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花
摘 要:深度學習是培養學生基本閱讀和寫作能力的一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學習目標的單一化、學習過程的表面化、知識內容的淺顯化、教學過程中的掃盲標簽化。教師可以通過選材、真實的活動、合理的問題、完善的上課行為等多種方式優化、協調教學,由表及里地深化學習,讓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形成基本素養。
關鍵詞:教師深度教學;學生深度學習
引言
在教育領域,深度學習是學習科學發展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它與傳統的主動和理解性的不同,它對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遷移和問題階段的能力都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學學生在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所以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才能真正地進行深度學習。并且,深度教學強調學生的深度學習、深度創造和意義轉換的教學。這種教育無疑會帶來更加良好的學習效果,鼓勵學生學習和發展,并最終達到良好的學習和教學效果,促進有效教學。
一、教師深度教學能力
正式期望的文本內容和對非正式期望的觀點表述都對教師在支持學生深度學習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期望。教和學是兩個緊密相連的過程,沒有深入的教師培訓,學生的深入學習是不可能的。本課題研究中提出,教師學生的學習深度能力是指教師學生為學生完成學習教育的工作任務并能指導教師學生主動開展課外深入的學習活動的另一個重要綜合屬性。要真正想得到廣大學生們的廣泛積極的參與,實現廣大學生們對所學知識點有效地理解掌握、總結歸納與遷移轉化,以及真正培養廣大學生們的思維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與實踐創新的能力,就首先必須要有一套豐富實用的課堂技巧。想要更好地去掌握深度學習技術如何去影響幫助每個深度學習的促進者去達成其深度的學習目標,本文從自我意識、專業認知和操作技巧三個方面來分析深度學習推進者應該具有的深層教學能力。
首先,從自我意識維度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盡快形成新的角色意識,理解 “深度學習”的目標和教育的意義,并達成共識。在多個方面給學生談學習的權利,與學生平等對話,同時要樹立整體的認識,樹立整體的發展觀。
其次,從專業學科的認知的角度,教師首先要做到具有較堅實系統的本學科專業基礎理論,全面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學科的一些原則性知識,掌握本專業學科的基本邏輯方法與基本思維,建立和規劃教學與學科整合等課程教學的專業基礎材料;必須要充分利用這個信息共享交流的平臺,廣泛地查閱,補充自己已有的認知和系統知識,了解相關知識背景資料和信息來源,拓展自己認識的廣度,講解相關知識,才能真正充分利用這個信息的共享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
最后,從表現操作技能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保持耐心,培養可持續的教育理念和以結果為導向的激勵,對教育充滿熱情,對學習抱有積極的態度。在促進學生參與的背景和內容的作用中,教師需要在教學上作出反應,獲得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寶貴數據并提供及時的反饋。
二、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感知生成資源,引導學生深入自學。
在課堂上,讓學生深入思考的生成性資源是教師通過創新研究和教材開發所創造的資源。教師要善于引導和指出學生的問題,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協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然后總結歸納,使學生達到深入學習的目的以及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創設情境,使學生深入地進行練習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就要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既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特征,又要注意他們已經積累的知識,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現有的知識的前提下,建立一個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情景,把數學知識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個創造知識的情景,使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新的知識。
(三)運用類比教學,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教學教育要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通過對現實問題的具體分析,把問題抽象為模型,加以闡釋和運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因此,在教學內容設計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生體驗,正確認識到不同的人的不同,合理地運用教材,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內容,使每個人都能從原來的認知層次和知識體驗中獲得發展。
(四)布置實踐作業,引導學生從中深度學習
例如針對數學,數學教育應從學生所熟知的生活環境、所關心的事物入手,給予他們觀察和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和了解數學。所以,在設計實踐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征,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他們能夠以數學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的問題,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它不僅是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完善,更是對其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
結語
教師深度教學與學生深度學習的研究成果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發展了新時代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價值觀,提高了學生的素養。
參考文獻
[1]何留富.以深度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探索[J].教學考試,2022(27):2.
[2]陳怡潔.教師如何以深度教學引發學生深度學習[C]//教育理論研究(第八輯).2019.
本文是廊坊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關于教師深度教學與學生深度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編號20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