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亞軍 唐麗
摘要:文化符號需要借助現代表現方式進行創新傳播。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巧妙地融入了日本文化符號與審美意蘊,展現了美學概念的物象表達、細膩情感的唯美表達、自然崇拜的質感表達,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動畫風格,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新海誠不斷嘗試將動畫藝術形式與日本民族文化內容高度融合,使其動畫電影帶有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審美意蘊,值得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新海誠;日本文化符號;審美意蘊;動畫風格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6-00-03
新海誠是日本著名獨立動畫導演,他有許多代表作,如《云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秒速5厘米》《追逐繁星的孩子》《言葉之庭》《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等。2001年,新海誠從日本Falcom游戲會社辭職之后,開始專注于動畫電影的創作,且動畫風格逐漸成熟。在創作動畫電影的求變之路上,其憑借細膩唯美的畫面、詩意的情感表達以及獨特的日本文化符號,形成了“誠式動畫電影風格”。在新海誠的動畫世界里,民俗文化、櫻花、雨、車站、彗星等日本文化符號,包含了他對美好青春的深刻理解和個人成長的獨特體悟。下文對新海誠代表作中日本文化符號的運用和表現進行了解讀與剖析,總結了日本文化符號在新海誠動畫電影中的審美意蘊表達。
1 新海誠動畫中的日本文化符號
1.1 蘊含民俗宗教符號
作為日本本土的宗教,神道教由自然崇拜發展而來,視大自然及所包含的事物為神祇,對祖先和自然萬物力量的崇拜,屬于泛靈多神信仰。神道教可分為三大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以神道教為內核的神道文化,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日本國民個性和行為方式具有獨特且現實的影響。
在《你的名字》里,新海誠對角色的設定不同于以往動畫影片,大量地引入了日本神道文化符號,糅合了神社神道與民俗神道的元素,包括神社、巫女、神樂舞、產靈、繩結、口嚼酒等。影片中,人物的姓名、服飾、語言,及其習俗禮儀,均直接套用了大量日本民俗文化元素,配以日本神社莊嚴神秘的外殼,映射出創作者的匠心。這些元素具有既現實又玄幻的氣息,營造出了一種如真似幻的氛圍。
《你的名字》的故事時空設定為平行世界,新海誠對平行世界的靈性詮釋完全不同于歐美的理性解釋。新海誠將瀧與三葉的靈體聯結,歸結于在秋之祭典之時,擁有靈力的神社及其世代守護者。他的這一設定極其自然地將日本文化符號與現代世界觀融為一體,為觀眾帶來了一種既古老又新奇的視覺體驗。這樣的整體設定有效地避免了新海誠以往作品中存在的一種無端而起的、美麗悲傷的失落感,以及故事支離破碎、布局渙散等缺點,形成了一個渾然天成的完整世界觀。
在《你的名字》中,瀧與三葉靈體聯結的標志事件是瀧在山洞里喝下三葉曾經制作的口嚼酒。口嚼酒又稱嚼酒,是由未婚巫女將谷物、堅果等食物在嘴里咀嚼后吐出、封存、發酵形成的酒[1],是神道文化的宗教儀式象征。在日本民眾看來,口嚼酒是精純的萬物靈性聚集之物,是帶有一半靈魂之物,是神的祭品。三葉在跳完神樂舞后,咀嚼飯團再吐到木盒中,制作了口嚼酒。當瀧飲下三葉制作的口嚼酒后,從此就與三葉的靈體相連,可以感受到三葉的生命軌跡。這體現了神道教精靈崇拜的內在,使得男女主角的劇情線交叉,形成一個整體,使得古老祭祀與現代時空的交融毫無違和感,易于被觀眾接受。
影片中,三葉身著紅色和服,手持神樂鈴道具,頭戴前天冠,這凸顯了三葉神圣巫女的典型形象。她在神社里,站于神前,手持鈴鐺,所跳之舞正是日本神道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神樂舞,為信徒提供祭祀與祈愿[1]。這間接表明三葉具有連接時空的神力,為影片中男女主互換身份、尋找自我與平行世界的時空劇情展開,埋下了重要伏筆。
為了使劇情具有較為嚴密的邏輯,新海誠使用結繩這一日本神道教的文化符號。結繩,是通過打結將自然神靈封存在繩結處,只要有繩結的地方就有神靈[2]。結繩是日本神道文化中因果聯系的外在體現。在《你的名字》中,結繩一直作為全劇的線索,推動著故事的發展。三葉在東京電車上將結繩交給瀧之后,兩人的命運和情感開始相連。繩結的扭曲、纏繞、斷裂、再連接,象征著瀧和三葉人生軌跡的相互交織、相互影響,推動著故事的發展。最后,瀧將結繩交還三葉,實現了一個完整的因果過程。新海誠將“結”這一日本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巧妙地與青春成長故事聯系起來,結繩聯結的不只是時空,更是三葉與瀧靈體交換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一將新奇時空合理化的設定,正是新海誠的匠心之處。
1.2 飽含文化內核符號
1.2.1 櫻花——轉瞬即逝的美好
櫻花象征幸福、純潔、高尚,它不僅是日本的文化符號,更是日本精神內核之一——物哀之美的象征物,寓意世間事物美好且易逝[3]。其中,新海誠的寫實電影《秒速5厘米》中就有大量櫻花飄落的鏡頭。青梅竹馬的明里與貴樹在櫻花樹下相伴而行,陽光照射下隨風飛舞的櫻花印證了兩人青澀的愛戀,浪漫唯美的畫面如夢似幻。轉學后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貴樹歷經坎坷,冒著大雪來見明里,兩人在一顆枯萎的櫻花樹下一吻定情。其中最經典的畫面莫過于櫻花凋零的時刻。多年后貴樹偶遇了已為人婦的明理,電車駛過,讓兩人擦肩而過,漫天飛舞的櫻花,象征著兩人終將如櫻花般飄落在茫茫人海之中。“櫻花下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那么,人心與人心的距離又是多遠呢”,這句詩意的對白,淋漓盡致地道出了愛情就像櫻花一樣盛開,又像櫻花一樣容易凋零。新海誠在影片中生動展現了美好易逝、易逝才美好之理。
1.2.2 雨——幽玄孤悲的美好
幽玄美學形成于日本中世,是日本三大傳統美學之一。在日本古代,戀寫作孤悲,人們認為男女之間僅有戀,并無愛,是兩人之間一段幽玄的孤寂與傷悲。這一傳統美學,使得“雨”在日本文學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由此顯示出日本人獨特的幽玄孤悲情結。例如,在《天氣之子》中,暴雨讓整個由鋼筋與混凝土筑建成的東京充滿了冷色調,讓人籠罩在隔絕悲觀之中。在這一幽玄孤悲的氛圍之中,帆高從鳥居奮力躍入天上將陽菜拉回人間。“天氣什么的,就讓它失控好了”,這直接拷問了多少在陌生隔絕中的都市人。雨中帆高的那句“比起藍天,我更需要你”,直接反映了處于孤寂無助之中的少年在艱苦求生的城市中尋求共同扶持、互有好感的異性,形成的欲離不舍的悲情。《言葉之庭》也以“雨”為線索展開,細膩地描繪了細雨、雷雨、驟雨、太陽雨等場景,營造了一種距離分割的氛圍,用雨的動態變化,暗示人物內心的情感起伏。影片以雷雨開場,雨落在人行道、電車軌道、庭園、湖面上,孝雄和雪野兩顆孤獨的靈魂相依相戀。兩人因雨結緣,因雨互生情愫,因雨逃避世俗紛擾,因雨找到心靈慰藉,最后,因無雨失去距離而分離。“雨”這一文化符號,象征著兩人的感情,是男女主之間的橋梁。新海誠用“雨”這一詩情畫意的文化符號,將一段無法跨越的幽玄孤悲的戀情,刻畫得既傷悲又美好,并且用雨塑造出日本孤悲文化之美。
1.2.3 電車——聚散有時的美好
明治維新使日本有了近代化和歐洲化的發展,自由主義的愛情概念傳入日本。日本文學家廚川白村在《近代的戀愛觀》中提出,個人自由的戀愛是社會關系的最終形態。這就構成了現代日本文化對愛情的自由性、虛擬性、非確定性的精神追求,形成了超越生產的、非現實的日式純愛特征。電車是日本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是一種既自由相聚,又自由分離,既虛擬主動選擇,又實質被動相擁,既有確定時刻,又無確定班列的聚散有時的空間,讓日本人無比著迷,因此其成為日本獨特的文化符號。新海誠的影視作品中就經常出現電車。例如,在《你的名字》中,瀧所居住的東京和三葉所生活的鄉下小車站糸守車站,能讓人從空間上直接感受到主角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影片的最后一幕,平行并列的中央快速線和總武緩行線上行駛著兩列電車,瀧與三葉在各自的電車上透過車窗凝視著對方。這兩列若即若離的并行電車,成為兩位主角的聯結點,把兩個人如絲似線的羈絆情感表現得入木三分。又如《秒速5厘米》中,電車駛過、搭乘電車,到電車再次駛過,象征著明里與貴樹從走散到相聚,再到走散的劇情走向,象征著兩人的愛情如電車般駛過美好,也如電車般短暫停歇,再重新出發駛向不同的軌道。新海誠用電車這一文化符號,將愛的聚散有時描寫得深入人心,淡淡的憂傷中又帶有一絲絲釋然的美好。正如電車中人們的相聚相離,在各種情愫交織的青春年少時期,現實生活里的人也在不斷失去、得到、再失去,也擁有過那并不確定的、自由虛幻的、聚散有時的美好。
1.2.4 彗星——旋生旋滅的美好
日本是一個四面臨海且處于地震帶上的國家,資源匱乏,各種災害頻發,末世情緒在日本的文學作品、電視劇、動畫電影中多有體現。在新海誠《你的名字》中,彗星的靈感來源于福島核電站的地震災難,暗示著過去的災難引導人們,形成了神秘的細守町,現在的災難驅離人們,終結了神秘小鎮的神社與巫女文明。新海誠的作品中,多次再現彗星場景。從開始的彗星滑落天空,到之后的天空出現交叉的兩顆彗星,到最后彗星隕落。劇中彗星劃過天際,短暫而絢麗,過后便消亡,瞬間墜落導致細守町毀滅。彗星象征著災難和死亡,男女主在彗星來臨之際短暫相遇,又因彗星墜落而陰陽兩隔。瀧與三葉因災難而結緣,也因災難而緣滅。這種末世旋生旋滅的美好,就像無盡黑暗里絢爛的煙火,慘烈且耀眼無比,是日本文化中永恒的標記。新海誠用新視角、新方式、新媒介,呈現了旋生旋滅的美好。
2 新海誠動畫電影對日本文化符號的審美意蘊表達
2.1 立足美學概念的物象表達
無論是短暫的物哀之美,還是孤悲的幽玄之美、慘烈的末世情結,都是新海誠立足美學概念的物象表達。物哀是一種生死觀,是追求“生命瞬間美”的藝術。如《秒速五厘米》中飄落的櫻花,絢爛地綻放后,轉瞬即逝。幽玄是空寂而深遠的美學表達,是一種崇高的審美境界。如《言葉之庭》用雨象征男女主之間的幽玄之戀,朦朧又難以捉摸,剪不斷,理還亂。旋生旋滅的末世情緣則如《你的名字》里彗星隕落的瞬間,絢爛而慘烈。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在日本傳統審美意識的基礎上,借助各種日本文化符號,通過反復強調和動感表達,傳達出日本美學思想,感嘆世事無常、生命短暫而美好。
2.2 傳遞細膩情感的唯美表達
在新海誠的動畫電影里,情感掙扎是永恒的主題,新海誠常常托物言情,用大量的文化符號傳達細膩的情感。《言葉之庭》用唯美的雨景象征男女主之間幽玄的戀情,連綿不斷的雨見證著秋月和雪野相識、相知并相愛的過程,但因身份不同,愛終不得,孤悲的結局令人唏噓。《秒速五厘米》中明里與貴樹之間的青澀愛情,如櫻花般絢爛地綻放,又像櫻花般飄零。《你的名字》用精細的繩結,象征連接三葉與瀧命運的情感羈絆;用口嚼酒隱喻三葉與瀧的靈體交換;最終以凄美的彗星隕落,暗示三葉與瀧之間跨越時空的愛情所面對的阻礙。新海誠總是在唯美的場景下,娓娓道來年輕男女的情感與成長,并用各種文化符號象征隱喻人物內心,窺探人物內心的掙扎、迷惘、焦慮、孤獨與恐懼。
2.3 追求自然崇拜的質感表達
新海誠的動畫電影充滿著對自然的崇拜。他利用實景轉描技術和各種象征性的文化符號,如漫天飛舞的櫻花、晶瑩剔透的雨滴、如夢似幻的星空、不同季節下的光線等,再現真實世界的自然美感,讓人流連忘返,能激發觀眾感知自然,對人生、愛情進行思考。不管是《言葉之庭》對季節變化的真實描摹,還是《你的名字》對現實世界高樓林立的高度還原,都是建立在對原始自然和現代文明尊重與敬畏的基礎上的。新海誠用動畫影像藝術的方式還原生活、再現生活,能使觀者不自覺地被其所塑造的世界吸引,并在此情此景下感同身受。他對自然崇拜的極致追求,對日常生活的細微描摹,使其作品的每一幀畫面都具有超越現實的質感表達。
3 結語
傳統文化符號是一個民族或一個國家獨特文化的抽象體現,是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和形式。新海誠的動畫電影正是在繼承日本民族文化傳統與審美意識的基礎之上,超越動畫電影的一般審美特征實現了突破,從而形成了符合日本現代審美又獨具其民族特色的藝術風格。新海誠對日本傳統文化符號的巧妙運用,將獨特的美學思想與影像風格熔為一爐,豐富了動畫的創作表達方式,用獨特的視角傳播日本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使動畫散發出了獨特的民族韻味,值得其他國家在制作動畫電影的實踐中進行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卞書祺.解讀新海誠作品中的日本民俗文化:以《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為例[J].品位·經典,2021(5):11.
[2] 李彥.結繩文化的宗教闡釋:以日本“結語”與“中國結”對比分析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14(5):121.
[3] 暴文婷.淺析日本動畫視覺元素蘊涵的審美心理[J].大眾文藝,2013(20):180.
作者簡介:程亞軍(1977—),女,湖北天門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
唐麗(1998—),女,河南信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