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霞
一、相關概念
感統失調的概念:一九六九年,美籍社會心理學專家珍愛爾斯明確提出了感官統一的基礎理論,在對腦神經結構與腦功能的研究領域有了全新認識,并指出外部的感官與刺激信號是在兒童的腦部神經系統中進行最有效的整合,于一九二七年更系統化地明確提出了兒童感官統一理論學說,愛爾斯的人類感覺統合學說基本上包含了人腦的各種功能與發展、人類過程與了解障礙以及人腦的中樞神經網絡系統管理等三主要方面。愛爾斯教授的感覺統合學說中指出身體所有器官的感知信號輸入都將由人腦加以綜合,并對人體內部的感覺刺激進行感知反應,對身體各部分的感覺神經反應加以協同,從而促進個人和外部環境的順利交往并胞同融合,“感覺統合失調”是指人腦在未發生損害或先天性發有缺陷的狀況下,腦干部分的感覺神經系統綜合能力缺失,從而無法合理組織感覺神經活動與行為之間的聯絡。
二、感統失調幼兒在集體生活中的表現
感覺失調正常的幼兒也可注意力集中,情緒較穩定,動作協調,做事有效率。感統失調幼兒在集體生活中的表現則恰恰相反[3],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環境內有效運用自身的感知能力,以各種的感知途徑(視野、聽力、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不良)
三、國內外感統失調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的典型案例的經驗與啟示
(一)國外感統失調幼兒在集體生活的經驗與啟示
根據美國國外的有關研究,孩子感覺統合障礙發生率約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左右,而愛瑞斯教授在他的一個研究中表明,在學習方面出現障礙的孩子中,百分之十四的孩子都出現了感覺統合能力障礙問題。
(二)國內感統失調幼兒在集體生活的經驗與啟示
1.陳文德先生在論述感覺統合失衡的原因時,指出:“感覺統合調失的罪魁禍首是城市化社會生活和小社會家庭體制”。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感覺統合失調出現的機率逐新增大,當我們遇到各種“棘手”的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認為是孩子淘氣調皮難以管教,要發現原因,正視原因,解決問題。每一個人都有童年,童年的一切影響深遠,我們要給孩于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空間,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最大的耐心和最多的鼓勵。
四、完善感統失調幼兒在集體生活中的對策
(一)早期干預
幼兒的感覺統合訓練把教育重心都放到了幼兒這個角度上,但其實幼兒的培養老師就是家長,家教相當的重要,家長也能夠對幼兒實施早期干預,但并不是每個家長都掌握了感覺統合訓練的知識,培訓對象主要對0-6歲的寶寶媽媽和準媽媽。這樣就可以提高家長的意識,能夠防患于未然,及早發現問題并及早解決問題。
(二)感統訓練
幼兒感覺統合培訓在中國大陸各地廣泛傳播因為其理論成果系統和培訓成效顯著,也得到了許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歡迎。近些年在我國內地陸續建立了許多感覺統合培訓機構,21世紀初期北京市就有接近二十余家專業感覺統合課程培訓機構,另外一、二級省市也相繼有大量的感覺統合課程培訓機構建立。由于感覺統合課程培訓的廣泛應用,感覺統合課程培訓教師資質認定也逐步得以發展,通過培訓與教學,更多的專業人士進行參于感統障礙患兒的培訓與診斷。主要針對前庭平衡及訓練、協調能力及訓練、本體感覺及訓練、觸覺及訓練。
(三)改進教育方式
1.家庭方面
合理的教養方式是對幼兒充滿肯定,給予創造民主、溫馨的生長環境,創造良好的感覺環境與按觸社會、同伴的機會,并調整和提高其各大感官統合能力應該多方面地理解與引導,從而促使幼兒不斷的探索,這樣會有助于幼兒感覺統合能力發展[6]。孩子的人際交往與父母的教有觀念有著很大的聯系,更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可以說,家庭教育既是孩子們最天然的生長環境,同時又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我國學者陳會昌等人的研究成果指出,父母的育兒觀點和育兒方法對子女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起了十分關鍵的影響。所以,對于患有感統紊亂的幼兒,父母要改變家庭教育觀點,給孩子們更多的關懷,要身體力行、言傳身教,以進一步訓練和增強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2.幼兒園方面
在孩子入園之前,進行一定篩查和檢測,將出現很明顯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與正常的孩子加以分類分班。所以只要將顯示出較顯著特點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分類分班后,針對感覺統合障礙突出的孩子開展不同其他孩子的教學,建立專門的課程,提供更名更完整的感覺統合練習的教材給所有孩子。專業培訓教師,使幼兒教師們對感覺統合訓練有更深入的認識,對老師們進行訓練,再由那些進行過專業培訓的老師,去教育那些有明顯感覺統障礙的孩子。
3.教師方面
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關愛學生,采取平等的溝通交流方式,接受部分存在缺陷的孩子,對這些孩子,心里不能排斥,要積極地給子關心愛護,老師對于幼兒在園中力分享、安慰、互相幫助等良好的社交行為要及時給子鼓勵和表揚;家園共育,對感覺統合有問題的幼兒進行必要的關注,老師和父母溝通共同幫助幼兒來進行感覺統合的練習,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大大改善幼兒感覺統失調的表現,教育工作者需要特別關注感統失調幼兒的生活以及學習情況,學習期間給子這部分幼兒充足的關心和愛護,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七、結論
感統失調幼兒在集體生活中表現與幼兒孕期,教育環境、教育方法等多種因素相關,感覺統合障礙,在任何一種兒童人群當中都是客觀存在的,且男童失衡率明顯要超過同齡女孩,主要體現為視野感統失衡、聽力感統失衡、觸覺感統失衡、運動平衡統合紊亂、本體統合失調和前庭覺不良;在幼兒時代對感覺統合障礙加以干預療效良好;感覺統合練習(前庭和諧練習、協調性練習、本體感知練習、觸覺練習)雖然能夠有效治療幼兒的感官綜合障礙表現,但目前研究范疇還需要進一步拓展,一方面研究者所鎖定的研究對象僅限于感官綜合障礙幼兒,對于感官綜合課程練習對一般幼兒會產生哪些影響以及針對各個年齡的孩子會產生什么效應尚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對于感官綜合課程練習的研究方向也應該向運動課程方向更加深入,使感官統練習和體育運動相互融合,以改善學生健康水平。因此需要相應地從這些方面著手改進,培養和改善幼兒身體協調能力。在相關過程中,要注意辨清家長和幼師的引導職責和輔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