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周
摘要: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曾這樣說過:“班級像一個大家庭,同學們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互相鼓舞著、照顧著,一起長大了,成熟了,便離開這個家庭,走向了社會。眾所周知,“當一名班主任難,當一名好的低年級班主任更難!”基于低年級學生的身理和心理特點,下面我將對如何去教育這些低年級的孩子們進行了淺顯的探討。
摘要:了解;熱愛;培養;學生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是一群天真無邪、卻又是自控力較弱的孩子,班主任既要把這群孩子盡快地引入學校正常的常規管理,又要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管理難度非常大。那么,該如何去教育這些孩子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了解學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班主任要教育學生,就得先了解學生,只有了解和熟悉學生的情況,才能從實際出發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入學起,我便對學生的一般情況,如姓名、年齡、性別、家庭情況、學生的思想品德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的身體情況、個人興趣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解。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
二、熱愛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真誠的愛,就不會有成功的教育。愛的力量是無窮的,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
1.愛要面向全體
首先要給予學生平等的關愛。要在情感上平等,班主任就要科學地看待、客觀地評價學生。特別是對待潛能生(后進生),更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親密的思想交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
2.愛中有嚴
師愛離不開和藹、親切,但是師愛是一種教育之愛,具有明確的原則。對犯嚴重錯誤的學生一定要嚴厲,要讓他感受到老師的生氣,甚至可以怒氣沖沖,讓學生從老師的震怒中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3.愛要無微不至
最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其實就是在小事上。課堂上,一個從不發言的學生終于舉起右手,哪怕是答錯了,我們也應為他的勇氣喝彩,這舉手之勞對他來應該是多么的幸福,老師的愛一定會在他的心湖蕩起漣漪!
三、培養學生習慣
1.培養良好的習慣
一年級學生處于幼兒園和小學的過渡時期,他們在幼兒園或在家形成的一些行為習慣還未達到小學生教育管理的標準,不少學生身上還存著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因此,培養新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之擺脫不良的行為習慣,對其成長的影響,適應小學的教育管理方式,是一年級班主任進行銜接管理的一個重要工作。
(1)制定班級公約
根據新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圍繞學習、紀律、文明禮貌,衛生等方面,制定出班級公約;并針對學生身上存在著的問題,制定出詳細的班規,要求學生對照執行,并通過“比一比誰的紅花多”“爭創校園之星”活動。由專人負責,做好記錄,及時公布情況。
(2)以身作則
作為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去影響學生,以身作則。
2.培養能干的小干部
班干部是班級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我班的小干部都是由民主產生,主要由那些關心集體、團結同學、積極熱情、辦事認真、愿意為同學服務、有一定組織能力和特長的同學擔任。
此外,與家長的聯系也是教育學生的有效方式。 所以我很重視和家長的配合,一旦發現學生在學習上、身體上、思想上有什么特殊情況,我利用校迅通,向他們了解情況,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總之,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教育者和組織者,在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要帶好一班孩子,教育好一班人,確實不容易。但小學低年級又是學生剛跨入校門,接受人生世界觀的起始階段,我覺得只要我們充滿愛心,關心和愛護他們,并嚴格要求和教育他們,一定能達到滿意的效果。6510A994-04A6-4F93-8B10-1B089139C7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