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芳
在信息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下,學生傾向通過形象生動的視頻獲取知識,而逐漸對閱讀失去興趣。閱讀既是學習的必備能力,也是基本的生存技能。尤其是小學階段,閱讀更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創新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和氛圍,更要注重思辨性閱讀、趣味性閱讀及合作式閱讀等方法的運用,強化學生閱讀效果及相關能力的培養,為將來的語文和其他學科的繼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深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
(1)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組成部分,閱讀使學生開拓視野,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寫作使學生將掌握了解到的知識進行輸出,以文章的方式呈現,既是對閱讀效果的檢驗,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儲備。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知識基礎薄弱,認識的字詞較少,理解能力較低,很難將自己的想法詳盡地表達出來。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了解到文章書面表達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日常交流中。同時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及閱讀技巧,為高階段的語文學習做好知識儲備。
(3)學生核心素養能力。心素養是新課改背景下培養目標的要求,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層面。通過閱讀一些優秀的古典名著,指導學生學習優秀人物的良好品質,領略到人文特色和時代特征,不僅有利于擴展學生的文化基礎,提高其文學修養;更利于增強其道德素質,貫徹立德樹人的方針,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
(4)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閱讀教學一改過去灌輸式的閱讀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和閱讀感受,發揮學生在閱讀活動的主動性,將閱讀作為生活、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大有裨益。同時,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幫助學生逐漸學習鑒賞作品的方法,通過作品的熏陶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
(1)學生缺少閱讀興趣。信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學生更容易被網絡或電子材料中生動的視頻吸引,對于文字的深入閱讀缺乏興趣。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無法理解閱讀的含義,所以會覺得閱讀內容枯燥乏味,喪失閱讀興趣。而且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閱讀難度加大,學生無法理解閱讀內容,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
(2)教師閱讀教學方式落后。雖然目前素質教育在大力推行,但傳統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一些地區的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了盡快完成閱讀教學任務,將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灌輸給學生,以自己的主觀分析取代學生富有想象力的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3)閱讀教學設置不科學。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不科學性主要體現在閱讀教學目標不明確、閱讀教學時間分配不均、閱讀教學內容單一這三個方面。
(4)閱讀教學目標不明確。小學階段作為打基礎的階段,語文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對于字詞的掌握和積累,而較少安排集中的閱讀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容易常常被忽視。缺乏科學明晰的閱讀教學目標,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活動安排,也限制了學生的整體閱讀效率和閱讀的積極性。三、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舉措
(1)創設閱讀情境,開展趣味教學。為了有效激發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興趣,提高其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創建良好的閱讀環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意識。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提出問題、抓住題目、圍繞文章、抓住“矛盾”等方法來創設相關閱讀情境,應注意的是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等方面來具體選擇合適的方式。當學生在閱讀中出現認識誤區時,教師及時予以糾正的同時,還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提升學生閱讀的自信心。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提問,小學階段所閱讀的課文類型大多都是記敘文,這些文章內容有很強的閱讀吸引力。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并對問題進行解答,對他們的閱讀期待予以滿足,有利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與發展。
(2)利用多媒體設備,豐富教學形式。為了改變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學方式過度單一的問題,教師要順應互聯網時代信息化的潮流,將現代化的技術應用到教學活動中,豐富教學形式,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學習到歷史典故有關的課文時,教師可以放映相關內容的動畫視頻,將生澀難懂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生動的動畫,使課堂更為生動有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加深了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進行引導,讓學生做到手、口、腦并用,調動多種感官沉浸在閱讀之中。
(3)轉變教學觀念,科學設置語文閱讀課程。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明確閱讀教學的目標,注重語文閱讀教學在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和教學任務要求,設置合理的教學計劃,科學安排語文閱讀課程,充分協調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同時,教師也要為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閱讀氛圍,促進學生自主閱讀,享受閱讀樂趣。閱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難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急于求成。
正如新教育實驗的倡導者朱永新教授所言: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啟蒙時期,也是最為關鍵的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作為基礎閱讀教育的開端,不僅關系著小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更關系其未來成長與發展的潛力,關系中華民族的精神境界。新一輪課程改革持續推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面多諸多問題,語文教師要順應當下改革與發展的潮流,開展趣味性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的優勢,豐富教學形式。重視閱讀教學在當下的重要意義,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同時更要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最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也需要家校合作,以此更好地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拓寬其閱讀視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實現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