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新菊

數學是以計算為主的學科,任何題型都離不開計算,學好數學,計算的準、快尤為重要,而這正是計算能力的范疇。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括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方法的技巧性,速度的快捷性等,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夯實基礎知識
計算法則、運算順序、概念、以及單位換算、小數、分數、百分數轉化等這些都是計算的基礎,運算定律及一些性質則能使計算簡化、快捷。 對于這些,往往有老師讓孩子們死記硬背下來,做題時套用。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一知半解的東西,即使背下來,應用起來也不會收放自如。只有把這些算理理解了,吃透了,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了,在做題時才會靈活正確運用。因此,教學時,首先讓學生經歷試做、討論、交流,最后自己總結出結論這一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孩子不但知其然, 還要知其所以然。其次還要強化訓練,根據記憶的規律是一個認知、重現、再認知的過程,那么孩子理解知識以后,還要鞏固練習,將知識在練習中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儲備起來。
二、加強口算訓練
口算能力直接關系到做題的速度,口算能力形成的訓練過程卻是長期而乏味的。每天教學任務也不少,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時間來訓練口算,再者一次時間過長,孩子們也厭煩。我們可以每天中午到校后午練十分鐘,上數學課前三兩分鐘,同桌相互出幾道典型的口算題練習,為避免口算題的枯燥,我們要用多樣化的訓練形式,如撲克牌游戲、對手擂臺賽、搶灘奪陸游戲等,讓學生們有點新鮮感,增加做題的興趣。同時也要跟進檢查,學校每學期組織口算能力大賽,通過這樣的約束機制督促師生堅持訓練。
三、巧記運算定律
小學階段已經學習了一些能使計算簡便的運算定律和性質,特別是加法的結合律,乘法的結合律、分配律以及減法性質、除法性質。怎樣達到見到算式就能立刻看出可應用哪個定律或者性質呢?除了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這些知識以外,對于易錯又難記住的類型,可根據其特點起一個符合特征的名字。如乘法分配律拓展的類型:ac+c,正常的情況是加減號兩邊都是乘積式,所以給這個加號兩邊不對稱的算式起名“瘸腿”的乘法分配律,這不但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更主要的是把他的特點也記住了;還有一類隱形的,表面上不是乘法分配律,變形后成運算定律。比如38× ?=(39-1)× 取名“拆數”乘法分配律,這些符合特點的名字很容易讓學生們記住他的特點,在做題時很快辨認出能用哪個定律,提高做題速度。
四、儲備一些常用數據
在我們的計算中常用到一些數的轉換,比如1/4=0.25,3/4=0.75,1/8=0.1253/8=0.375,5/8=0.625,7/8=0.875以及計算和圓有關題目時常用的3.14×2、3.14×3…,還有簡算時的黃金搭檔125×8=1000,25×4=100,11的平方,12的平方…。因經常用到要做到熟記。
五、培養捷徑意識
達到同樣的效果,快又少費勁這就是捷徑。不管是學習上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要教導學生有捷徑意識。形成這種意識,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一切機會去滲透,去培養。如發作業,掃地有怎樣的快捷方法。做題更不能例外,不只是題目要求我們簡算,我們才想著去簡算,而是任何一道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有簡便的方法計算,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意識,才會發現多數人沒有發現的簡便方法,如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時候,列綜合算式有時可應用乘法分配律使計算就簡便;還有圓柱和圓錐等體積變形中求圓錐高,列綜合算式3.14能約掉,大大簡化了計算。
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升計算能力除了以上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因素外,學習習慣也不容小覷。計算出錯,還有一部分就是抄錯數、運算符號,還有書寫不認真造成0寫著寫著就成了6了等等,這些毛病都和學習習慣有關。日常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培養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通過展示好的作業的榜樣力量,設卷面分等約束機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的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提高計算能力也需循序漸進,只要我們心中有這份執念,就會積極的去想策略,定會大大提升計算能力。995F35D2-A0C5-4EDC-8E86-6972D4CE0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