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娜 潘慧云 侯芯芯 李愛玉

摘 要:十三五期間,隨著政策的不斷利好,中醫藥市場得到了蓬勃發展,黃精產業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健康朝陽產業。基于這種背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書籍資料,該文從黃精的藥用價值、食用價值、需求與供給方面進行闡述,分析了黃精產業發展的優勢以及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相關問題對黃精產業的發展提出了解決辦法,并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黃精;價值;發展現狀;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 F32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10-0024-03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lygonatum
ZHANG Nana? ?PAN Huiyun? ?HOU Xinxin? ?LI Aiyu
(School of Medic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favorable policies, the marke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lso developed vigorously. Polygonatum has become a healthy sunrise industry with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after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book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dicinal value, edible value, demand and supply of Polygonatum, studies the advantages of Polygonatu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uts forward solutions to the relevant problems, and looks forward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Polygonatum; Value; Development statu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黃精(Polygonatum)是常用補益類中藥,《本草綱目》中寫道:“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久服輕身延年不饑。補五勞七傷,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潤心肺[1]。”黃精屬多植物根莖,古時民間多以黃精根部入藥,或蒸或煮,用以治療風濕感冒。《中國藥典》根據其橫切面的不同,將其分為大黃精、雞頭黃精、姜形黃精,且味苦者不可藥用[2]。
黃精常見于山林、灌木叢、溝谷旁的陰濕土壤中,海拔高度一般在500~2100m,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種植土壤以土層深厚、排水和保水性能好為宜,在25~27℃最易發芽生存[3]。安徽省南部地區多山區、海拔較高,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又多土層較厚的山地黃棕壤,適合黃精的生長。因此,池州、黃山、宣城等位于安徽南部的地區也成為了黃精的重要產地。自2017年以來,安徽省愈加注重中醫藥產業發展,為“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傾斜,優先為其安排相關科研和產業項目。作為安徽重點發展的“十大皖藥”之一,黃精具有多種價值,是集藥用、保健、旅游產品和園林綠化為一體的藥食同源道地皖藥。
1 黃精的主要價值
1.1 藥用價值 黃精中能分離出許多類型的化合物,包括甾體皂苷、苯乙基肉桂酸酯、三萜皂苷、類黃酮、高異黃酮、生物堿、多糖和凝集素等[4]。另外,黃精還含有氨基酸和微量營養元素等成分,功效多樣,并不亞于人參。傳統中藥學認為,黃精性平、味甘,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潤肺,健脾,益腎的功能[5]。黃精的根莖中含有多種功能成分,具有抗疲勞、抗衰老、抗腫瘤、抗菌抗炎、降血糖、調節免疫力、神經保護等臨床作用[6]。
1.2 食用價值 在全民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注重身體健康、看重養生保健的大背景下,藥食同源的特性賦予了黃精得天獨厚的經濟價值。近年來,以黃精為原料的衍生產品的銷量越來越好。以“黃精保健酒”為例,隨著科技的發展,黃精酒的炮制工藝也不斷進步,精湛的提取技術盡可能地保留了黃精原有的味道和有效的營養成分,在提高黃精成分利用率的同時也便于人體吸收。與傳統工藝粗加工生產的浸泡型黃精保健酒相比,精細加工生產黃精保健酒憑借其自身保健功效與低度數的優勢而廣受好評[7]。
2 黃精產業發展形勢
2.1 需求分析 由調查數據所得,黃精在1990—2000年間需求大致為800t[8]。在我國經濟騰飛的時代,人們已經能滿足生存的需要,正在朝滿足安全需要的方向前進,因此近年來黃精的市場需求量大大提高。黃精的需求量及需求分布如圖1所示。
2.2 供給分析 不同種類的黃精產地有著很大的差距。黃精主要分布在河北、陜西、內蒙古等,滇黃精主要分布在廣西、貴州、云南等,多花黃精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湖南、貴州、云南等地[9]。黃精有多種加工方法,對黃精進行初加工及炮制的過程即屬于傳統的黃精初加工方法。現代多對黃精進行深加工,進行深度加工后的黃精可作為主要原料制成各種現代藥物應用于中醫臨床等,如九轉黃精膏、枸杞黃精膠囊、黃精丸、黃精片。黃精還可以加工成有養生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有養顏美容功效的化妝品等。為了保證黃精及以黃精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類產品能更好更快地到達消費者手中,黃精對流通環節有較高的要求。黃精在流通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溫度、濕度和光照強度等對黃精的運輸條件、裝卸條件及貯存條件的影響。
2.3 產業發展方向 一是企業參與建設黃精產業基地建設。有企業參與的黃精種植加工基地建設有利于黃精進行規范化生產、滿足黃精的市場需求,也能使黃精及黃精產品品質得以進一步提高。二是建設黃精產品可追溯體系,有利于實現對黃精產品質量的有效控制,便于查找黃精產生質量安全的原因,當消費者發現黃精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時,可以進行反向追溯,確定問題所在。三是機械化生產。由于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以及老齡化形勢嚴峻,導致黃精生產出現勞動力緊缺的問題[10]。進行機械化生產,有利于加大黃精生產加工的效率,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總體來說,黃精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雖然目前供給小于需求,但黃精自身的價值正在促進供給量的提升。黃精加工方法的多樣化以及對流通過程的高要求,使得黃精產業發展布局正在進一步擴大。
3 安徽省黃精產業發展現狀
3.1 發展優勢
3.1.1 資源優勢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有10余種黃精原植物分布于安徽省[11],主要集中于黃山山系和大別山山系,在降水集中,溫度濕度均適宜的地帶,黃精種類尤其豐富。安徽省黃精總產量在全國的占比較高,年平均收購量在50~80t,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12]。
3.1.2 政策優勢 為促進中醫藥產業更好地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于2016年頒布實施,《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繼出臺[13]。這在資金與政策方面給予了中醫藥產業很大程度上的扶持。
3.1.3 科技優勢 2007年第一所黃精研究所于池州當地成立[14],在黃精組織培養、良種培育、人工種植、價值分析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加之黃精科技館、黃精文化館等類似展館的建立,也讓人們有更多機會認識了解黃精。同時,校企合作也逐漸成為黃精深度發展的一種模式,很多以中醫藥為特色專業的學校紛紛與黃精相關企業展開科研合作,深入研究,促進黃精產業的創新發展。
3.2 存在問題
3.2.1 人工種植技術不成熟,科學化管理水平低 近年來我國在各地開發種植基地,人工黃精的種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黃精總產量,但對人工黃精的高產、高質的栽培技術的研究仍較少。再加之普通藥農單憑以往經驗種植黃精,而且黃精種植規模小而分散,藥農無法實施科學化管理。導致人工黃精的質量功效遠遠低于野生黃精,很難得到市場的認可,其總產量也沒有得到較大提高,難以滿足市場的大量需求。
3.2.2 深加工能力不足,產業檔次低 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黃精產品都只是在原植物基礎上的簡單加工,沒有經過深層次研究,技術含量低。黃精加工產業布局分散,初級產品多,附加值低。市場上沒有主導產品、“明星產品”,使之無法建立黃精的品牌效應、形成獨有的價值與競爭力。
3.2.3 支持力度不夠 (1)相關部門未給予黃精種植、加工、銷售等行業足夠的資金支持,且研發平臺不完善,難以吸引高素質人才對黃精種植的選種栽培等方面進行科學研發;(2)相關部門未充分發揮其宏觀調控作用,支持鼓勵引導黃精產業的發展,促使其向規模擴大化,檔次高端化發展。(3)有關黃精行業的規章制度不完善,對黃精的市場監管力度不夠,市場規范不健全。
4 黃精產業可持續發展路徑
4.1 加大科技投入,選育優良黃精品種,集成配套栽培技術 加大資金投入,科研機構利用資源調查譜等已有的信息資料推動黃精優良品種培育和技術研究,黃精種植企業做好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和后續的深加工,同時科研機構與黃精種植企業和農戶加強聯系,為推廣科學化黃精種植、發展黃精產業共同努力。組織科研單位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實地考察,跟進黃精生長狀況,并針對問題為農戶提供答疑和技術指導[15]。政府部門應該引導企業資金流向科技研發,鼓勵企業加大對研發活動的投入比例[16],對專注于研發的企業提供政策扶持,對產品宣傳銷售經費占比長期超出規定上限的企業設置懲罰機制。通過設立獎懲制度推動中藥企業重視科技研發。
4.2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高質量道地性藥材生產基地 對黃精種植經營主體進行專業技術培訓,進一步促進農村科技孵化成果的成熟,培養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新一代農業經營者[17]。舉例來說,作為安徽“十大皖藥”產業示范基地之一的安徽省千草源生態開發有限公司很好地落實了這一點。該公司以科技為發展的基點,利用發達的網絡信息,打造有本土特色的中醫藥品牌。該公司位于被譽為“中國靈芝之鄉”的旌德縣,建有中藥材基地108hm2,主要種植黃精、重樓、白芨等常見中草藥。千草源生態開發有限公司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新經營方式,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型生產模式,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自身企業發展的同時引導農民從事藥材種植,實現企業農戶共贏。這既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又推動建立了高質量的黃精藥材生產基地。
4.3 延長產業鏈,推動黃精產品多元化發展 黃精的深加工需要從大眾的切身需要出發,結合黃精藥理活性專業性研究,在保持黃精有效成分的基礎上創新黃精在藥品與食品2個方面的產品類型[18]。目前,市場上有黃精茶、黃精面、黃精洗發水、黃精面膜等產品,黃精的產品類型拓展可以從上述產品入手,在精進工藝、提高質量的同時結合傳統中醫藥,不斷延長產業鏈,提高黃精產品的附加值。在現在人們追求少食多餐的健康飲食背景下,消費者更加青睞便于攜帶、小包裝化的休閑食品。未來黃精食品可以考慮將黃精與堅果類的休閑食品相結合,制作成新型中藥休閑小包裝食品,契合消費者需求。
4.4 創新營銷策略,打造品牌效應 目前來說,雖然黃精在很多藥品中都有所應用,但其功效價值仍未完全被大多數人群所了解。因此,應加強黃精的品牌營銷,加大宣傳力度,利用自媒體,采用主播帶貨的新形式,讓黃精為更多人所知曉。由政府牽頭,召開新聞發布會,開展黃精交流會、國內知識分子的學術會談等,不斷提高黃精的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另外,打造龍頭企業,整合資源,發揮領導示范作用。各企業間積極進行交流與合作,打造高質量的黃精主導產品,促進黃精行業的繁榮發展。
5 結語
綜上所述,黃精具有其獨特的藥用與食用價值,發展空間廣闊,在資源、科技方面具有較大優勢。但是,黃精產業人工種植技術水平低、深加工能力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等問題也制約著黃精的發展。因此,應在提高研發投入、推進新型農業生產、加強產品深加工、強化品牌效應等方面下功夫,促進黃精產業保持高速度發展。
參考文獻
[1]柳威,林懋怡,劉晉杰,等.滇黃精研究進展及黃精研究現狀[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7(14):226-234.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288.
[3]徐榕青.福建道地藥材現代研究[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2014:160-167.
[4]Tang Cheng,Yu Ya-Ming,Qi Qing-Ling,et al. Steroidal saponins from the rhizome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J].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2019,21(3):197-206.
[5]李偉,文永蘭.從黃精的補虛作用看虛證與衰老的相關性[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9(04):518-521.
[6]胡康棣,李昌林,李昌素,等.黃精功能成分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2):16-18.
[7]林德勝,高丹,陳春嵐,等.新型黃精保健酒的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2021(03):73-75.
[8]金宲.中國黃精產業發展報告(二)[EB/OL]. [2020-08-06]http://www.xinhui-zy.com/news/213.html
[9]楊冰峰,胥峰,李淑立,等.黃精化學成分·生理功能及產業發展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1):8-12.
[10]劉亭亭.遼寧省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16):90-91.
[11]LIU Chun-la,CHEN Ming-xing,TANG Zhi-peng,et al.The “Valley Economy” Mod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Mountain Areas in Beijing,Northern China[J].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4,11(05):1372-1382.
[12]郭淑敏,王秀芬,王立剛,等.北京市房山區溝域經濟創新發展模式研究——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北京市房山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創新發展模式之一[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36(05):149-153.
[13]張從敬,陳子怡,牟欣尚,等.黃精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農業科技通訊,2021(03):10-12.
[14]肖倩,姜程曦.安徽省黃精產業經濟發展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31):216-218,246.
[15]張從敬,陳子怡,牟欣尚,等.黃精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農業科技通訊,2021(03):10-12.
[16]金安琪,王諾,常冬,等.從科技驅動角度分析中藥產業創新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出路[J].中國食品藥品監管,2019(12):82-88.
[17]孫元鵬,程正,劉于思,等.中藥材金銀花的農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9,51(04):157-161.
[18]姜程曦,洪濤,熊偉.黃精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草藥,2015,46(08):1247-125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