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生
摘要: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成績,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大多數學生卻討厭作文。主要原因是有的學生認為寫文章于己無關;有的認為作文難,講到作文心就煩;有的生活閱歷貧乏,沒東西寫;還有的學生很想寫,但不懂得如何寫等等。如何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是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閱讀積累觀察模仿抒寫自己真情實感修改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這也是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應重點研究的課題。但有些教師對作文教學感到束手無策,效果甚微。作文教學真的如蜀路之行嗎?不是的。以我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可以從下幾點進行寫作指導:
一、引導學生從閱讀和生活中積累素材
由于學校學生生活等各方面的限制,我們學生寫的作文之所以“空洞無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閱讀入嚴重不足,特別是經典文生作品的閱讀嚴重不足。造成了學生社會實踐少,對社會的了解不多,要積累素材,不可能樣樣親歷,必須通過閱讀。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偷,書讀多了,就能出口成章”。作家秦牧說過:“一個作家應該有三個倉庫:一個直接材料的倉庫,裝從生活中得來的材料;一個間接倉庫,一個就是日常收集人民語言的倉庫。有了這三個倉庫,寫作起來就比較容易。為此,首先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利用學校圖書室資源,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因為知識是不斷積累的結果。因此,閱讀貴在堅持,要閱讀成為生活方式,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讓學生把閱讀細化,不能一蹴而就的,必須長期家長和老師堅持配合,最好家長陪讀,并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一文中曾這樣說:“學生所寫的必須是他們所積累的,從胸中拿出來的。”如: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等。學生只有堅持不懈地積累好詞、妙句,才能做到妙筆生輝。
二、引導學生多看、多想、多說
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直接來源于眼睛,但很少學生會從眼前平常的事物中發現出美來,教師要做出的就是引導學生去感受。如:帶學生觀察樹上的鳥,讓學生交流下一步觀察所得,教師總結引導(鳥的體形、羽毛、叫聲、動作等)然后讓學生進一步想想,如:你羨慕這些小鳥嗎?你喜歡這些小鳥嗎?為什么小鳥會來這里呢?你會為小鳥做些什么呢?通過引導學生這樣去想,學生會體會到很多書本沒有的東西。看和想是基礎,說才是目的,讓學生把看和想的內容整理后有條理地說出來,是一種寶貴的口作文體驗,能增強學生對習作的興趣。當把這些寫成書面作文時,學生才會言之有物,才能把文章寫得具體生動。正如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敘實事,抒真情,有感而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從別人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出真善美來,做到我手寫我心,我心抒我情。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有情可抒。師長、親朋、同學、樁樁可敘;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可論。比如:經常與家人及他人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多留意身邊的自然變化,想想變化的原因;多傾聽來自自然的聲音,看看每天有什么不同;多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積極投身到生活實踐中等,寫出健康的、積極的、優美的文章來。
三、引導學生抒寫自己的生活
記得一位朋友在美國華盛頓一所學校拍到一條橫聯:“我聽見了,就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從這里不難看出學生經歷過的,感受到的素材,才能寫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所以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會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產物。葉圣陶先生就在《作文論》中指出:“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學生的生活是學生進行寫作的源頭,學生可以寫自己的成長經歷,寫自己的親身感受。我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到:作文就在眼中,在耳中,在行動中。《語文課程標準》對習作的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信心”。因此,我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來,檢驗自己的素質,并不斷改進,逐步提高自己的做人素質,再把這種素質反映到生活中,然后把這種生活表述出來,如此循體往復,不斷改進,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如:話題“玩游戲”,誰能說說玩游戲的感受?你是怎樣抵擋它的誘惑?誰能說動我,我獎勵他一局。這時,全班像炸開了鍋,都爭著上臺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來,他們說的有聲有色,條理清楚,敞開心扉,敘述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最后再讓他們利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成了有血有肉的文章了。
四、引導學生仿寫作文
小學生年齡小,邏輯思考能力較差,盡管他所積累的材料內容研究,充滿童趣,但這些材料是零亂的分散的,沒有大小輕重之分。學生寫作時,不會根據中心思想選取有用的材料,太多數學生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到哪里就寫那里,因此,中年級老師應讓學生仿寫作文。讓學生明確寫作目標,模仿別人的寫作順序、寫作結構、表達方式等,避免隨意性、盲目性。如小學三年級(下)《我的弟弟“小蘿卜頭”》第3自然段寫了小蘿卜頭“講禮貌”的特點,然后通過具體事例把他怎樣“講禮貌”寫具體。我就讓學生依照這種方法,讓學生圍繞“她很愛幫助人”這句話,把這句話寫具體。結果學生們都能模仿課文的寫法,從生活中找出一些她幫助別人的實例,寫得真實、生動。通過仿寫,把別人的寫作方法變成了自己的寫作方法,從“易”入手,讓學生覺得寫作文并不可怕。
五、引導學生互改作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指出:重視引導學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古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每次都是讓學生先寫,然后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在課堂里當眾指導學生修改,讓學生明白哪些寫得好,哪些存在不足,怎樣處理,從構思、選材、詳略、表達方法、真情實感等方面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然后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小組內互改,班內互改,討論修改意見。這樣既能幫助別人,也能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作文的自信心和興趣大大地提高了,寫作能力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