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遠 姜雪輝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環境下,醫療資源變得異常緊張,尤其是爆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源地和重災區,醫療資源會出現嚴重短缺。這種特殊情況下,所有的醫療資源會優先傾斜與衛生事件相關的機構和患者,封閉管理等社會環境也讓普通的就醫變得難上加難。居民無法去醫院進行診療;老年病、慢性病患者缺乏及時的指導和反饋;常用藥物和醫療物資短缺并無法及時補充。我國又是老年人口基數最大的國家。截至 2018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49億,緩解進而解決此類問題非常重要。
為掌握我國基層醫療情況,特進行線 上線下相結合的調查研究方式。在校內校外和互聯網平臺發布并收集家庭醫療調查問卷近1500余份。實地考察泰安市基層社區醫院,對相關負責人進行訪談并制定訪談報告。在此基礎上又通過互聯網、移動通訊等途徑獲取官方數據支持。結合以上所獲數據和查閱相關資料對我國基層家庭健康醫療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并提出發展設想,側重于重大衛生安全事件背景下的基層健康醫療方面。
本次調查只有 4.63%的同學完全了解家庭醫生?!凹彝メt生”的概念早在 2010 年就被提出。根據國家衛健委2017年文件要求,截止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需要至少達到30%,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需要至少達60%。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但回收調查問卷的結果顯示,對于家庭醫生概念了解的同學僅有24.87%,主要使用家庭醫生進行醫療服務的家庭僅有6.75%,簽約家庭醫生的家庭僅有8.64%。有48.52%的調查個體所在社區沒有家庭醫生,32.22%的個體對于社區是否有家庭醫生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見我國家庭醫生普及程度和居民認知度依舊較低,家庭醫生政策推行有待落實。
表1-1 家庭醫生相關問題對比
在家庭醫生政策落地實施的過程中,該制度的普及措施明顯缺乏。居民個人對于家庭醫生制度了解程度直接影響其是否愿意簽約家庭醫生。對于簽約家庭醫生所面對的困難或障礙選擇中,有 58.91%的人群選擇了不了解該服務。在未來您或者家人是否會選擇簽約家庭醫生,有 70%以上的人群表示需要進一步了解再做決定。所以在進一步優化家庭醫生各方面服務的同時,我認為對居民進行必要的家庭醫 生簽約知識普及更為重要。
居民想要增加的醫療服務項目眾多且多樣化。其中大部分人選擇了健康管理服務,醫助服務,健康檔案管理服務。反映出目前我國居民享受醫療保障便利性不足,容易造成延后就醫,盲目就醫,無法就醫的問題。
另一方面,人們在家庭健康醫療方面的關注度也逐步提高,目前這個時期我認為推進完善基層家庭醫療保障制度和“互聯網+醫療健康”項目將會容易的多。借助居民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后對于個人健康,家庭健康關注度升高的契機,以政府主導,基層社區醫院和醫療機構輔助開展家庭健康醫療普及工作,將會事半功倍。從居民反映的未來家庭健康醫療需求項目來看其中大多數可以利用“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相關應用實現?!盎ヂ摼W+醫療健康”不等于“互聯網+醫療”,健康這一概念的引入,使其有了更廣泛的新領域,比如在健康管理等一些傳統醫療機構目前尚沒有充分開展或者沒有足夠精力去拓展的服務領域,都為新主體的進入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國家逐步重視和政策支持以及居民需求消費的反作用,今后“互聯網+醫療健康”一定能成為家庭健康醫療重要組成的一環。
表1-2 居民對未來家庭健康醫療需求補充和完善調查結果統計
在實地調查中,我前往了泰安市基層社區衛生服務站,與該社區醫院負責人展開了交流調查。社區醫院在公共衛生緊張時期加入到了基礎防控工作當中,起到了穩固基層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特殊時期下完備的應急處理體系,加之封閉管理等原因,社區醫院和其他管理工作者無法兼顧到每一位居民。雖然醫護人員幫助一些居民在社區封閉期間補給所需藥品,但居民醫療依舊無法得到保障。目前我國一共具有國家、省、市、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每一級都有自身的功能定位,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相互聯通的協作機制。但是實際情況調查顯示上級疾控政策最終作用于社區基層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素,最終導致實際工作可能無法落實。所以我認為應該在社區基層借助互聯網新興技術建立一個以社區醫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的疾病預防控制平臺。
家庭健康醫療體系是家庭健康醫療的基礎和保障,打造一個可行、可信、可用、可管的高效家庭健康醫療體系是我國醫療行業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上述對于家庭健康醫療發展狀況調查研究,為更好地促進基層醫療服務居民,本人特此建立以家庭醫生為中心的家庭健康醫療體系。
如圖 2-1 為家庭健康醫療體系主框架,將家庭健康醫療分為了健康醫療服務、家庭醫藥系統、健康醫療數據三個部分,借助家庭健康醫療平臺對體系進行管理和整合,后面針對每個部分做詳細分析和介紹。

圖2-1 家庭健康醫療體系組成圖
家庭健康醫療平臺(如圖 2-2)以家庭醫生為中心,平臺主體包括用戶、醫療機構和醫療外包服務三部分組成。家庭健康醫療平臺記錄患者各階段診療信息,便于今后診療和必要時投訴監督。

圖2-2 家庭健康醫療平臺主體組成

圖2-3 家庭醫療服務圖
居民用戶:用戶通過客戶端登錄平臺,與自己簽約的家庭醫生進行對接,沒有簽約家庭醫生的用戶可使用臨時醫生診療服務。用戶通過健康醫療服務功能將自身醫療或保健需求反饋給家庭醫生,家庭醫生負責聯通醫療機構和醫療外包服務機構幫助用戶實現自身需求。
社區醫院:家庭醫生為便于服務居民一般常駐在各社區醫院。社區醫院在平臺公布自身可提供的醫療服務與家庭醫生對接。家庭醫生根據用戶自身情況,向用戶提供社區首診、醫院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等便捷診療服務。
其他外包服務:針對用戶群體額外的醫療和保健需求所提供個性化醫療服務。如家庭病房服務包、特需上門服務包、康復服務包等特殊外包服務。
家庭健康醫療最主要的是讓居民在家中方便快捷的享受健康醫療服務,如有必要,可迅速得到或轉往醫療機構救治。所以健康醫療服務是整個家庭健康醫療體系的核心。我們根據家庭需求和相應業務,把健康醫療服務分為了六個主要方面:咨詢、診斷、處方、護理、預約、保健。
為滿足居民快速獲得所需要的醫療藥品和醫療物品特設立家庭醫藥管理系統如圖2-4。該系統以服務居民為核心,居民登錄平臺進入該板塊,提交所需藥品和醫療物品清單,可選擇自助(個人到距離最近的衛生服務中心)領取或社區配送(類似于外賣配送直接送達到用戶手中)。在公共衛生事件下的特殊時期可實行無接觸藥品領取和配送。如果用戶所購買藥品為處方藥,需要相關家庭醫生或診療醫生在平臺開具證明。

圖2-4 家庭醫藥管理系統圖
家庭醫藥回收機制:隨著社會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居民家中會常備日常用藥,但是有很多藥品和醫療物品會因為長時間未曾使用而過期。然而目前我國并未建立相關家庭醫藥回收系統,所以我認為可以借助家庭健康醫療平臺把家庭醫藥回收嵌入到平臺其中。居民用戶通過平臺提交家中過期醫療藥物和物品信息(為激勵居民可增添相關獎勵),醫療機構收到居民反饋信息,定期到各社區回收過期的醫療物品。
健康醫療數據庫由圖 2-5 為主要組成部分。數據庫收錄一定區域內居民使用各種醫療服務的信息(包括看病就醫機構名稱,健康情況,用藥情況和治療情況等),區域內社區醫院信息(醫院規模,醫院醫生信息,醫療資源和醫療設備等信息),家庭醫生信息,各戶家庭醫療使用信息等醫療數據。

圖2-5 健康醫療數據圖
數據庫一方面可以對未來基層醫療發展提供決策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家庭,不同醫院,甚至是醫療設備,醫療藥物進行數據分析,對突發性衛生事件短時間內醫療資源的調配具有重要意義。
以 2.5 健康醫療數據庫為基礎建立特殊時期網絡應急平臺(如圖 2-6)嵌入到家庭健康醫療平臺之中。一旦爆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居民和醫療機構通過線上平臺交流,居民通過平臺反映自身需求,醫療人員通過平臺發布相關防疫措施和防疫科普知識消除居民恐慌。

圖2-6 網絡應急平臺
該應急平臺以保障特殊時期居民基本醫療需求得到滿足為服務核心,由政府部門監管并在特殊時期發布權威信息和通告。使用主體分為社區醫院、居民和基層服務組織。
居民入駐平臺填寫各家庭基本信息,以及家庭成員健康情況,是否有慢性病、日常所需藥物等信息。
社區醫院和基層服務組織分別有對應于自身的查看相關信息的權限,基層服務組織在特殊時期領會上機政府政策和要求,社區醫院人員則要配合基層服務人員進行醫學檢查、緩解居民恐慌、普及相關醫療知識等工作。
健康醫療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至關重要的,隨著健康醫療行業和相關技術的發展,家庭健康醫療已經成為一種普及健康醫療服務的新模式。家庭健康醫療模式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設計和研究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缺乏實施經驗和數據支撐,很多問題需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的被發現和改進。這就需要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地增強自身能力,為解決隨之而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