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娟
摘要:梁啟超指出:“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別人?!彼麖娬{文章寫作要真實。本文闡述語文教師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進行習作的做法,旨在提高習作教學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關鍵詞:情景;習作;圖畫;語言;角色
梁啟超指出:“文章的作用在于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別人。”他強調文章寫作要具有真實性,也就是說寫作要在真實情境下進行。例如人們寫感謝信、演講稿、電子郵件、書寫發票等等,都需要具有情景性,而且是真實的情景,體現真實的生活情境,這些寫作還需要學習才能學會。因此 在習作教學中教師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習作來設計不同的情境,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實效,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一、真實情境習作教學含義
情境是人們進行言語交際活動的一切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的總和,是學生習作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如人們在生活中寫一封感謝信,在學習中寫一份演講稿,在工作中寫一份電子郵件等等,這些寫作都體現了生活真實情境。語文習作教學是在課堂上開展的,由于受到條件限制,習作練習不可能完全在真實情境進行,但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真實情境。所以教師從整體角度考慮教與學,將情境與教學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創設出活潑的準確的情景,讓學生觸景生情,激活思維,激發表達思想的欲望。
二、創設真實情境習作教學的途徑
(一)巧借多媒體、圖畫等創設情景
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比較弱,而形象思維相對較有優勢,直觀、形象的客體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所以教師利用多媒體、圖片、簡筆畫再現教學情境,這樣更容易被學生們接受和理解,從而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如在五年級上冊單元習作“介紹一種動物”教學中,教師用幻燈或圖片展示“太陽”和“松鼠”,帶領學生復習。教師提問《太陽》文中兩部分是如何銜接成為一個整體呢?學生很快找出“雖然---但是---”那個過渡句,讓學生體味、感受寫作的技巧。接著復習《松鼠》,教師對線索問題提問,學生一一回答,教師展示結構圖,學生知道如何介紹一個物體(動物)了,怎樣抓住其特點來習作了。最后老師問,作者寫得好不好?你們愿不愿意嘗試來習作啊?此時孩子強烈的寫作欲望被激發了,于是教師板書“小兔子”,教師用幻燈,或圖片,或迅速在黑板上畫出小兔子,與學生復習小兔子的特點。教師給學生充足時間習作,教師在教室巡回指導。學生基本完成,同組互評,教師隨機抽出好中弱學生的習作進行講解,這樣面向全體學生,其余課后批改。
(二)教師語言描繪創設情境
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能夠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加快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過程,使其如臨其境,盡情參與,這對學生的認知活動將起著導向和決定性的影響。
例如,在五年級《青山處處埋忠骨》教學中,教師用凝重、低沉的語速,質樸的情感朗讀課文,能夠將毛主席失去愛子的悲痛心情,以及毛主席坦蕩的胸懷表達出來。教師始終以低沉、緩慢的語速講解,特別是通過毛主席的動作、語言、神態的語句分析,學生似乎進入主席所在那時那刻的情境,更能夠體會毛主席作為一個普通父親的那種愛子的深厚情感。習作時教師用親切自然地語調說:”你們爸爸媽媽都愛你你們,是怎么愛你的,說說?!贝蠹腋魇慵阂?,最后教師總結:“你們回去要好好地觀察你們的父母,通過什么?(學生說:“一件事,或幾件事”)把你們爸爸媽媽的哪些方面(學生說:“神態、語言、動作”)描寫出來,像我們今天所學課文一樣。今天習作“我的爸爸(媽媽)”當家作。這樣教師通過不同場合的語言表達,描繪創設不同情景,給學生帶來真實情境的經歷、感受和體會,更容易使學生理解課文,進行習作練習。
(三)角色表演創設情境
當前有些小學生老是想著如何運用華麗的詞語,甚至有的在想如何湊夠字數,克服這一現象最好辦法就是讓學生進入文本或習作內容角色扮演。 學生在愉快的表演中體會文本的經歷,體驗和感受真實的情境,就會有話可說,用文本中的語言來進行習作。
例如,教師讓學生習作續寫《少年閏土》,學生對課文都已經熟悉了,分組表演:雪地捕鳥、看瓜刺猹、海邊拾貝,孩子們用掃把當鋼叉,用柳條當項圈,用簸箕當竹匾,……,還有一組,扮演“少年閏土”在告訴“少爺”一些趣事。每組學生演得都很認真,大家說著不停,其實他們就是練習文中的語言。表演結束,教師引導孩子討論文中最后一句“但從此沒有再見面”。大家想象他們后面會怎樣?孩子討論起來,有的組討論后認為他們五年后又見面了,閏土帶給魯迅許多好東西。有的組最后討論為閏土成了種地打魚的農民,做商販,還有的認為閏土成了乞丐……。不管怎樣,孩子想象力是不錯的,那就接著表演,孩子就地取材,按照組內討論的進行表演。結束后,教師就布置《閏土那一別后》,這樣孩子有話可寫了,促進學生的文本續寫能力。
以上是教師創設真實習作情境的幾種做法,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經歷、感受和體驗文本內容,能深刻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情感,通過自身的語言、行為表達出來,習作中學生就會有話可寫,寫作水平就會逐步提高,有效克服了過去學生習作課堂上滿腦地“裝”,一回家滿腦“空”,也改變了“湊字數”的壞習慣。以境動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真實的教學情境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梁啟超,作文教學法[D]語文教師小叢書,商務印書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