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云,董春燕,馬懷蕊,楊艷華,李艷妮
(昆明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4)
自我國實行專升本教育制度以來,專升本已成為專科生提高自身學歷層次、尋求更好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1]。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多數專科生都想通過專升本繼續學習深造,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來獲取更好的就業機會,因此,大部分本科院校都已開設專升本教育[2]。師范類專業具有較高的就業質量,教師職業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并且在專升本招生簡章中,化學師范類的招生范圍較寬,不少與化學專業相關的專科生都會選擇升本至師范類專業。
昆明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從2010年開始招收師范類專升本學生,2010—2017年共招收專升本學生37人。其中:2010年6人,2014年5人,2015年6人,2016年9人,2017年11人。之后,招收的專升本學生人數逐漸增多,2018—2020年分別招收了28、46和57人。隨著社會需求量的增加,導致招生規模擴大,招生門檻相應降低,以致生源質量下滑。這不僅對課程設置和教師的教學內容提出新的要求,而且對專升本學生的學業質量也會產生影響。與此同時,在專科學習時的學習過程和教育背景不同,使得專升本學生在本科學習期間具有鮮明的群體特征[3]。如學科基礎知識不牢靠、掛科率較高、違反校紀校規比例較高等。本文對專升本的同學進入新的學習環境后的生活,如課程內容、學習狀態、課余時間分配和在校期間情況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調查結果的影響因素,為專升本學生順利完成本科階段的學習和任課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
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為2020年和2021年畢業的化學師范類專升本學生,一共74人,使用問卷星APP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63份,回收率85.14%。見圖1。

圖1 基本信息統計調查
統計調查的學生中,男生16人,占比25.40%;女生47人,占比74.60%。專科時為化學教育的同學有51名,占比80.95%;非師范專業的學生12人,占比19.05%,主要來自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工業分析、材料工程技術和藥品生產技術等專業。非師范學生可能是高考時被調劑,或者覺得師范類的就業質量更高,也有的是專科時所學專業無較好對口的本科專業,因此在專升本考試時選擇了師范類。所調查的學生全部來自三年制專科。其中,學生人數最多的前三所學校分別是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7人、42.86%)、德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13人、20.65%)和昭通學院(8人、12.70%),隨后依次是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和云南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各5人(7.94%)、普洱學院和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各2人(3.17%)、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1人(1.59%)。基于專升本學生的教育背景不同,學院單獨制定了專升本培養方案,以適應學生發展和培養目標的實現。
從專升本學生的基本信息得出,有近五分之一的學生屬于跨專業升學。由專業認同感的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圖2),對化學師范專業認同感高的學生占比達到87.30%,這部分同學可能從小受到教師或父母、長輩的影響,對教師職業都比較向往;或者覺得自己可以在本科期間,能夠在課程上能有所成就,獲得自己想要的一些技能等等。但也有11.11%的同學對化學師范的專業認同感低,可能是在專科時對本科專業期望高,升本后又對本科專業失望。

圖2 專業認同感調查統計
從問卷星APP的后臺數據看出,這部分同學既有專科就是化學教育專業的,也有跨專業升學的。對本科專業失望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前期找工作經常碰壁導致,雖然現在的教師崗位就業質量高,但是逢進必考且對師范類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更高的要求,在準備不充分或期望較高而又沒有得到滿足時,對化學師范專業的前景感到迷茫;另一方面是跨專業升學后,學校、學院或學習生活沒有達到入學時的期望,或者沒有掌握好基本學習技能;沒有同學覺得專升本考試容易而選擇化學師范類,但仍有1.59%的同學對專業的認同感低,是由于家人強迫進行選擇造成的。
在為什么選擇專升本的調查中(圖3a),53.97%的同學是出于本科畢業就業機會多的考慮;其次是想繼續深造的同學占比38.10%;受近些年升學因素的影響,7.94%的同學選擇專升本;這說明學生選擇專升本基本是出于提高學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增強職業競爭力的考慮。專升本學生在注重以就業為導向的畢業目標下,對進一步深造都抱有較高的期待。

圖3 升學動機調查
選擇專升本繼續學習,大部分同學也都是從就業的角度考慮的(圖3b),有47.62%的同學會選擇邊找工作邊準備專升本考試,這與大部分同學選擇通過本科學歷以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相一致。此外,也有28.57%的同學由于基礎知識較好,備考過程比較輕松;有23.81%的同學在備考過程花費精力較多,這可能與其在專科時所學知識不扎實、臨時起意決定報考或跨專業報考有關系。這部分同學的學習主動性還有待加強,或者可以說有關教育類基礎知識的空白需要補足。根據專業課任課教師的反饋,在本科學習期間,專升本學生的期末考試通過率比普高學生的低,說明在學習方式和學習思維的轉變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本科期間專業課程設置調查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本科期間專業課程設置調查
教師教育類課程在專科時都有開設,但開設的課程內容有所不同,在“本科開設的教師教育類課程中,與專科相同”的調查中選項設置為多選。專科時化學教育專業的同學,都學過《心理學》《教育學》等教師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專科是非化學教育專業的同學,教師教育類的相關課程都沒接觸過。由于各學校的專科培養方案不同,本科開設的《中學化學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基礎教育化學課程與教學論》《中學化學微格教學訓練》《基礎教育化學課堂教學技能》等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可能與專科相同,但教學目的和要求可能不同。受培養年限的限制,專科時是化學教育專業的同學雖然都接觸過部分專業課程,但課程學習不夠全面。在本科期間所開設的師范類課程中,分別有34.92%和30.16%的學生認為《中學化學微格教學訓練》和《中學化學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對自己教學技能的提升幫助較大,雖然兩門課程都屬于拓展選修課,但要求相關的任課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不斷完善和更新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到更多有利于職業發展需求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開設《中學化學微格教學訓練》旨在訓練化學師范生運用所學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活動實踐,在實踐訓練中獲得化學課堂教學所需的各項教學能力和技巧,是一門訓練化學師范生掌握各項化學教學技能的實踐課程。《中學化學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是幫助學生掌握中學化學教科書的結構體系,掌握中學化學教材分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該課程后,學生應具有分析中學化學教材、進行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能力。
本科與專科課程比較統計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本科與專科課程比較統計
雖然,有51名同學專科為化學教育,但在遇到與專科課程相同的科目時,有50.98%的同學出于本科期間課程壓力大選擇免修;以前學過覺得沒意思和以前沒學過、沒有選擇的分別占比23.53%和17.65%;只有7.84%的同學是擔心考試不及格而選擇免修(圖5a)。這說明很大一部分同學不適應本科教學。通過專升本進入本科學習的成績榮譽感和自豪感,在本科期間的學習強度下,逐漸轉化為心理壓力。加之不正確的學習方式和消極的學習態度,增加了專升本學生的心理負擔,對待課程也就沒有了剛開始時的那么熱情,時間一長就趕不上正常教學進度,為了減緩專升本學生的課程壓力、更好地進行人性化管理,專升本學生可以把專科時學習過的與本科課程教學內容相同或相似的課程成績,以60分計作為本科課程學業成績,以減輕自身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
雖然存在課程性質與專科時相同的情況,但是,仍有55.82%的同學覺得在內容講解方面的知識廣度比專科時更加寬泛(圖5b);58.86%的同學覺得課程設置更加注重技能訓練(圖5c),說明超過半數的同學在本科期間,教師教育的內在修養和教學技能都得到了提升。一方面是本科期間的課程內容設置較為合理,另一方面是教師在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同時,也有41.17%的同學覺得在課程內容講授過程與專科時區別不大或效果不好。可能是因為本學院的教師教育方向專業課任課教師,都是年輕的博士畢業生,缺乏中學化學教學經歷,導致學生對教學效果不滿意。針對這個問題,可以通過邀請經驗豐富的中學教師到大學做講座、定期舉行中學化學教學經驗交流以及觀摩中學化學優質課堂教學等多種方式來幫助青年教師成長,達到期望的教育效果。25.49%的同學覺得課程設置與專科區別不大,這就需要相關任課教師繼續鉆研課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設計、轉變教學模式,如注重引入中學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教學技能訓練、深化生生互評教學體系,以及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學技能。
對63名同學進行教師教育類課程學習感受情況進行調查,結果如圖6所示。通過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學習,同學們的講課技能(49.21%)和教學設計(26.98%)得到了提升(圖6a),與同學們希望增加教學技能訓練(36.51%)和教學實踐(44.44%)課時的結果相一致(圖6b)。這說明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基礎教育教學技能,使學生具備更好的教師基本素養,得到了學生的肯定。

圖6 教育類課程學習感受情況調查
在兩年的本科學習期間,大多數同學的學習壓力來源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基礎差、跟不上上課進度,這兩項分別占據了38.10%和26.98%(圖7a),與此相對應的是專升本的學生將更多的課余時間用于課程學習鞏固(52.38%)和準備將來的工作考試(39.68%)(圖7b)。此外,學習壓力還來源于本科期間的學習環境,19.05%的學生不適應本科教學內容,15.87%的學生不適應學習環境(圖7a)。這說明部分同學在專升本的知識銜接上存在不足,專科為非師范類的學生,在專業知識上存在斷層。同時,社會對專升本畢業生的教育質量認同感較低,這也是專升本學生對未來不確定的影響因素之一[4]。僅有少部分的學生在升入本科學習后,思想懈怠,把大部分的課余時間花費在游戲和刷劇上(4.76%)(圖7b)。由于兩年的本科學習時間相對較短,幾乎沒有學生參與到科研實驗中,3.17%的學生出于未來職業發展和減輕家庭負擔的考慮,選擇進行兼職工作(圖7b)。其實,專升本學生在就業目標、發展前景和知識層次上都很相似,共同的奮斗目標和職業愿景,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互相激勵共同進步。在此過程中,也存在部分同學思想懈怠、升本后虛度光陰或者對未來盲目樂觀或持消極態度,需要教師給予專升本學生更多的學業關注和更有方向性的就業定位指導。

圖7 本科期間學習壓力源和課余時間情況統計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專升本的學生逐漸融入新的班級。58.73%的學生覺得班風學風好,一部分同學覺得新班級集體渙散(23.81%)或者比專科班級差(14.29%),也有少數同學覺得在新班級的建設中班委作用缺失(3.17%)(圖8a),說明在本科期間學生都更注重個人發展,集體榮譽感較為缺乏,班委在班級建設中,對新班級的工作熱情投入不多,這便需要班主任或輔導員在班級工作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強化專升本同學的集體意識,營造更好的班級氛圍。在本科學習期間,絕大部分同學覺得任課教師認真負責(71.43%)和好相處(15.87%)(圖8b),這都有利于專升本學生更好地融入新的學習環境;也有同學覺得本科的老師比專科老師差(11.11%)和上課敷衍(1.59%),這與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課前準備不充分有關系。在新班級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60.32%覺得同學間關系融洽,好相處;20.63%的同學覺得與新同學的共同話題少;17.46%的同學覺得比專科同學差;1.59%的同學覺得舍友不好相處(圖8c)。經歷對一個人性格、興趣愛好和眼界的塑造至關重要,在專科時不少同學已有固定的交友模式和相處方式,即使是不好的行為模式,在本科期間也很難改變,因此,在本科學習期間,會存在有同學對于現有學習環境、人際關系等方面不滿意的現象。
在本科學習期間,收獲最多的是教學技能訓練(64.54%)和任課教師的博學與為人處世(20.51%)(圖8d),這說明本科期間對教學技能訓練的重視和任課教師的個人魅力,都對專升本學生的個人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本科期間的歸屬感主要來源于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41.27%)、與同學關系融洽(26.98%)和課程的學習成績(15.87%)(圖8e),這說明大部分同學在本科期間個人發展都得到了提升。

圖8 在本科學校期間情況調查統計
綜上所述,在對專升本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繼續優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設置、加強學業發展指導、不斷完善教師隊伍建設,以及采用更加符合學生職業發展特點的教學模式,為專升本學生創造一個更好的教育學習環境。在保證完成培養方案所設置的課程要求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更加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教學技能,滿足職業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