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玲麗
摘要:議題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其特定的設計和推廣要求。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使議題教學法成為一種流行的教學策略,如何選擇議題課堂教學的問題,是本文主要探討和回答的問題。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問題;建構
問題是議題式教學的紐帶,引導學生在某一課題的指導下發現、產生、探索和解決問題是課題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以主題為基礎的教學中,我們需要設置有效的問題,特別是通過有序的問題創造高效的課堂。
一、議題式教學中問題情境設置的必要性
(一)課程結構化的需要
中學思想政治學科內容涉及到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等學科,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特點,在知識呈現上堅持以大概念為核心對學科課程內容進行結構化設計,教材內容呈現也具有結構化特點。結構化的學科課程內容要求教師深度整合事例學科課程內容,建構出結構化、序列化、符合學科課程邏輯的系列問題。
(二)情境結構化的需要
情境設置除了要求選擇真實的、辨析的問題情境,還要求使用的情境具有有序性、優化的特征,即對情境進行結構化的設計與構建。作為學科課程與情境間橋梁的具體問題也需要遵循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進行結構化建構,使問題更好地為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服務。中學思想政治新課標在學科課程內容結構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對學科課程內容進行情境化改造,以結構化、優化的情境應對結構化的學科課程內容。
二、、議題式教學中問題結構化建構路徑
(一)以學科為依據
學科課程是議題式教學的根和本,離開學科課程的內容,議題式教學就成為海市蜃樓。在教學建構時,我們需要帶著教材走進問題,依據學科課程的需要和要求進行問題建構;在組織課堂教學中,我們又需要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材,引領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學科課程內容,同時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學科課程內容去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傳統學科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要求,這個目標要求其本身具有結構化、系統化、層次化的特點,問題也需要進行結構化建構,否則與結構化的三維目標不匹配。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目標從三維目標轉為學科核心素養目標,中學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中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這四大素養目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是統一的。因此,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學科課程目標都是體系化、結構化的,我們需要在問題建構上進行結構化建構,使之更好地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
(二)銜接情境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除了精選和改造情境外,還需要依據情境建構問題。如果不考慮情境的需要,偏離了情境,事例一套,問題又一套,最終情境歸情境,問題歸問題,油水分離,水火不相容,無法做到情景交融、水乳交融,即使情境建構得再好、再精彩,也僅僅是擺設而已。中學思想政治新課標要求,議題式教學必須以一定的教學情境為載體,這里的教學情境要求是真實情境、辨析情境、問題情境、評價情境等。如真實情境不僅不是粗制濫造、虛構的情境,還要求必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展現學生現有的生活體驗。問題建構如果偏離了學生生活與親身體驗,學生就會覺得陌生,師生之間就找不到共同語言,學生也就覺得無話可說,情境探究就如同虛設。貼近學生的情境還要求有貼近學生的問題建構與之相匹配。曲高和寡的高難度問題與俯首可拾的過易問題都很難達到應有的探究效果。因此,除了依據學科課程內容建構問題外,還需要結合教學情境去建構問題,如依據辨析情境建構出二難性、爭議性的問題,依據真實情境建構出體驗性的問題,在問題建構中突出情境的特點與情境的價值。結構化情境,尤其是具有挑戰性的復雜情境,頭緒多、情節復雜多變,教師在問題建構時需要根據“故事”情節的需要和變化相機行事,使系列問題的建構與結構化的情境同步并深度融合,讓學生在深度體驗中向真而行。
(三)以議題引領
既然議題對學科課程學習、情境的分析、問題的探究以及活動的開展均具有引領作用,問題的建構就必須指向而不是偏離議題,在一個個問題探究中完成議題所設定的任務。議題式教學模式中,問題成為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重頭戲”。雖然議題只有一個,但探究的問題可有多個。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議題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是議題式教學模式無法回避的問題。這里的問題包括教師課前預設的問題、課中生成的問題以及學生在學習中因疑惑產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缺乏有效引領就會陷入淺層化、碎片化的境地,導致問題的探究偏離教學主題、偏離議題。因此,我們需要對課堂預設的問題和生成的問題進行篩選和歸納,其標準就是這些問題中有哪些問題是圍繞主題、在議題引領下的,有哪些問題是脫離主題、甚至風馬牛不相及的。依據議題篩選出來的問題還需要圍繞議題進行結構化建構,在邏輯嚴謹、層次分明的有序的問題探究中實現課堂教學的預期目標。因此,在議題式教學模式中,我們需要在一定的議題引領下開展問題式教學,通過把議題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問題,在問題與議題內在聯系之中完成議題式教學的學習任務。
(四)具有邏輯關聯
以邏輯為關聯對問題進行合理化建構既要堅持議題的引領,又要考慮學科課程結構,還要考慮情境素材的有序化建構,使問題建構有序化地呈現,使問題序列既符合學科課程邏輯規律,也遵循生活邏輯和實踐邏輯,體現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的統一。在議題式教學中,每個問題都不是孤立無援地存在,它們不僅與議題、課程及情境有關,也與其它問題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問題的結構化建構就是依據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問題呈現有序化、優化的狀態。
三、結語
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目的不僅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獲得正確答案,而且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核心素養。因此,問題已成為連接主題教學各個環節的重要環節。我們需要在這一環節對課程知識進行安排,在問題的設計和構建中優化其結構,從而優化教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飛.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思想政治議題式教學研究[J].天津教育,2021(22).
[2]楊雯,孫智勇.議題·情境·活動——也談思政課議題式教學三要素[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