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李林軒 段思帆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目前農村經濟基礎差、發展速度慢,為了解決這一現實難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因此我國在2018年五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確立了鄉村振興的20字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與此同時,在該會議上提出的《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三十六章中明確指出要重視落實各方責任、完善相關評估考核機制。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在實現鄉村振興的同時,政府對地方政府和各級領導的審核也十分重視。2020年12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會議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而如何有效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鄉村治理的重中之重。本文選取了中國知網2017年至2021年的相關文獻,運用文獻計量軟件,對以往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的同時也對未來的研究趨勢進行展望。
本文以主題=“鄉村振興”、“經濟”;時間跨度=“從2017年到2021年”為檢索條件,在中國知網(CNKI)期刊數據庫共檢索得到 3721篇期刊論文(檢索日期為2017年11月05日至2021年10月21日),經過篩選掉與主題無關的文獻期刊后得到3066篇文獻。
由于我國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時間為2017年,因此2017年有關鄉村振興的研究顯然是從戰略目標的宏觀層面或者扶貧成果較顯著的地區進行拓展說明。在2017年發表的16篇文獻里,以邊疆(中國財政,2017)、河南(陳天富,2017)、廣西(梁君等,2017)為典型進行分析說明,其中陳天富以河南的旅游產業為聚焦點進行研究,這無疑承接了扶貧成果,而梁君等人的研究則是從廣西地區發展不平衡為出發點,主要說明了廣西的發展狀況。另外,有關鄉村振興的研究還從另一方面開展,鄒力行(2017)通過分析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實施方面,從而說明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具體舉措。
2018年和2019年作為相關研究的迅速增長之年,與2017年不同的是,2018年主要提出了城鄉融合的概念來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19年則是對2017年相關主題的深化研究。陳曉莉等(2018)說明了由于城鎮化鄉村人才大量流失,鄉村振興只靠農村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因此城鄉融合成為了必然選擇;同時劉基余等(2018)通過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鄉村做出的貢獻以及城市給鄉村帶來的有害影響說明了要通過城市需要創造鄉村發展。王?。?019)提出需從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重視農村人才的培養與建設、秉承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打破鄉村治理的舊格局,發展非農業的產業等方面打造推動鄉村振興的鄉村建設新路徑。耿羽(2019)研究分析了習近平在集體經濟方面所提出的觀點,即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控制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程度,通過發展集體經濟以更好地守護農民的財產和應有的權力,規范農村在監督管理機制以服務于鄉村的和諧發展。王云華(2019)提出生態農業的內生與外生循環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生態農業能從供給出發,改善農業供給側面臨的困難,其內外生循環能幫助農村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間的融合。
有關鄉村振興的研究在2020年和2021年各方面都趨于成熟。一方面,對于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各方面區域細致化,蔡建剛等人(2020)從鄉村旅游出發,推動鄉村振興,認為鄉村旅游存在獲益對象不明確等問題,與鄉村振興的目標相背離,提出需從明確利益分配、識別特色化服務和產品以完善鄉村旅游的發展機制。姜長云(2020)從農村產業的角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從地位支持、資金支持等方面激勵龍頭企業的發展,先部分后整體,從而帶動農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袁方成(2020)認為農業農村仍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應深化農村土地改革,避免農村土地大量供向城市的現象,從土地資源的配置到權利和制度的轉變完善,扭轉農村土地面臨被分割的局面,激發農村土地的活力。岳國芳(2020)提出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戰略擁有近乎相同的目標,但兩者在轉變的過程中存在著扶持對象識別困難、連貫度不流暢等問題,需改善兩者間的銜接機制。徐淑紅(2020)選取了2001-2019年我國省際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后,結果顯示鄉村振興和農村經濟發展之間是U型關系。在鄉村旅游發展的早期,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負面效應;在發展的后期呈現出促進作用。張和清等(2020)通過舉例西南的少數民族村落中的廣東綠耕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所開展的反貧困社會工作項目。認為社會經濟需要以社區的資產建設項目和生計的發展問題為基礎;重視村民需求,并與鄉村的可持續發展相結合;推動社會經濟的減貧,促進其內源性發展。周昌發等(2020)認為我國農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下呈現產業“再集體化”趨勢,并結合供需雙方的需求,對農村中經濟的融資功能進行刺激,使有效發揮其功能;并在云南省部分村莊中進行田野調查,對縣內的金融機構進行訪談,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方案。安曉明(2020)認為目前我國的一些地區鄉村產業振興發展中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正確認識鄉村振興戰略取向,因地制宜的選擇項目,營造一個積極的鄉村振興環境。王安平等(2020)認為旅游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的融合需要重視發展途徑,處理好二者之間的“三個關系”,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展新時代的鄉村旅游業,促進鄉村建設。付兆剛等(2020)通過舉例分析制度與產權對于鄉村振興的影響,認為農村的土地改革與鄉村振興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并提出應通過采取一系列制度變遷方式,從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粲耔玻?020)通過分析河南省信陽市毛尖茶葉產業近幾年的發展情況,認為國家法律應為農業貿易的發展提供保障,制定有關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農業貿易需借鑒國外產業發展的經驗,制定符合實際的策略,以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張海朋等(2021)通過建立城鄉融合指標說明在1995-2015這二十年間城鄉融合逐步完整無論給農村還是城鎮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另一方面,將各個領域興起的力量用于鄉村振興領域也成為不可改變的歷史潮流,以互聯網為例,無論是在扶貧攻堅階段還是現在的鄉村振興階段,互聯網的使用都是不可缺少的。謝琳(2020)通過分析認為普惠金融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緩解農村地區的融資約束,從而刺激其經濟發展,所以需要通過相關措施完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相關制度體系,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沈費偉等(2021)認為由于數字經濟的各種要求導致了將數字經濟運用于鄉村振興領域勢必會實現鄉村高質量發展,從而使得鄉村振興戰略在實施方面更快更好。梅燕(2020)等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對中東部地區的電子商務發展進行研究,提出電子商務的發展高于經濟的發展且帶動著各產業的發展,使得農村的資源配置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實現產業間的融合。以審計為例,趙歡歡(2020)強調對審計監督工作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的作用,認為當前農村審計具有法律不完善、專業素養不高等問題,可通過政府、工作人員、群眾三方面入手解決農村財務審計暴露出的問題。
根據中國知網計量可視化分析趨勢圖(見圖1)可看出2017-2021年期間的發文量。2017-2019年,增長速度較快,發文量多,說明在這一年間社會對這一話題的關注度高;自2019年,開始呈下降趨勢,發文量發生轉折,數量變少,但從具體數字來看,鄉村振興仍然是政府的工作重心。

圖1 2017-2021年鄉村振興研究期刊發布總體趨勢分析
本文時間跨度為2017-2021年,得到圖2的文獻作者分布圖。其中,發文量最多的作者有:劉彥隨、李裕瑞、溫鐵軍,發文量分別為7篇和5篇。
利用中國知網計量可視化分析統計期刊分布,20種期刊共發布3066篇,其中選取發表文獻頻次最高的前十種期刊(表1),占總數量的66.64%。其中《農業經濟問題》、《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農村經濟》、《地理研究》、《地理學報》、《貴州社會科學》、《地理科學進展》、《中國土地科學》、《農業技術經濟》、《農業工程學報》收錄于核心期刊(《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目錄(2017 年版)》與《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3066篇中有2785篇收錄于北大核心,這證明有關鄉村振興的文獻研究較高。
表1 扶貧與審計研究期刊分布統計前十
1.關鍵詞詞頻統計
(1)關鍵詞詞頻分布
本文運用CiteSpace.5.8.R3分析了3066篇文獻中的關鍵詞頻次(表2),表中可以看出出現頻次最高的前三十個關鍵詞,從中可以看出這3066篇文獻中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工作的相關方面。
表2 1988—2020 扶貧與審計關鍵詞
(2)關鍵詞共現圖譜
本文使用CiteSpace.5.8.R3軟件繪制了有關鄉村振興與經濟的關鍵詞共現圖譜(圖3),將3066篇鄉村振興文獻生成關鍵詞共現化圖譜,節點為442個,連線為1744條,網絡密度為0.0179。根據圖中可以統計出關鍵詞之間的聯系程度,其中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集體經濟、農村金融、綠色發展、城鄉融合、鄉村旅游、鄉村治理等、產業融合關聯十分緊密,自我國2017年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這些關鍵詞反映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點方向。
2.關鍵詞聚類分析
表3 2017—2021年我國鄉村振興領域關鍵詞聚類表
在繪制關鍵詞貢獻圖譜后,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進一步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圖4的關鍵詞聚類圖譜。聚類是將相似的對象分類到不同的類或簇的過程,聚類分析是基于事物及其屬性相似性的一種事物分類方法。根據圖4可以看出,其共列出10個聚類群,分別為#0鄉村振興、#1治理、#2創新、#3鄉村旅游、#4城鄉融合、#5鄉村治理、#6 農村經濟、#7習近平、#8相對貧困、#8共同富裕。其中每一個集群都使用分界線進行區分,并且集群從0開始編號,則0#集群為最大的集群,以此類推1、2…根據citespace軟件分析后顯示Q=0.8739>0.3,S=0.9172>0.7,所以關鍵詞聚類圖譜的聚類結果十分顯著,并且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圖4 關鍵詞聚類圖譜
綜上,本文基于2017-2021年有關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的文獻,運用citespace對文獻進行可視化處理,分析鄉村振興的研究熱點和趨勢,得出以下結論: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我國學者的研究重點由脫貧攻堅轉變為鄉村振興,因此,在2017-2019年,我國關于鄉村振興的文獻呈井噴式上升,且近兩年的熱度不減。根據對關鍵詞共現圖譜與聚類分析,以鄉村振興為研究中心向外引涉共442個研究主題,各個研究主題的關聯程度較高,由此可以看出各學者較為集中,且主要圍繞于城鄉融合、鄉村治理、相對貧困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