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曌 曹葉葉
摘要:體態律動教學是一種非常有用的音樂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之美,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本文通過對我國學生學習二胡的心理進行充分理解,探索體態律動教學方法如何在二胡教學中應用,將體態律動教學方法與二胡教學相結合,可以激發學生提升學習二胡的興趣和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培養學生感知和表達音樂的能力,確保學生在素質教育下健康而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體態律動 ?二胡 ?教學
中圖分類號:J632.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11-0114-04
二胡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拉弦樂器,二胡演奏藝術是我國民間音樂藝術的瑰寶。目前在學校的二胡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學方法仍舊是口頭教學和單獨教授。這些教學方式有很多明顯的優勢,可以讓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質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法也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展示二胡技巧,幫助中國民間音樂更好地傳播下去。但是這些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仍舊存在著一些能夠改進的地方。近些年來,我國正在穩步加大素質教育改革力度,讓學校和家長能夠更重視藝術教育,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提倡以及廣泛推行素質教育的實施,藝術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得到重視和改進,應該改變固定單一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特點,選擇更加適合學生的二胡教學方式。
體態律動教學方法是達爾克羅茲在他的音樂教學方法中提出的,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學方法中詳細論述了體態律動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為改進二胡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本文通過對體態律動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概述,探討體態律動教學方法如何在二胡教學中被應用,以便解決現階段二胡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幫助二胡教學更好地發展以及得到更長足地進步。
一、體態律動教學概述
(一)體態律動教學思想
達爾克羅茲在他的音樂教學理念中提出音樂的本質是情感的表達,人們對音樂的體會和理解是人在聆聽音樂時情感改變的歷程。 所以,體態律動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音樂的節拍和人在聽音樂時身體有節奏的律動來喚醒人對音樂的感受,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獲得表達音樂的能力,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術和演奏水平。達爾克羅茲曾解釋說,身體節奏的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對節奏的本能反應,體會音樂當中的情感以及身體隨著音樂節拍律動的感覺,以此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體態律動教學時,學生需要用身體隨著音樂的節奏律動來體現和表達學生所聆聽到的音樂,體態律動注重的是學生自己對音樂的體會和領悟,主要是通過肢體動作讓學生體驗音樂節奏的改變,提高學生內在的音樂聽力。
(二)體態律動教學內容
達爾克羅茲的音樂教學系統主要是由三個部分構成,這三部分就是體態律動、視唱練耳和即興音樂活動,在這些內容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體態律動,也就是節奏運動。體態律動、視唱練耳與即興音樂活動之間是相互交織的,它們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在聆聽聲音的同時,利用身體的運動幅度來感受和表達音樂中相關元素的改變。學生在這個身體律動的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培養肢體節奏感,而且還提高了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記憶力。將節奏的運動融入到音樂當中,有助于學生音樂聽覺和即興音樂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即興發揮能力,以及肢體隨著節拍動作時潛藏的音樂本能發展。視唱練耳和即興音樂活動是體態律動的延伸和補充,在進行體態律動教學時也常常伴隨著視唱練耳和即興創作音樂的訓練。
二、二胡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弱
通過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調查研究后發現,學生學習二胡時主要有以下幾個心理特征:一是學生在學習二胡的時候專注力并不高,學生并不重視二胡學習,主要存在的是游戲的心理。學生對于二胡樂曲會有著具體想象力,但是對于二胡樂曲的抽象想象力仍舊不足。學生在兒童時期的游戲會對長大后的審美產生不小的影響,因為兒童階段的主要生活方式就是游戲,游戲就是兒童生活的目標,游戲是兒童豐富活力不斷涌現的體現。因此,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對于游戲很感興趣,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僅僅是愛玩游戲,只是因為游戲讓他們變得更加專注。二是學生在學習二胡的過程中需要自己親自進行體驗,他們喜歡通過親自動腦動手參與到學習音樂的過程當中,在游戲和參加音樂活動中對音樂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以及產生更加成熟的音樂理念。他們不喜歡嚴肅且枯燥無味的理論教育,更傾向于去親自體驗音樂。三是學生在審美偏好上有明顯的趣味性傾向,他們對學習內容的選擇總是基于興趣。因此,培養他們的興趣是二胡教學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標。四是學生對世界的不了解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因為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心理,好奇心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和源泉。體態律動教學應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身體特點來激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找到適合學生活躍、愛玩、好奇天性的二胡教學方法,讓學生對二胡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接受到音樂的滋養。
然而在現在的二胡教學中,課堂上學習的樂曲和練習曲多數都是選擇用來考級的曲目,很多時候,教材的選擇不符合學生學習音樂的心理,導致學生對學習二胡的興趣逐漸喪失,極大地減低了教學效果。對二胡學習興趣的降低很容易在學校課堂的第三到六節課中出現,導致學生對學習二胡演奏產生了畏難心理,不僅覺得學習二胡很困難,同時也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學好二胡。學生學習興趣的降低影響到了他們學習的信心,阻礙了他們的興趣發展。
(二)教學方法單一
首先,現在學校的二胡教學主要都是對弓法技巧、左手技巧等進行練習,主要是從考級方面進行標準化教學,教材內容的選擇也大多是考級樂曲,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學習二胡喪失了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對于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阻礙了學生學習二胡的效率。其次,目前學校設置的二胡教學課程多為學生還課、教師批改、展示新課、學生練習的方式,二胡教學方式非常單一,多是讓學生通過機械的方式進行練習,學生對于樂曲和二胡音樂內涵的理解還遠遠不夠。
三、體態律動在二胡教學中的運用
(一)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我國近些年來的獨特情況是二胡教育要以旋律為主,因此忽略了二胡教學中節奏的重要意義。學校必須要重視節奏教學,通過對語言和動作的理解來增強學生的節奏感。節奏主要是來自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節奏。尤其是在二胡教育領域,我們必須把生活中的語言統一起來,從語言中找到韻律。在設計二胡教學這一節課程內容時,我們通過讓學生模仿自然界中的雞、鴨、鳥、牛、羊等動物的聲音,讓他們明白節奏是什么。當他們大概意識到音樂的節奏后,就讓每個人根據說話的語速來模仿動物聲音,同時讓他們用手打出節拍,讓學生主動發揮想象力,通過同樣的方式說出自己或別人的名字,讀一首詩等等。在過去的節奏教學中,老師看到節奏出現時就會把時值不同的節奏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始至終使用“噠”字來表達,尤其是在二胡教學時,老師經常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導致學生直到畢業都不了解什么是節奏,不清楚節奏的概念。
通過實驗證明了獨特的節奏可以使聽者的身體同時移動,例如點頭和跺腳。二胡教學方式是十分豐富的,在二胡教學中運用身體的律動來實現節奏的教學是達爾克羅茲音樂教學方法中的重要教學環節。事實證明人體是有節奏感的,對于學生來說,在學校通過運動來培養節奏感是最好的方式,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四肢協調,反應迅速,又活潑好動,能通過運動與音樂節奏進行聯系。在教學時應當從最簡單的步行、跑步和跳躍開始培養節奏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設計拍手、搖頭、前屈、彎腰等動作,從而練習節奏。通過身體的運動來掌控歌曲的節奏、音調和情感,這是培養學生音樂節奏的有效途徑,也是達爾克羅茲身體節奏教學方法的價值所在。
培養學生的節拍感可以等同于培養音樂的節奏感,節拍和節奏是分不開的。培養音樂節奏感首先是要培養音樂節拍感,因為它能讓學生更容易地了解節奏、組織節奏與表達節奏。通過感受二胡的節奏,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節拍的強弱改變規律,并總結出各種拍號的強弱特征。最后,讓學生通過拍手、腿、肩膀或跑跳動作,表達各種不同的節拍,通過加深對節拍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節奏感。
(二)體態律動的欣賞教學案例
通過體態律動教學法來欣賞傳統的二胡樂曲《良宵》,讓學生學習使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自己感受到的二胡樂曲,以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樂曲的涵義。老師通過多媒體來播放樂曲《良宵》的音頻,叫學生關注屏幕上顯示音頻的波形,在欣賞樂曲的時候同步講解一些重要的旋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欣賞結束后,老師會再次演奏主旋律,讓學生邊聽邊做自己想做的身體動作。學生可以跟隨著節奏慢走、拍拍手、用手臂模仿小鳥翅膀來做飛翔動作,老師要點評并及時糾正學生的動作,讓學生的手臂動作更加自然優雅,降低動作速度。由于音樂速度比較慢,所以我們必須選擇模仿像大雁這樣運動較慢的鳥,和上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將樂曲《良宵》的簡譜畫在黑板上,領著學生們邊看簡譜邊進行演奏,熟悉樂曲后,讓學生回想他們剛剛的身體動作,把動作時的節奏感引用到樂曲的演奏中去,再次練習演奏。
在學生進行演奏時老師要及時調節學生的肢體動作,對于不是很標準的動作進行調整規范,比如在進行演奏時要尋找自己眺望遠方時的感覺,不能低頭,視線應該要朝上,這樣演奏出來的聲音才能夠較高。在進行演奏時要有身體起伏的動作,軀體要根據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向前彎曲、向后移動、向左移動和向右移動,做這些動作的前提條件都是將重心放在臀部,通過這樣的運動方式才能更完美地呈現樂曲。
四、結語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二胡的教學水平也在逐步發展,家長和老師對于學生藝術方面的培養和教育也愈加重視,不少家長送孩子們去接受藝術教育,期望提高孩子的藝術感知力和創造力。但是我們國家在藝術方面的教育發展相對不足,教師的音樂教學水平不一,在音樂教學方面的理念和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導致目前學校教學中的二胡教學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等問題。
因此,本文通過對體態律動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根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探討體態律動教學方式與二胡教學融合的方法,探討體態律動教學方法如何在實踐中應用到二胡教學中。在二胡教學中應當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節拍感和節奏感,讓學生在欣賞二胡樂曲的同時可以通過肢體動作來配合音樂的節奏律動,體會到樂曲更深層次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和對音樂的感受力,以此來解決現階段二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宋國生.論二胡教學中的三個辯證關系[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1(01).
[2]張前.閔惠芬二胡藝術的美學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0(04).
[3]楊和平.新中國音樂表演心理學文獻研究[J].音樂探索,2008(02).
[4]王軍力.體態律動在二胡演奏中的運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4(17).
[5]鄒梅芳.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研究[J].生活教育,2021(11X).
[6]楊濟瑄,熊莎.體態律動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21(17).
[7]任玉萍.淺談體態律動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9(0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