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根梅
(馬鞍山師范高等??茖W校 安徽馬鞍山 243041)
有序開展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優質高職院校聯合培養全日制普通專升本學生[1],正成為專升本人才培養的一種新型模式。但在專升本班級的一些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普遍面臨學生知識儲備不一、學習基礎各異、難以統一教學等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在高職階段已學習過類似課程,有的學生則沒有;由于各校課程定位和側重點不同,有的課時比較充足,學生基礎相對扎實,有的所授內容占比少,學生只是粗略掌握。面對基礎懸殊、層次各異的學生,“一刀切”式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高校網絡課程資源平臺作為一種綜合性教學與管理平臺,不僅為教學提供了一個資源共享和教學活動實施的平臺[2],也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了環境。運用高校網絡課程平臺數據統計分析的優勢,可以全面分析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運用其信息化教學功能,可以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本文以T學校軟件工程專業專升本學生為教學對象,依托超星泛雅網絡課程平臺,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技術手段,在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以解決專升本學生在課程教學方面的差異性問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準確掌握學生的水平和差異是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和分組的前提[3]。首先,采用網絡課程平臺的問卷功能,對學生進行全面篩查和了解。然后,運用網絡課程平臺的測試功能,對具備課程基礎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知識測試。從問卷收集的數據看,有61.4%的學生在??齐A段學習過相同或相近課程,10%的學生通過參加相關的專業競賽方式接觸課程知識點。在上述數據分析基礎上,對已有基礎的學生開展本門課的知識測試,測試結果顯示,成績合格者占68%,成績優秀者占8.3%。對這部分學生結合個人訪談進一步發現,針對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除極少數學生已熟練掌握課程全部內容外,其余則存在學習內容覆蓋不全、基礎知識不牢固、知識應用明顯欠缺等問題。
針對學生基礎不一的問題,同時也為滿足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項目化教學的需要,遵循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組員互助的原則,結合學情分析,以3~5人為單位將學生分成若干項目小組;針對學生的基礎差異,將教學目標相應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基本理解并進行正確應用、熟練掌握并靈活應用、熟練掌握并自主遷移。同時,由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能力不同,各個階段知識掌握的程度也處于變化之中,因此學生分組和教學目標的分層均將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及時、動態調整。
為了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依托網絡課程平臺在教學資源呈現和推送、教學活動組織以及教學評價方面的功能,對課程進行如下的教學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依托網絡課程平臺的分層教學設計
1)教學資源的建設是基礎。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按需學習。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在教學資源設計上,按照“學習導航、基礎知識視頻、案例講解視頻、項目講解視頻、拓展資源和章節測驗”遞進式順序進行規劃和組織。學習導航幫助學生建立本章知識體系和脈絡的概念,如在“CSS基礎”章節,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該主題分為“CSS引入”“CSS選擇器”“CSS字體和文本外觀屬性”三個任務模塊,每個任務模塊引出“知識儲備”“任務實施”和“拓展提升”三個分支,在分支中列出本章知識點和任務要求?!爸R儲備”中的基礎知識點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課前通過預習和測試的方式布置學生完成,學生課后也可以隨時復習鞏固。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自主進入“任務實施”部分的案例或項目,而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選擇“拓展提升”部分。教學資源以短視頻為主,同時也提供課件、教案、操作文檔和擴展鏈接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閱讀和學習習慣。由于教學資源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多樣性,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形式和要求,學生可以按需選擇資源,因而從學習愿望和能力上均易于接受。
2)教學活動設計上,采用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小組協作的教學模式。如以“助農網”項目組織和貫穿整個教學內容,將項目劃分成“搭建HTML頁面”“CSS美化文本”“CSS布局”“表單設計”等多個子任務,并對應各教學單元。教師發布項目需求說明書和任務單,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協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任務內容。教學活動中,教師主要發揮引導作用,并關注和指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針對疑難問題進行個別指導和解答。學生作為實施任務的主體,需要發揮項目組各組員的優勢,建立帶動、互助和合作的氛圍,通過組員間的探討和協作完成任務。
3)客觀而合理的評價才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4]。建立課前預習評價、課中課堂表現和任務完成評價、課后知識鞏固評價的全過程式評價,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側重過程性評價。教師及時查看學生的評價數據,以便進行相應的教學調整,提高教學針對性。采用網絡平臺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以及企業導師評價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學生既是評價對象也是評價主體,多方參與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讓評價更加科學和全面。
以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為例,依托網絡課程平臺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及教學活動如圖2所示。

圖2 依托網絡課程平臺的分層教學實施
課前,教師發布微視頻預習任務及針對預習內容的知識測試,督促學生自主完成基本知識點的學習,然后根據教學平臺上的視頻觀看和知識測試部分的數據統計和分析結果,調整教學重難點。同時,教師將課堂任務單提前發布至討論區,學生根據任務單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前準備,如微課學習、素材收集、任務思考、小組討論、提問和發表看法等。
課中,教師圍繞任務單內容,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合作。根據Web程序設計的崗位需求,學生遵循標準化Web項目開發流程,從閱讀項目需求規格說明書,到頁面設計、頁面完善、頁面制作,再到成果驗收。教師對任務中涉及的關鍵知識點和操作方法進行講解演示,并在小組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深入各項目組間巡視,及時發現疑難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和個別化指導。對于共性的要點性問題,教師還會在網站討論區,以置頂帖的方式發布要點提示或技巧總結等內容,讓學生關注并隨時參考。學生通過網絡平臺提交任務成果,教師對學生的成果進行評價打分,學生完成組內互評和個人自評。
課后,教師結合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分層次布置鞏固作業和拓展作業,如對一般層次的學生要求鞏固課內知識點,而對層次高的學生,加強代碼規范性的要求。同時,對重難點內容再次發布知識測試,并結合學生的過程性表現和學習效果,確定是否對原有的學生分層和項目分組進行動態調整。
為了保障分層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除了上述教學過程外,教師有效運用網絡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討論區功能以及分層作業布置和定期測試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學生間的互助,促進知識水平的鞏固和提高。
1)運用課程平臺的數據統計功能,將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納入過程性考核。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入門相對容易,且作品效果能直觀呈現,因此大部分學生在課程開設之初,學習興趣濃厚且積極性高。但是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和難度的增加,學生的懈怠情緒會逐漸顯露,因此,關注并跟進學生的學習行為至關重要。實踐證明,教師實施有效干預行為對學生學習投入度、學習目標完成水平均具有顯著促進作用[5],而過程化考核則是督促學生持續自主學習并建立自主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手段。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依托的超星泛雅網絡平臺具備實時記錄學生學習行為數據的功能,為教師掌握學生的過程學習數據提供了便捷。教師將學生的課程視頻觀看情況、章節資源學習次數、閱讀材料、發表或回復討論、章節測驗等均納入平時成績考核中,并加大權重設置,以此引導和激勵學生主動按需學習。在課程開課前,教師將成績的構成明確告知學生;在每章節內容結束后,將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及時公布和反饋,對表現欠佳的學生予以提醒和督促,并幫助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后續學習的分層指導。從實踐結果看,在進入課程第四章內容教學的時候,學生不僅沒有產生學習懈怠,相反,90%以上的學生已形成自主學習習慣并建立自己的學習節奏,學生能夠保持一種較佳的學習狀態,分層式的自主學習開展順利。
2)充分運用網絡課程平臺討論區,促進不同層次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討論區版塊是師生交流互動非常直觀和有效的手段,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或活動中靈活應用。
討論區作為任務發布區,教師可以發布主題任務,如“推薦你心目中的網站之最”,引導學生從技術、藝術、用戶體驗、內容等不同方面分享和交流對于網站的審美和看法,擴充學生對網站的認識面;再如任務主題“說說你對標簽語義化的理解”,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加深對“語義化”的理解,便于更好地使用HTML5元素。某些主題任務在幫助學生明確任務要求、拓展思路的同時,也有助于教師預先了解學生的疑問和要求,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
討論區作為作業評講區,將學生作業中容易出現的錯誤以及易被學生忽略的代碼規范性等共性或典型問題轉發至討論區,引導學生相互查錯、糾錯,以此促進認識,加深理解。
討論區作為作品展示區,教師將項目組優秀網站作品發布展示,通過示范效應不僅鼓勵了這部分學生,也能激發其他學生的積極跟進和表現的欲望。事實表明,討論區作為網絡課程平臺一個最為開放的區域,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學生相互間的點贊和評價,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除了自己發布任務和推送資源等,還可以鼓勵學生主動發帖,分享他們的資源和方法,如鼓勵學生分享“Web音視頻播放器”中自主編程實現的歌詞同步效果,這樣既激勵了一部分優秀的學生,對其他層次的學生也形成了良好的榜樣作用。靈活運用討論區可以充分地實現學生互助,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學習,但也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話題和任務內容,把握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以引導并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要關注討論區動態并給予及時、適當的指導、鼓勵和總結。
3)分層布置作業,強化基礎知識測試。教師設計不同梯度的作業,運用課程平臺的選擇發布對象的功能進行作業發布,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發布不同梯度和難度的作業,并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予以肯定,這在課程初始階段十分必要。同時,由于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是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學生對于基礎理論的掌握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在每章內容結束之后發布本章測試,一方面,督促層次相對高的學生不能忽略基礎,層次相對低的學生重視當前基礎階段的學習,為后續快速提升做好鋪墊;另一方面,在教師指導、小組互助、自主學習以及討論區互助等多重因素下,原先沒有基礎和基礎較弱部分的學生也處在不斷提升中,定期測試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以便對學生的層次進行動態界定和調整教學安排。
分層教學旨在實施因材施教,使學生基于已有基礎獲得更大的進步。Web程序設計基礎課程為激勵學生更好地發展,采取了分層的成績評價方式,并通過加大過程性考核比重,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習慣。例如,在課程開始時,設置頁面制作任務的評價要求時,沒有基礎的學生運用HTML標記和屬性完成效果即可,一般基礎的學生鼓勵其部分運用CSS樣式,而基礎很好的學生則需要全部運用CSS技術以達到結構和表現相分離的要求。期末考試時,按照基礎內容、中等難度、較大難度的梯度,分別設置60%、25%、15%的分數比例,這樣在兼顧大多數學生的同時,也能讓基礎好、水平高的學生的成績得以體現。
從學生對于課程學習滿意度的問卷調查結果看,學生普遍認為,課程網站提供的資源豐富且短視頻質量高,能滿足自己不同階段和不同難度知識點的學習需求;項目小組合作的方式,形成了合作互助的氛圍,激發了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全過程和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有助于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的培養,且評價結果客觀、全面,促進了自主學習。從學生的課堂任務完成情況和最終課程考核結果看,學生的課堂任務完成質量高,作品內容豐富,知識點運用熟練,課程整體考核結果令人滿意,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如今,網絡課程平臺不僅提供教學資源,而且作為一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帶來教學方式的變革和創新。面對專升本學生在本科初始階段凸顯的水平、層次不一問題,合理運用網絡課程平臺提供的在線教學功能和技術實施分層教學,有效避免了傳統分組教學工作量大且難以跟蹤和分析學生學習行為數據的弊端,提供了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效果。同時,分組教學也對網絡資源的建設質量和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進一步挖掘網絡課程平臺的優勢,結合先進的教學理念,讓分組教學更加科學、規范和有效,仍是今后教學中需要不斷研究和實踐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