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晨
摘要:為踐行“更高質量”就業政策的要求,本文以高質量就業為背景研究大學生就業滿意度,通過實證調查分析數據,進一步豐富與完善了大學生就業研究體系,同時還為提升我國大學生高質量就業和就業滿意度提供一定的研究支持。
關鍵詞:高質量就業;就業滿意度;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3.028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們“要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重強調“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黨中央還多次提及“六穩、六保”政策,強調要把穩就業放在突出的位置,并要重點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與此,高校畢業生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畢業生規模達909萬人,相比去年874萬人再創新高,同時崗位的需求量也持續增加,然而學生對求職定位不清晰,求職政策不了解等原因,就業質量的發展更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生的就業滿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大學生的整體就業質量。因此,本文將重點研究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不但在疫情沖擊階段有利于穩住中國經濟這個大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而且更有利于使人民進一步提升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綜上所述,本文以陜西省高校畢業生為例,通過問卷調查掌握大學生對自身就業滿意度的評價狀況,同時剖析大學生就業滿意度低的原因,并據為此期望為高校畢業生、高校及用人單位等提供一定的政策參考。
1就業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1.1樣本說明
此次調研于2021年5月期間,通過網上問卷調查,主要針對陜西省部分高校,選取調查對象為參加工作半年以上的大學畢業生作為樣本,工作情況相對已經穩定,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560份,回收有效問卷526份,問卷回收率達93.9%。樣本中,男生占64.1%;女生占35.9%;專業方面,人文社科類占 37.3%,理工科類占 62.7%;月收入方面,5000元以下的占19.2%,5000-8000元的占59.9%,8000元以上的占20%;就業單位方面,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占32.7%,企業占 58.2%,其他占9.1%。
1.2變量說明
選取大學生的就業滿意度為因變量,大學生就業滿意度不僅是大學生對當前工作滿意程度的主觀感受評價,還是反應就業質量的重要指標。自變量設置為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的相關影響因素。調研維度主要集中在薪酬福利、崗位職位、發展前景、人際關系這四大方面,參考相關資料,根據研究需要討論之后,確定了工作整體感受、工資福利、崗位職位、專業匹配、工作強度、發展前景、工作環境、晉升機會、工作培訓、工作氛圍、同事間及領導間關系等十六個具體指標。評定標準使用了李克特(Likert Scale)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不確定、滿意和非常滿意的量表評分標準,并分別對應1、2、3、4、5 分。
1.3結果分析
通過對大學生就業滿意度調查問卷的分析,發現大學生總體滿意度情況為:非常滿意占24.4%、滿意占22.6.%、不確定占13.1%、不滿意占32.5%、非常不滿意占7.4%。其中,大學生就業滿意度程度描述分析統計中:薪資福利滿意度均值為2.6、崗位職位滿意度均值2.4、發展前景滿意度均值為2.5、人際關系滿意度評分為2.6。
調查分析顯示,大學生的總體就業滿意度并不理想。對于薪資福利的評分反映出部分大學畢業生的心態,他們總是在就業初對工作的薪資過于看重,以至于只一味地追趕高薪酬和福利,從而忽略了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職業發展。崗位職位的評分介于不滿意和不確定中間,接近不滿意。不少大學生的工作與專業不對口,不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而對自己進行合理定位,導致錯過時機,影響到就業選擇。同時,在適應能力方面不同個體也有所差別。對于發展前景方面,一部分大學生對未來的發展還是充滿信心并較滿意的,也有部分大學生對未來前景發展不太滿意,這與其在實際工作單位中的工作培訓、平等晉升機會等有關系。人際關系滿意度方面說明部分大學畢業生仍對于工作中和領導同事的關系、工作氛圍等感受到一定的不滿意,這說明部分用人單位應當相應改革,加強企業的文化建設,從而提高員工的企業歸屬感。
2大學生就業滿意度較低的成因分析
在綜合調查數據及相關資料后,將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較低的成因歸為四個層面,包括學生層面、高校層面、用人單位及社會層面。
2.1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差距大
就業期望是指一個人對未來期望的工作所規定的最低接受標準體系,綜合相關資料,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包括對工作的薪資福利,工作類型、工作時間等。對未來的就業滿意度的影響很大。在當今社會,一部分大學生太過于看重工作,再加之受到一些落后的傳統觀念影響,一心想追趕高薪酬福利,從而忽略了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職業發展發展。這樣的情況會造成大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對身進行合理的定位,最終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2.2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存在不足
在學生畢業工作前,很難對社會進行全面接觸,因此他們大多數都是通過學校的就業指導來了解當前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但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存在著諸多問題,如配備的專業就業指導教師和相應的設備不足;高校在有關于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校大學生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相關了解較少,就業指導宣傳工作還有待提高。
2.3用人單位的管理體系不完善
當前社會,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對薪酬福利部分模糊其詞,或是不談,這無疑會導致部分大學生會放棄一些原本想干的工作。除薪酬福利是大學生求職時考慮的首要條件,其中企業的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也是不可忽視的條件,部分企業的不平等晉升和不良的人際關系等,使得部分大學生對未來發展前景感到堪憂從而放棄。DC24416F-5D0D-4DE7-967F-74CF73A65ACD
2.4社會人才政策落實不到位
大學生就業市場運行中對應的保障制度政策并不健全,部分高校畢業生在求職中發生的勞動糾紛,虛假信息等現象頻發。學生、高校、用人單位和政府之間的責權混亂,權利和義務并不統一等,這些都會導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健康運行。
3提升大學生就業滿意度的對策建議
3.1提高大學生的自身能力及全面素質
大學生是提升就業質量的主體。無論何時,身為一名當代大學生,都要始終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積累,還應根據社會的需要并結合自己的能力水平,靈活轉變自身的求職觀念,培養理性的就業觀。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助力自己找到滿意的工作,并不斷調整規劃未來的職業發展,從而提高自己的就業滿意度。
3.2強化高校就業指導工作
高校對于大學生就業滿意度起著重要影響作用,不僅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著重要的教化,還為他們可以順利走進社會并達成其人生意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高校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和就業能力,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念,增強大學生的就業自信。高校在強化就業指導工作的同時,還應當重視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宣傳,及時讓大學生了解到學校發布的就業信息及就業指導,最終在個人和學校的一起努力下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滿意度。
3.3優化社會就業服務政策
就業滿意度的提升不僅要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主導作用,還要優化社會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力量。其中,用人單位不斷調整管理體系,這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滿意度,還是為了自身更好地發展,薪酬福利的提高、企業文化的建設、工作環境的提升等,都可以幫助公司未來更好地發展。同時,政府部門不僅要針對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完善和實施進行監督,保障大學生順利就業,還可以為大學生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黨建,2017,4(11):15-34.
[2]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J].中國民政,2020,(21):4-7.
[3]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摘登)[N].人民日報,2021-03-06(03).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面做好“六穩”工作[EB/OL].(2019-08-02).http://www.gov.cn/xinwen/2019-08/02/content_5418062.htm.
[5]岳昌君,夏潔,邱文琪,等.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實證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04):1-17.
[6]汪坤.大學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的現狀調查與提升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9.DC24416F-5D0D-4DE7-967F-74CF73A65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