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黎坤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基礎教育階段教授英語的任務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初中英語教學要真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激情,英語課堂要以學生為本,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實施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多年以來,我校初中英語教研以“高效課堂初探”為課題已經研究了兩年,筆者結合這兩年的研究和實踐活動,淺談個人參與課題的幾點思考:初一英語是以小學英語為基礎,入學摸底測試表明,學生的水平普遍低下,60%左右的學生毫無小學英語基礎,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我個人認為初一英語在起始階段應該努力發展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為了打好語言基礎,教師必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其次,初中英語課堂應該面向全體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而不是教師一人滔滔不絕的“滿堂灌”。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教學資源,合理選擇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輔助材料,做到適當適宜,而不是濫用。在授課時,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合學生認知方式的材料,盡量考慮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做到有的放矢。一言以蔽之,從初一起始年段,就要把研究落實到實處,真正做到“高效課堂”,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現在,謹以“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淺談個人心得體會。
一、什么是新課程標準下的高效課堂
所謂高效的課堂,就是要從本學科的教學特點和規律入手,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需求,努力上好每一堂課,使學生能從中學得懂、記得住、會運用。其二,高效的課堂就是讓學生有良好的心理體驗,讓學生樂在其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其三,關注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所以,高效的課堂就是在具體的每一節課,讓學生愛學樂學,學有所得。知識的積累,從簡到繁,從淺入深,漸次推進。教學方法應該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指導學法,讓學習英語的方法盡量得到優化,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二、高效課堂的本質和特征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新標準明確提出教師的課堂教學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它倡導實施高效的課堂的特色必須是以學生為主體。因此,我們在實踐研究中,大膽嘗試了“先學后教,精講精練,當堂小測,當堂評價”的教學模式,其目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了這個實驗,我們備課組認真備課,集思廣益,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導學案。導學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先學”,然后教師“后教”。導學案真正做到引導學生當堂訓練,當堂掌握,既保證了教師在課堂上“精講精練”,又保證了學生消化吸收的功效。這就是高效課堂的方法之一。當然,為了達到課堂的最高效率,我們每天都小測單詞、詞組和句子,并且每天都及時批改和反饋,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當堂掌握知識,并且當堂評價。如此這樣,真正讓學生體驗高效學習的成就感,因為每天的成功的體驗是學生可持續學習的驅動力。
三、教師的角色由教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實現高效課堂,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轉變教師的角色,變單純的教授知識為導學。導學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例如,提前準備好的“導學案”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先學后教。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不再是“一言堂”式的灌輸知識,而是有計劃、有步驟地給學生設置學習任務,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及時地給予幫助,排憂解難,優化了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效率。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既凸顯出了教學重點,又突破了教學難點,非常受學生歡迎。例如,仁愛版七年級Unit 2 Topic 3 人稱代詞與物主代詞的學習中,我們的學生按照導學案的要求,先熟悉語法知識,默寫相對應的表格,然后再做相應的習題。先使用演繹法,再回到歸納法,學生并沒有聽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解,而是自覺按照導學案的要求,先自主學習相關的語法知識,然后再回到單元課文對話。學生學得主動,參與度很高。本來一堂枯燥乏味的語法課,竟然用一份導學案就輕輕松松地達到了預期目標。看到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喜悅,我們辛苦準備的導學案達到了目的。
四、嘗試探究式教學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我們反對灌輸式教學,但是,并不是說教師不能講課,而是變傳統的“一言堂”為探究式導學。有計劃、有步驟的導學,把學生的被動聽課變成積極參與。把“老師要我學”變成“我自己想要學,我喜歡學”。例如,仁愛版七年級Unit 3 Topic 1 Whose cap is it? 這是一節生動有趣的聽說課,我是這樣安排的:先復習相關的知識點,在復習過程中,變枯燥無味的語法學習為小組競賽,把學習氣氛引入熱烈的競爭,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然后,再精心創造一個真實的情境,例如,把學生丟失的校服和文具拿出來做道具,應用剛剛學過的句型:Whose shirts / shoes / pants are these? They are Li Mings / Liu Pengs / mine /? his / hers. 如此這樣的真實語境,使得學生樂學,并體驗到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悅。
五、持續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初中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是如何引導學生持之以恒的學習興趣,避免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產生兩極分化。在教學中,我們經常運用競賽法。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我們經常創造機會,將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兩人一組競賽等。例如教單詞時,我們競賽誰讀得準、誰寫得好;教會話時,我們競賽誰背誦流利、誰默寫全對。每次競賽指令一出現,學生的學習熱情立刻被調動起來,學習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很多。
六、注重理論結合實際,盡量創造真實的貼近生活的情境教學
筆者給新初一學生上課的時候,總是盡量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遵循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設計課堂教學、組織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Unit 6 Topic 3 How can I get to the library? 時,我把教室設計為街道和馬路,四桌圍成一組,每一組都寫上一個英文地點,例如:hospital / school / park / bank / supermarket等,然后讓學生扮演問路和指路。在這樣的仿真語境中,學生真正體驗了真實的語境,仿佛身臨其中。然后,我讓問路和指路的對話擴展為上學、回家、問候、道別等更多的內容,繼續讓教師和學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得語言知識再次變成真實的語境,貼近了生活,有益于學生學習英語句型,比枯燥的操練句型效果好得多。這樣的課堂教學,其實就是模擬了語言交際活動,給學習英語增添了樂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這樣的“學以致用”的課堂,我個人認為就是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了。
七、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以達到教學最優化
所謂的高效,就是盡量適合學生。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我們是農村學校,生源比較差。英語是很多學生畏懼的學科,后進生很多。他們想學,可是很多人學不好。最高效的課堂必須考慮后進生的存在,時時刻刻都不放棄他們。因為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課堂上,給后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建立他們的心理優勢。對他們充滿期待,奇跡就一定會發生。作為一位有經驗的教師,我看到太多學習困難的學生,最終無可奈何選擇放棄英語。他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教師無論如何都要喚醒他們求知的欲望,并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所以,無論我的學生有多差,我都對他們充滿期待,以積極的語言去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因為堅持這樣做,所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厭學的人數。這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現實教學中的應用,它通過教師的心理暗示,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和鼓勵,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秉承著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分層目標考核的原則,只要學生有進步,就給予積極的評價。因此,我們在課題研究一年多的時間就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八、研究課型特征,合理選擇最高效率的課堂活動模式
教師的個人魅力在課堂上的作用很大。如果教師盡量提高個人魅力,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就可以創造學生喜歡的課堂。
例如,得體標準的語音、聲情并茂的講解和分析、循序漸進的教學風格、趣味橫生的課堂氣氛等等。比如,筆者在仁愛版各單元的Section A與Section B進行實踐研究發現:它們都是對話課。這樣的課型,適宜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來授課。每一節課都適當使用多媒體的視頻導入,然后用屏幕循序漸進地展示所有的語言知識點,最后讓學生在同學們面前,模擬真實的語境進行角色表演。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身臨其境,仿佛就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習。由于學生的表現欲望強烈,所以大家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上臺表演。結果,對話課型在課堂中總是熱鬧非凡,大家興致盎然,所以學習效果很好。
再如,初中英語仁愛版,每個單元的話題Section C都是閱讀課型,我們備課組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發現如下教學模式比較高效:1. 導入:通過創設懸念設置問題,或者利用多媒體視頻等方法導入新課。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求知欲,并使其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正式閱讀作準備。2. 速讀:這一步驟主要是引導學生快速閱讀原文、搜尋有關信息、了解課文大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3. 細讀。這一步驟既是教師課文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閱讀實踐的重點,是突破重點和難點的關鍵環節。所以,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探究,自主發現問題,培養學生自主、互助的學習能力。4. 研究式閱讀。這種閱讀是在語境中閱讀,通過上下文的聯系,通過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拓展延伸,它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總之,我們備課組參與該課題以來,秉承著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為高效課堂模式的初衷,我們一直在探索與發現,一直在總結經驗與調整方案,這個過程可謂是有成有敗、有得有失。所幸,兩個學年過去了,我們的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高,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任務。在初二下學期期末市統一考試中,我們的及格率和優秀率均超過同類校的平均水平。而我們的課題也到了快結題的時候,這個過程是艱辛的“摸著石頭過河”,結局是比較可喜的成果。所以,借此拙作與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