元的教材內容,再一次進行深入解讀,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單元教材內容存在著極其精妙的前后聯系的。首先,三個片段,啟發我們梳理出安慰的幾種常見的方式。其中,《牛和鵝》片段指向的是“鼓勵”這種方式,《一只窩囊的大老虎》片段指向的是“提出建議”的方式,而《陀螺》片段指向的是“提供幫助”的方式。其次,《牛和鵝》片段中金奎叔說話時的“幫我穿上鞋”“拾起書包”“摸摸我的頭”等動作,又啟發了我們如何借助手勢動作等表達安慰的情感。把準這些教學內容所承載的作用,我們引導學生提煉學法,突破教學難點,就有了良好的拐棍了。基于對單元教材的整體解讀,把握了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我們可以增加指向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內容,把課堂教學目標調整為:
1.能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經驗,了解“安慰”的幾種方式——鼓勵、建議、提供幫助及如何表達自己安慰的情感。
2.能形成主動關心安慰他人的意識,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安慰,并借助語調、手勢、表情恰當表達自己的情感。
3.能積極就“安慰”這個話題進行交談,認真傾聽,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三、聚焦目標,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效建構與實施
基于以上的解讀,我們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把教學內容按照實現單元整體教學賦予口語交際《安慰》的教學目標需求,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效建構與實施。下附《安慰》的教學流程:
版塊一:基于單元主題,喚醒安慰經歷
1.師導語:同學們,在成長的路上,我們一定都有經歷過不順心的事,這個時候,你最想達到別人的什么?(安慰)你有安慰或被安慰的經歷嗎?得到安慰或安慰別人后感受又是怎么樣的?
2.生結合生活的實際,交流安慰的經歷。
3.板書課題:學習安慰
設計意圖:結合生活實際經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版塊二:緊扣單元內容,提煉“安慰”方法
1.師導語:人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一次有效的安慰就能使人豁甚至然開朗,甚至充滿力量。你別說,安慰的學問真不少。通過第六單元的學習,我們發現主人翁遇到的不順心事真不少,被鵝啄哭的啦、被諷不會演虎的啦、削不出一只高質量陀螺的啦。然而,他們都是幸運的,他們都得到了安慰。這些安慰都藏著不同的奧妙,你發現了嗎?
2.師出示《牛和鵝》《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陀螺》是三篇課文中指向安慰的選段。
3.默讀課文選段,劃出指向安慰的詞句,小結:(1)安慰有哪些方式?(2)表達安慰的情感還能借助什么?填寫表格。
4.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共看一份學習單。
(2)組長安排組員說說:①安慰有哪些方式?②表達安慰的情感還能借助什么?
(3)當一組員說話時,其余組員認真聆聽、適當記錄及時補充。
(4)組長指派組員代表發言。
5.各組展示學習成果,師相機點撥小結、板書。(了解事因、選擇方式、助力表達)
設計意圖:部編版新教材的編排特點,是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強化了單元教材內容的整合,除了加強不同年段,不同冊次的縱向聯系,提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發展梯度,教材內容還著力加強了單元內部的橫向聯系,使各個版塊內容形成合力,直指語文要素的落實。各部分內容環環相扣,互相配合,使每個單元形成一個系統。這個環節,我們就是摒棄以課教課的問題,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理念,關注教材內容的再使用,進行教學內容的有效建構,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版塊三:入情入境,學習“安慰”
1.師導語:小聰、小青和小文就遇到了不同的不順心的事兒。
2.相機出示:第89頁的三個小朋友遇到的情況。
3.根據板書中的內容、方法,同桌為一組選擇一個情景進行模擬練習:
(1)先了解事因,說說如果你是他(她),你會怎么想。
(2)再說說你會選擇什么方式、什么輔助手段去進行安慰。
(3)然后進行模擬練習,一人扮演安慰者,一人扮演被安慰者。
(4)最后共同根據板書要求點贊安慰者做得好的地方,有不同意見的提出來商討,而后換角色再模擬。
4.全班交流,教師緊扣“安慰”的方式與要求引導生生評價,或直接相機評價。
設計意圖:一是通過安慰實踐,學習安慰的方法。二是落實課標第二學段口語交際的要求: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別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版塊四:活學活用,實踐“安慰”
1.師導語:通過課前的預習,發現大家近期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真不少。
2.打開輕智慧學習平臺,教師推送課前收集的全班學生近期遇到的不順心的事。生瀏覽,選擇安慰對象,想想怎樣安慰他比較好,說一說。
3.學生在輕智慧平臺進行“安慰”,上傳語音。
設計意圖:一是從生活實際建構教學內容,體會安慰的價值。二是鞏固“安慰”的方法。
版塊五:小結方法,拓展“安慰”
1.師結合輕智慧平臺的學生實踐,緊扣“學習安慰”主題對課堂進行小結。
2.引導學生關注更多需要安慰的人,用今天學習的方法,進行拓展“安慰”實踐。
設計意圖:深化“安慰”主題,鼓勵學法遷移。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始終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體現教、學、評三位一體的推進。這樣才能讓課堂高度指向單元整體教學,更好地落實編者的意圖了。
[本文系廣州市番禺區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文本解讀與教學實施行動研究”(編號:SQZX027)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