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婷婷
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即在音樂教學中,啟發學生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進行教學,通過師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逐步獲得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和素養,實現讓音樂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以至提高音樂素質,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密切聯系社會生活,豐富教材內容,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音樂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所以我們的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可以生活化,把生活與音樂緊密地聯系起來,來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審美能力,逐步獲得學會鑒賞,學會表現的能力。在此,筆者就小學音樂課堂生活化教學作了一定的探討。
一、教學素材生活化
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中,教師主要是教會學生唱課本中的歌曲,給學生將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或者傳奇音樂人的故事等,很少讓學生編創歌曲。首先,學生的掌握的詞匯字詞不夠,其次學生寫字很慢,第三,學生生活經驗有限,而歌曲的創編往往需要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很少有學生能編創出來,即使偶有學生能夠編創出來,也花去了大量時間,而課堂時間是有限的,編創時間一長,表演和拓展歌曲的時間就很少了。因此,直接讓學生編創歌曲對沒有生活閱歷的孩子而言,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毫無準備的條件下直接讓學生進行創作,會讓學生失去信心,進而對音樂興趣懨懨,甚至產生抵觸心理。教師在上音樂課時,往往會省略編創這一步。對此,教師反省一下,是否可以幫助學生捕捉生活素材,引導他們體驗生活,提高他們的編創能力。例如,在欣賞《勞動最光榮》過程,可以組織一些勞動活動,讓學生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體驗,寫下自己的感受,再進行編創。還可以讓學生課下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在感受深刻的時候,編創出歌頌父母、感謝父母的歌。
二、教學情境生活化
小學生只有在自己所熟悉的環境中,才能放松心情,才能開拓思維空間和創新空間。為了讓學生擺脫上課的緊張感、約束感,教師可精心選取生活中的元素,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感悟音樂的藝術美。如在《龍咚鏘》這一課學習中,為了讓學生更直觀而生動地感受過新年的氣氛,我預先在音樂教室掛上紅燈籠、貼上對聯和窗花。當學生一進教室時,看到這樣的情景興奮極了。在這種熱鬧美麗的情境中,學生用唱起歌、跳起舞、敲起鼓、打起鑼這些形式來表現了過新年的喜悅之情,一下子融入到快過新年的氛圍之中。我又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了解外國孩子過新年的情景及他們在過新年時演唱的歌曲,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生活的情境,獲得更多的知識。由此可見,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有助于開展生活化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又如,《牧童短笛》一課,第一段主題輕快活潑,令人聯想到這樣的畫面: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悠閑地吹起笛子,悠揚的笛聲回響在翠綠的田野上。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旋律,使得這首鋼琴曲猶如淡雅的水墨畫。第二段運用民間舞曲的形式,與牧童的笛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感覺聽到了牧童歡快的笑聲。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形成首尾呼應。教師運用圖片、視頻等方式,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引導學生創新想象。生活中的絕美意境再次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更好地領悟音樂的藝術美、思想美和畫面美。
三、教學方法生活化
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于音樂課堂教學,阻礙了學生的發展。為此新課程改革提出了音樂生活化教育,希望以此來提高教師的音樂教學水平,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因而音樂生活化教育的提出對教師的教學也相應的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進行音樂生活化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等工具進行教學,以此來使音樂生活化,促進音樂教學的提高。例如教師在講解音符的時候,就不能只局限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對學生實行灌輸式教育,這樣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對知識內容的掌握,反而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因此音樂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更新教學手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喜歡的動畫片音樂將其納入教學中,使其作為教學內容的補充,通過多媒體進行播放,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再配以適當的音符講解,以此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
曹理教授提出:“音樂學習成績評價,應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綜合性評價方法。應根據平時觀察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寫出有針對性的總結性評語,使學生明確前進的目標。”新《課標》也指出:要改變以往教師過分偏重知識、強調選拔的教學評價傾向,建立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音樂評價更應重視學生的生活學習過程,比如歌曲學唱方面,課堂上可以借鑒生活中倍受大眾喜歡的“音樂超級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獲得不錯的效果,還可讓學生把學好的歌曲課后到家中唱給父母聽,請他們做出評價;音樂欣賞教學中,對在學習中能做到認真聆聽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做出相應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獲。利用這種生活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態度及能力進行評價。
總之,小學音樂生活化教學是小學音樂教育模式的創新和發展,同時也是教學改革的需要。學生在生活化的音樂教學中能夠掌握知識學習和生活體驗之間的聯系,打好音樂學習的基礎。小學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課堂的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