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芳


摘要: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提出,使音樂教育有了明確的方向。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利用音樂軟件輔助音樂基礎知識與基礎音樂創編的教學,讓課堂更貼近生活,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變得更積極、主動,培養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關鍵詞:庫樂隊;初中音樂;欣賞教學;創編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與飛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跟不上這信息爆炸的時代發展。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提到,“在學生掌握必要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藝術專項特長”, 明確了國家對于美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給初中音樂教學指明了方向。
在傳統的欣賞教學中,由于可用樂器的有限性和非器樂演奏專業老師的演奏能力的局限性,導致在教學器樂作品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乏參與體驗,對音樂欣賞課失去學習的興趣。如何設計有效的音樂體驗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音樂欣賞能力,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抓住了當今中學生喜歡玩手機上各種音樂軟件這一特點,發現庫樂隊是一款擁有眾多虛擬樂器、合成音效和強大的音樂創作功能的音樂軟件,筆者以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欣賞教學為例,從三個方面闡述庫樂隊軟件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有效結合。
一、簡化演奏難度,實現多感官體驗
筆者把愛情主題在全曲中的不同段落提取出來,進行對比分析。譜例1是愛情主題首次完整出現的位置,它在呈示部中的主部。本環節的教學重點是判斷主奏樂器的音色和分析主題旋律的調式,縱向聽辨配器聲部的音色特點與表現形式來記憶主題和理解作曲家在此片段中所要表達的音樂形象。
(一)主旋律的錄入與記憶
庫樂隊有多種虛擬樂器,西洋管弦樂隊的各分組樂器基本配備。學生根據主旋律的音色在庫樂隊中尋找出演奏樂器的同時又能熟悉其它弦樂器的音色,從而能針對個人的薄弱環節進行其它樂器的音色區分。筆者還通過分享模式把小提琴獨奏的主旋律片段發送到學生的移動設備中,學生邊跟唱邊分析出該主題的調式,再根據自身對該軟件的熟悉度,調試出五聲音階還是大、小調式音階的演奏界面,邊彈唱邊把主題旋律用小提琴音色進行錄入。此方法能輔助學生鞏固音準和節奏,并能高效地達到記憶主題旋律的目標。
(二)伴奏聲部的織體模仿
這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聽覺來抽象地感知豎琴琶音演奏的音樂形象。利用庫樂隊中的琶音運行器,調出豎琴音色,選擇和弦音上行,只用按照已經自動生成的和弦,輕輕點擊即可產生輕柔的琶音效果。同理,學生可以通過演奏、聆聽、哼唱等對單簧管等樂器的旋律進行多感官體驗,對作曲家營造的愛情形象理解得更清晰。
二、探究演奏技法,突破教學難點
該曲利用西洋樂器模仿中國民間樂器演奏技法是其中西融合的一大創新點,在活潑的小快板中,小提琴獨奏模仿古箏的演奏手法,這里的頓音(譜例2)顯得格外的清脆。如何讓學生對比出與小提琴常規演奏的頓音有何不同呢?這是筆者認為的教學難點。在傳統教學中,因為用真實樂器來演示難度大,非小提琴專業的老師往往不敢示范,而會選擇直接告知學生答案,導致學生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筆者后來通過利用庫樂隊中的虛擬樂器,打開古箏與小提琴的樂器演奏界面,先用正常的力度演奏頓音,感受音色特點。再向學生拋出問題:“那古箏演奏的主題音色會有什么特點呢?尤其是在頓音的位置!”學生探究發現,古箏演奏出來的每個音都很清晰,在演奏頓音時,顆粒感更強。“能否把小提琴的音色盡量向古箏音色靠攏?”筆者追著問。只見學生都在軟件上認真嘗試,爭相回答:“用小提琴演奏頓音時,時值要更短,而且要有力!”利用庫樂隊進行自主探究,學生理解了小提琴是如何模仿古箏的音色,很好地解決了教學難點。
三、創編音樂,挖掘深度學習能力
這是利用信息現代技術的便利,在音樂創作上大大降低了創作難度。筆者在拓展部分設計了音樂再創造環節,讓學生利用庫樂隊軟件進行創作實踐。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在庫樂隊中用小提琴音色改編主題旋律,進行演奏錄制。在編輯欄加入配器,可用不同樂器組樂器音色,使其整體音色和諧。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通過演唱主題旋律,創編歌詞和加入簡單的伴奏等,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要。這一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想象力和發掘其創新思維能力,學生愿意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探索,深度學習,形成自己的知識。
初中學生剛踏入青春期,心智開始成熟,他們不再像小學生一樣能主動配合著老師唱唱跳跳。但他們愿意動手、動腦,覺得有趣的時候也可以開口唱唱。教師在不斷尋找有效的方法去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現代信息技術能給音樂欣賞課堂帶來豐富的音樂體驗,自從將庫樂隊軟件引入欣賞教學課堂后,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藝術實踐中,能真正關注到音樂的本身,提高作品的鑒賞能力,從而為全面提升核心素養打下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張瑋.《信息技術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整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4]吳秉旭,馬云鵬.《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影響因素分析》[J].藝術教育. 2021,(01)C9B8B6A4-FB17-4183-BD76-702D69EA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