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水 錦州醫科大學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以及復雜的國際環境,遼寧省地區生產總值為25115億元,同比增長僅為0.6%。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2%,第二產業增長1.8%。同時進出口總額比上年下降近10%,其中出口總額下降15.3%,進口總額下降5.8%。但2020年遼寧省其余各項經濟指標均平穩發展。一是財政收入由負轉正,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55.5億元,比上年增長0.1%。二是工業生產產值有所提高,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其中股份制企業和私營企業的增加值均有所增加,私營企業增長較為明顯,為12.6%。三是金融機構的存貸款余額分別為67988.2億元、52209.4億元,同比均有所增長,且金融存貸款增速也有提高。四是全年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有所增長,增長速度為2.6%;五是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2.9%,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也有所上漲。六是全年社會消費品總額同比下降7.3%,但其中實物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8.1%。
其次,遼寧省的產業結構也有所調整。一是傳統產業持續提升發展快速,2020年全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9.5%。二是新興產業發展,2020年全年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比上年增長33.4%。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96.1%,是增長最快的行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投資增長64.7%。三是服務業平穩發展,2019年全年營收4453.67億元,同比增長7%。
同時遼寧省也在積極的完成“三去一降一補”重要任務。在去產能方面,2019年遼寧省煤炭產值182.3億元,同比下降24%,石油和天然氣總產值為295.8億元,同比下降2.6%;在去庫存方面,2020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2902萬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0.2%;在去杠桿方面,2019年全省規模以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3.4%,下降2.1個百分點;在降成本方面,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營業成本為11533億元,同比增長10%,需要進一步控制成本;在補短板方面,遼寧省2020全年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2.4%。
如圖1所示為2013-2020年的遼寧省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情況,2015、2016年經濟增長率不高,從2017年開始,遼寧省全面落實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決策,推進經濟增速發展,增長率逐步提高,但2019年開始有所回落??傮w來說,遼寧省經濟運行呈波動狀態,2017年后,呈持續回升態勢,穩定恢復,穩中向好。但未來遼寧省經濟如何持續增速發展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圖1 2013-2020年的遼寧省經濟增長率
經濟學領域一直在研究經濟增長問題,許多學者都在經濟增長方面進行了研究,發現影響經濟增長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范柏乃認為一定的科技投入可以使得中國經濟實現顯著增長。華民指出對于經濟增長,絕對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貿易,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報酬遞減現象被削減。王海晨則認為人力資本與產業結構在經濟增長中有重要作用。王靜研究發現一個區域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物質資本投入得到的。許妮婭也認為物質資本對經濟增長造成的影響最為明顯。孟望生卻指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向變動關系,隨著物質資本收益率的提高,人力資本會降低。王敏敏認為能源可以通過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地區經濟增長。胡健則認為過度依賴自然資源反而會制約經濟增長,使得資源的邊際報酬遞減。牛立超研究發現要使經濟增長,需要各因素達到一種多維動態平衡狀態。
在以上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本文選取2008—2018年間遼寧省的數據進行研究,數據來源于歷年遼寧省統計年鑒。本文選取國內生產總值GDP為被解釋變量,選取人力資本、物質資本、科技因素、對外貿易、能源因素作為解釋變量。使用國家財政性的教育經費衡量人力資本;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測算物質資本;用專利授權數表示科技投入;用對外貿易總額測算對外貿易;用能源消費總量衡量能源投入。
利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下所示:
如表1所示,調整后的多重決定系數為0.882,說明GDP與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科技投入、對外交流、能源5個自變量的總體相關程度為0.882,相關程度比較高。表2方差分析表中的sig值為0.004,說明GDP與5個自變量之間的線性關系顯著。表3中的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科技投入、對外交流、能源5個自變量的sig值分別為0.032、0.274、0.061、0.937、0.238,可以發現其中物質資本、科技投入兩個因素對GDP的影響較為顯著。
表1 模型匯總
表2 方差分析
表3 模型參數的估計和檢驗
分析發現:在影響遼寧省GDP的幾個自變量中,人力資本、對外交流及能源3個因素與GDP的關系并不顯著。僅有物質資本、科技投入兩個因素顯著,且兩個因素均與GDP成正向相關關系。二者相比,遼寧省經濟增長受到物質資本的影響更強。但從長期來看,科技投入在推動遼寧省經濟增長中也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物質資本投入仍為推動遼寧省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第一,應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維持經濟增速發展。遼寧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18年才由負轉正,2019年增速雖為正,但下降幅度較大,由3.2%下降為0.7%,2020年固定資產增速為2.6%,有所回升。必要的投資增速才能使遼寧省經濟平穩發展。為了擴大投資規模,一是總體上要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向產業園區、交通、物流、社會事業、農林水利等基礎設施領域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引導投資增長,推動經濟發展。二是大力增加農村投資,2020年末全省涉農貸款投資8639.7億元,僅占全省貸款的16.5%,農村投資相對不足,因此增加農村投資是擴大遼寧省投資規模的一個可行之舉。
第二,應改善投資結構。一是遼寧省現在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并重,2020年第二產業增加值9400.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3429.4億元,作為老工業基地,遼寧省的第二產業不能停滯,要轉型的更為高級和合理;新興的第三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占比不高,創新環境不好,也需要資金支持。二是遼寧省原有的投資結構更偏向于高污染、依靠能源的產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長期來說,對于污染和耗能較高的企業應嚴格審批及征收環保稅。同時應加強力度將投資逐漸引向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擴大高新技術和新興產業投資。三是將投資向數字經濟傾斜,數字經濟為新時代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給遼寧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2019年遼寧省數字經濟規模在全國排名為第十五位,在GDP中占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應積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供應鏈等數字技術發展省內經濟,加快建設數據中心及5G拓展應用,改善省內投資結構。四是根據省內各市縣的區域特色,明確重點發展領域,避免產能耗費,優化投資結構。
第三,應鼓勵民營資本投資。截止2020年初,遼寧省民營企業達88.39萬家,占全省企業總數接近90%,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增加值增加24%,民營資本已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為鼓勵民營資本投資,遼寧省一是可以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營造更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鼓勵民營資本加大對市場投入;二是可以在省內推行PPP融資模式,通過給予民營企業特許經營權和收益權來吸引民營企業在投資的同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三是可以通過制定完善的稅收及財政補貼政策,引進更多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吸引民營資本投資。
政府的科技經費一直都是科技投入的主要部分,遼寧省的科技經費支出逐年上升,且增速較快。2019年遼寧省科技經費支出為508.5億元,同比增長10.52%,占當年生產總值2.04%。同年全國科技經費支出則占GDP的2.23%,遼寧省的科技經費支出占比還是低于全國,科技經費投入較為不足。所以,第一,政府應增加對科技的投入支出,包括直接增加政府科技經費投入,提高科技投入在遼寧省總支出中的占比;或者給予科技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支持;以及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尤其是規模以上企業,以其為發展重點,促進其不斷創新發展,增強創新能力,提升自身競爭力,為遼寧省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第二,優化遼寧省各市間的科技投入結構,協同各市發展。從2020年遼寧省各市的情況來看,無論是科技經費支出還是專利授權總數方面,沈陽市占比都很高,2020年沈陽市科技經費支出170.69億元,占全省比為33.57%,專利授權25754項,占全省比64.33%。各市與沈陽間差異較為明顯,可以以沈陽市的科技創新為中心,帶動其他市提升創新能力,根據各市經濟水平的差異合理確定科技創新投入情況,完善各市間的科技創新機制,縮小各市與沈陽間的科技創新差距,使得遼寧省各市可以合理且均衡的實現經濟增長。
第三,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程燕認為在促進企業自主科技創新方面,將政府資金投向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對企業自主創新投入的影響分別負相關、正相關、不顯著。所以將科技經費投入到高等院校,不僅能提高高校的研究能力,也能增加企業的科技投入,對企業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這就要求高校不僅要科研,同時科研成果轉化要有所提升。遼寧省一方面可以設立獎勵機制,對不同等級的科研成果轉化給予差異化獎勵,鼓勵企業與高校加強科研合作,在增加論文、專著數量的基礎上,使這些成果的實踐性與理論性更好的結合,增加科技成果轉化率。另一方面遼寧省可以建立長效的轉化機制,科技成果只有轉化之后才能推動經濟增長,但成果轉化的時間較長,短時間內的政策起到的作用較小,只有政府建立長效的轉化機制才能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從而提高科技投入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第四,加強政府科技投入管理。無論是引導增加科技經費投入,還是引導企業高校合作,政府主要起到的都是引導作用,但要使這些引導真正能夠促進遼寧省的經濟增長,需要政府加強對科技投入的管理。政府需要定期評價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起到的效果如何,包括科技投入的規模與結構是否合理,科技投入與產出的對比是否良好,為了提高成果轉化的政府監管是否有效,政府投入對企業創新與經濟發展是否起到了促進作用等等。并需要不斷根據評價結果調整政策,從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形成科技技術創新的大環境,使得遼寧省經濟得以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