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菁
摘要:小學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正在形成,對于具體形象思維發展較好,老師通過具體生動的典型情境,讓抽象的語言變成生動、具體、可視化的語言,讓學生多種器官參與到課堂閱讀教學當中,學生會體驗到參與其中的快樂,會對課堂教學內容更感興趣,更有創生性。這種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在形象生動的情境中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屬于閱讀材料,也就是閱讀的板塊。就拿PEP教材來說,五、六年級課本中(Read and write, Let's read,Story time)都是屬于閱讀板塊。像前面幾個板塊,如:Let's learn、Let's find out、Let's try、Let's talk等的作用是學習新詞和新語句,練習新詞和新句。如果我們把這些稱作單項練習的話,那么Read and write,Let's read,Story time這些板塊就是綜合練習了,把在前面幾個板塊中學到的新詞和新語句,放在一個情景里,通過一小篇閱讀文章,再一次呈現給學生,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和感知新語言的使用場景,這一板塊起著復習鞏固的作用。而且這一板塊不僅有情景,絕大部分的語言還是學生學習過的,即便有一些新的語言出現,這些新的語言都是場景對話時所必需要的,所以這些新語言不太會影響學生的理解,另外這一板塊還有相應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閱讀材料和發展相應的技能。
一、英語課外閱讀的必要性
閱讀是吸收英語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知識、擴大詞匯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閱讀能力是一種語言的綜合能力,提高閱讀能力能為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發展打好基礎,也能使學生從英語閱讀中認識學習英語的真正價值,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所以,學生所學的語言知識能否鞏固,言語技能能否得到培養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能否真正學會閱讀。
二、閱讀前——引出話題,激發興趣
閱讀技能是語言學習四大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之一,無論是母語還是第二語言習得,都需要學習者憑借閱讀能力,打開語言知識的儲藏室,汲取豐富的語言知識,構建個人語言資料庫。對于小學低段學生來說,在課文閱讀中形成的習慣將影響個人閱讀能力的養成。這一階段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導入新課”。在這一階段,為了激起小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根據不同的閱讀教學內容,可以設計看圖說話、猜謎游戲、觀看錄像、歌曲或歌謠引入等方式。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閱讀內容創設較為真實貼切的能為閱讀材料服務的教學情境。把閱讀前的復習活動,如做單詞游戲、對話表演、認讀重點句式等,盡可能融到情景中去。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復習熟練本部分的主要句型和詞匯,預測文本的信息,建立閱讀的興趣。在初讀前設置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務,通過閱讀能快速找到答案,幫助學生學會獲取所需的信息,初步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再次閱讀文本時設置較為深層次的任務,答案不能直接找到,需要根據相關信息重組內容,培養學生邏輯思維。這種帶著任務去閱讀比單純的讀材料更為有效,學生興趣也濃厚,更重要的是能幫助檢測學生對材料的理解程度。在完全理解材料以后要求學生能根據文本信息進行討論或語段表達的信息生成輸出,也就是落實寫的環節。為了達到目的,教學活動要細化,每一個環節的設置要目標明確,銜接緊密。
三、閱讀中——閱讀過程技巧與方法的調控
(1)在答題前通讀兩遍原文,第一遍可以快速閱讀,初步把握內容,了解大意 ;第二遍細讀,抓住主要內容和細節,標出關鍵詞語,也可以先瀏覽題目和答案,明確要求后再看文章,然后選擇答案。這樣不但節省時間,提高速度,而且可以抓住重點,有的放矢。
(2)在閱讀中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去推敲某一個單詞,詞組或句子的意義,有些生詞不影響閱讀理解原文的內容,而有些與試題關系密切的生詞則可以根據上下文所提供的暗示或線索去推敲,在快速閱讀中猜測詞義。
(3)重讀短文,檢查答案。做完后,回頭再讀一遍短文,檢查答案,看看答案和上下文內容是否一致,有無矛盾之處,避免因為疏忽或誤解而出錯。
(4)判斷正誤對于閱讀試題中的判斷正誤題,相對比較簡單,但學生的出錯率仍然較大,究其原因,學生不懂判斷的方法,通常是讀完試題之后,憑著自己對閱讀文章的大致印象判斷。事實上判斷試題與選擇、填空的做題方法基本一致,仍需找出試題中的關鍵詞,帶著關鍵詞,在文中尋找所需信息,然后仔細判斷是否與文中信息一致,如一致則正確,反之錯誤。
四、閱讀后——語篇的有效延伸
我認為要想上好英語閱讀課不是一時就能做好的,而是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一方面是老師的積累,另一方面是學生的積累。由此可見,我們必須要了解什么是閱讀材料,更好地設計閱讀材料,做好課前預習,更要重視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才更有助于提高我們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另外,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還要不斷改善以及完善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指導和激勵我們的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學習,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我們要利用好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于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綜上所述,課文閱讀除了運用以上提到的具體教學策略,還可以配合課外閱讀的專項練習,鞏固加深所學閱讀技巧并將其內化,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魯子問.試論動態的英語閱讀教學[J].高等函授學報,1999,(02).
[3]康淑敏,王雪梅.從教學要素角度探究多媒體環境下的英語教學策略[J].外語界,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