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 邵怡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璀璨的中華傳統文化。2014年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強調,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幸福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動中醫藥的振興發展。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充分發揮館藏特色優勢,挖掘中醫藥文化的內在價值,以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為抓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一)活動背景。江蘇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自古以來,南京作為國家的重要科教中心,崇文重教,有“天下文樞”的美譽。同時,江蘇省中醫藥發展歷史悠久,名醫輩出。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自2014年起,結合學校教學與館藏資源特色,以中華傳統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著眼點,策劃運行“中醫藥文化傳播使者在行動”的公益項目,以案例實證研究創新性地探索小學生傳統文化閱讀推廣之路,旨在利用這種中國古時特有,建立在認知生命本質、提升生命價值基礎上的傳統文化,滋養青少年兒童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從小建立遵循自然、敬重生命、關懷健康的價值觀。同時,此活動將兒童民族精神的培育融入傳統文化教育中。圖書館閱讀推廣員從傳統文化中探索小學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力量源泉,以講授、觀察、實踐多種方式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學生的意識、情感和體驗中,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信。此項目實施是中醫藥文化工作者恪守傳統文化精神的重要體現,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很好地呼應起來。
(二)項目內容與特點設計及實施?!爸嗅t藥文化傳播使者在行動”以中醫藥傳統文化推廣為主線,以講課、展覽、親身體驗等為主要形式,選取南京仙林地區的小學為實驗對象,進行持續性教學性研究。該項目利用學生在校期間,以每月一次、一次一小時的進度,將與中醫藥文化相關的課程講座、動手體驗、實地參觀等活動融入小學生的第二課堂。該研究邀請中醫藥醫史文獻、中藥鑒定、中藥炮制、古漢語文學等專業的老師與館員擔任主講,并結合小學生年齡與興趣點進行課程設計,部分課程見表1。
表1 中醫藥文化課程設計
1.組建多學科領域的專業團隊,開展多樣化中醫藥文化傳播方式。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僅靠館員組織策劃遠遠不能滿足讀者需求。因此,圖書館應聯合各學科領域的專家與工作人員,在人員、資源上做好統籌規劃,以多元主體、相互扶持、合作成長的模式共同探索閱讀推廣工作。此項目由圖書館館員牽頭,相繼邀請了高校中醫、中藥、文獻等專業的教師教授,小學教育的一線教師,高校志愿者服務的大學生團隊等多方積極參與,制定計劃方案,定期開會討論,不斷地積累經驗,確保項目持續有序,創造性、發展性地進行。
2.開設“中醫藥文化”專題講座。圖書館閱讀推廣團隊應結合小學生的關注熱點與性格特征,專門定制小學生版的“認識中華民族瑰寶中醫藥”系列講座。根據小低、小中、小高的年齡層次,分別設計適合小學生們樂于參與、易于理解的講座內容。小低組的學生主要以“圖說中藥”為主,選擇藥食同源的角度,向小學生普及生活中常見的中藥;小中組的學生以中草藥炮制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明代醫學典籍《補遺雷公炮制便覽》為主要學習對象,體會書中彩繪藥圖和小楷書法的藝術性與學術性;小高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顯著提高,因此,設計了以中醫藥文化歷史、名醫流派為主要講授內容。
3.優選中醫藥經典名篇,開展多維度立體閱讀方式。閱讀推廣團隊在中醫藥經典名著中選擇適合小學生誦讀的內容,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多維度閱讀活動。
(1)聲音演繹——經典領讀者。根據小學生向師性強、熱愛模仿的特點,組織閱讀中醫藥經典名著中易于理解和背誦的篇章,例如《傷寒論》序、湯頭歌訣等。通過聆聽錄音、跟讀老師、齊讀感受等方法,讓學生體會中醫經典篇章的韻律之美、表述之妙。為了避免單一誦讀的乏味,開展了師生對讀、兩兩提問、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小學生的興趣;開展各類評比、打卡活動,征集誦讀經典的好聲音;將優秀聲音作品上傳至微信公眾號、喜馬拉雅等網絡平臺,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
(2)妙筆生輝——經典插圖者。中醫藥經典豐富多彩,除了醫藥文化價值,更有許多經典除了文字內容,更有書法、繪畫等文化內涵包含其中。以《補遺雷公炮制便覽》為例,這部中國現存彩繪藥圖為最多最完整、內容最獨特的本草圖譜,里面展示了彩圖一千余幅、藥材957種。學生在研讀過程中,臨摹中草藥的形態和炮制過程,了解藥名、性味、功能、產地等知識,更通過抄讀朗朗上口的七言歌訣,歸納背誦藥物的性味功能。在此過程中,嘴、手、腦相互聯動,讓學生在趣味的游戲中學習了文化知識。
(3)書聲瑯瑯——同伴共讀群。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閱讀推廣員很好地把握了小學生熱愛集體,團隊意識強的特質,組建以班級、小組為單位的各類閱讀群。在群里開展書聲打卡、人物討論、感悟評比等活動。很好地利用了騰訊會議、喜馬拉雅等現代多媒體載體,特別在新冠疫情停課期間,此線上活動讓閱讀活動堅持進行。小學生在閱讀中尋找樂趣,在堅持中獲得成長。
4.走出課堂,現場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實踐中醫藥文化?,F場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更好的直觀性、參與性和互動性。閱讀推廣團隊精心設置了各類現場教學課程。中醫藥種植基地、中藥標本館、中醫藥實驗教學中心等教學基地提供了大量實物與事實作為教學內容,以現場觀看、聽取介紹、交流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更為深刻直接地認識和理解中醫藥文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和抽象思維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自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走進學校運行“中醫藥文化傳播使者在行動”公益項目以來,受到小學生的極大歡迎,各小學也充分配合積極開展各類活動持續推廣,并在相關微信公眾號、學校主頁、宣傳欄等媒體上宣傳。由此可見,此項目在小學生第二課堂教育中已經起到了示范作用。它結合高校鮮明的教學特色資源,選取適合小學生研習的內容,通過趣味性強、模式多樣、參與度高的教學方式,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谝陨显颍P者認為高校圖書館在今后開展中華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宣傳工作中,可以關注以下幾點:
(一)以高校圖書館、小學、閱讀推廣員、讀者多方合作的閱讀推廣模式開展活動。高校圖書館以往開展閱讀推廣工作多數以校內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主體也以從事閱讀推廣工作的館員和大學生為主。開展傳統文化閱讀推廣,將服務范圍延伸到了校外,更打破了以往閱讀推廣活動的主體結構,加入了多學科多領域的專家學者、小學教師與低齡學生,極大地豐富了活動的內涵。圖書館可以在此基礎上,深度挖掘更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專業人才,加強合作,進一步提高活動的專業性和豐富性。
(二)探索閱讀推廣新的創新性模式,提高受眾群體的參與度。以往閱讀推廣活動多數以受眾群體看與聽的模式進行,相對來說形式比較單一。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更多樣化的閱讀載體。閱讀推廣活動在這些基礎上,可以展現更多創新模式,促進與受眾群體間的互動。特別針對小學生群體,多參與、多動手、多體驗更加可以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從而加強對文化內涵的理解。
(三)堅持長效機制性地打造閱讀推廣活動品牌。閱讀推廣是圖書館長期堅持的工作,打造一個有品牌、有影響力的活動是閱讀推廣員的目標。但由于閱讀活動經常集中在某些特定時間、節日、活動,缺乏長期的規劃、整理和探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在受眾心目中也無法留下深刻印象。由此,選擇一個主題特色鮮明、活動形式創新的閱讀推廣品牌,并以此探索可持續性發展機制,對團隊管理、活動經費、宣傳模式、檔案整理等工作做好規劃和安排,才能把閱讀推廣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落到實處。
高校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文化育人為服務宗旨,將服務功能輻射到全社會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南京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走進小學,以學校教學特點、館藏特色資源為基礎,創造性地挖掘傳統文化與社會生活銜接的“興奮點”,以小學生為新的創新服務對象,依據兒童的學習習慣與特征設計寓教于樂的文化傳播活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多方位地向孩子們展示中醫藥文化知識,打破他們原來對中醫藥晦澀、乏味、枯燥的印象與認知,重新建立學習的興趣,增強了解和認識,感受中醫藥之神奇,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耙蚤喿x充實生命、改變命運的夢想”,幫助求知若渴的小學生培養好學而不倦的求學精神、建立井然有序的閱讀規劃,是所有圖書館閱讀推廣員肩負的職責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