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楊平
李強,班里的“突出”學生:表現很懶散,遲到、不交作業、上課說話、睡覺、成績差……更奇怪的是,周日下午來學校的時候他經常渾身上下都是泥巴,臟兮兮的。作為班主任,已經多次教育,效果不是很好。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個學生,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措施,我決定去他家家訪。
一、連吃三次閉門羹
收干就干,周末我就拿著各種資料和成績單斗志昂揚的往李強家里跑,立志用最快的時間和最圓滿的方式完成好這個工作任務。但是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我連續三個周末抽空到李強家家訪都沒有找到人,他家又比較偏僻,附近沒有人家。我打電話給家長,家長說他們不在家,只有李強和他奶奶在家,奶奶沒有電話,他們也很難聯系,只有等他們晚上回家,也是很遲。再好的計劃和愿望不能當面跟學生和家長溝通,下一步工作就很難繼續,家訪工作陷入困境。
二、小河對岸現轉機
連吃三次閉門羹,心情有點沉重。但經過深思熟慮,最后定出一個總方針:拿出迎難而上,不攻破李強誓不罷休的工作態度,不管多少次,我都要家訪成功!
又到了周末,第四次來到李強的家門口。這次仍然沒有人在家,我一邊耐心的等著,一邊留意附近的動靜,希望能有所發現。突然,在李強家后面發現一條小河,小河對岸有兩個人在干活。過河后才看清,這兩個人就是李強和他奶奶,他們在搶收稻子,田基那里還放著幾大包的稻谷。說明了來意,李強奶奶很熱情,不斷責備李強,李強在旁低頭不語,看得出他怕奶奶責備。就這樣,我們坐在田基上進行了簡單的第一次交流。通過這次交流我了解到:李強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平時都要種地干活,李強每個星期回家都要幫奶奶干農活。因為他們在搶收稻谷,我把基本情況了解了,囑咐奶奶幫忙教育李強,就沒有繼續耽誤他們了。
三、田間暢言露真心
我現在知道李強在學校表現這樣是有原因的,留守兒童、干活、缺乏監管等。但是李強是個孝順、有責任心和不怕吃苦的好孩子。分析完之后我決定以此為突破口,開展第五次家訪。
第五次很容易就在地里找到他們。奶奶腿腳不利索,走來走去很不方便,我們就在田間找個陰涼處聊聊家常。李強奶奶覺得李強在學校表現不好給老師添麻煩了,但是家里就這么個情況,說著還在嘆息。她說自從上次家訪后,多次批評李強,李強也保證會改正。我趕緊著把想法提出來:第一,李強很有孝心,會幫奶奶減輕勞動負擔,這是值得肯定的,不過要保證學習時間,關鍵是合理安排,我幫李強制訂了在家的學習時間表;第二,利用李強比較聽奶奶話的優點,請奶奶在家里幫忙監督,增強家校互聯,共同教育李強;第三,我力薦李強當班里的勞動委員,讓他發揮自己熱愛勞動、責任心比較強的優點,爭取從一個問題生轉變為好學生;第四,提出短期學習目標,上課認真、按時交作業和成績有所進步。李強和他奶奶都很同意這四點,當場表示可以接受,并且會做好。
四、六訪李強定乾坤
期末考試后,當我再次回訪李強家已經是第六次家訪,這次帶來了好消息。李強在班里的表現越來越好,作業按時交、上課不再睡覺、積極學習和帶頭把班里的衛生搞好,我班還得到“衛生文明班級”的稱號,最可貴的是李強成績有了很大進步。李強奶奶很高興,表示看到自己的孫子進步比什么都開心,而李強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他保證說,不管面臨任何困難,都要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讓家長放心、積極向上的學生。
當我從李強家走出來的時候,深深松一口氣,臉上都不自覺的洋溢著舒心的笑容。家訪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可以傾聽家長的心聲,做家長的貼心人;可以洞悉學生的世界,做學生的成長導師。通過面對面的交談、心與心的溝通,讓師生建立起彼此的信任,還能把家長融入到學校的教育里來,形成教育的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強的事例充分說明,家校合育可以更好地服務于教育,學生才能在成長之路上一路花開,正所謂:一訪到三訪,都是候門前。又來第四訪,對岸把面見。五訪游田園,相談親無間。六訪定乾坤,攜手笑開顏。0036EC14-318F-471C-BE01-DD47A7E4AD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