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燕
(江陰市第五人民醫院內科,江蘇江陰 214415)
慢性胃炎是發生率較高的疾病[1],該病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飲食、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關,慢性胃炎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且若長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會向胃癌進展[2],故需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藥物是治療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奧美拉唑為臨床常用藥物,但其單用療效欠佳,且療效受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影響較大。中醫藥在治療慢性胃炎中的效果已被臨床肯定,故本研究就香砂六君子湯加減在該病治療中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江陰市第五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52.18±4.80)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5±1.17)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5~74歲,平均年齡(52.24±4.84)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32±1.2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江陰市第五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診斷標準:西醫參照《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3]中慢性胃炎的診斷標準;中醫參照《慢性胃炎診療指南》[4]中關于慢性胃炎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臨床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檢查確診者;②神志清楚、非過敏體質者;③入組前1周未使用過相關藥物者。排除標準:①存在消化性潰瘍、胃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或胃癌者;②存在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障礙等病癥者;③既往存在胃部手術史者;④存在精神疾病、依從性較差者。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奧美拉唑腸溶膠囊(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430,規格:20 mg/粒)口服治療,20 mg/次,2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香砂六君子湯方中包括灸甘草6 g,白術9 g,法半夏10 g,茯苓、木香、砂仁、陳皮各12 g,黨參15 g。辨證加減,完谷不化者加用黃芪和五味子治療;血瘀者加用三七治療;脘腹脹滿者加用萊菔子和枳實治療;脾胃虛寒者加用吳茱萸、干姜、小茴香、附子治療;大便干結者加用大黃治療;腹痛畏冷者干姜、延胡索治療。用500 mL水煎煮取湯汁200 mL,1劑/d,100 mL/次,早晚服用。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在治療前后對兩組患者的中醫癥候進行評估,包括惡心、嘔吐、食少納呆、胃脘疼痛、大便稀溏或干結、反酸噯氣等,癥狀按照嚴重程度從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為0、1、2分,總分為各癥狀分值之和[5]。②比較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比色法檢測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表皮生長因子(EGF)、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③比較兩組患者胃動力學指標。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超聲檢查,對胃竇收縮頻率、胃竇收縮幅度進行檢測,同時利用標準鋇餐法對胃排空時間進行記錄。④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治療4周后評估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黏膜正常,活動性炎癥消失,判定為治愈;黏膜活動性炎癥基本消失,慢性炎癥顯著改善,判定為顯效;黏膜病變范圍縮小超過50%,炎癥稍有緩解,判定為有效;均未達到上述有效標準,病情出現加重跡象,則為無效[6]。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⑤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口干、便秘、惡心、頭痛。⑥比較兩組患者復發率。隨訪1年,統計兩組患者的復發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清學疾病相關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學疾病相關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NO、SOD高于治療前,EGF、TGF-β1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NO、SOD低于對照組,EGF、TGF-β1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學疾病相關指標比較(x)
2.3 兩組患者胃動力學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胃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胃竇收縮頻率及胃竇收縮幅度均高于治療前,胃排空時間短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竇收縮頻率及胃竇收縮幅度均高于對照組,胃排空時間短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胃動力學指標比較(x)
2.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2.6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復發率比較[例(%)]
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癥狀,臨床表現多以無癥狀、消化不良癥狀為主,近年慢性胃炎的發生率隨著人們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持續增長,臨床對疾病療效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7]。常規西醫治療慢性胃炎雖然能夠起到抑酸作用,減輕胃黏膜損傷,但療效欠佳,復發率較高,故需要尋找更加理想的治療方法。
中醫將慢性胃炎納入“胃脘痛”“痞滿”等范疇,認為外邪入侵、飲食不節、脾胃虛弱、肝郁氣滯等是該病的主要病因,因此臨床治療應注意益氣補肝、健脾養胃、行氣化痰[8-9]。香砂六君子湯中黨參可益氣健脾、補中潤肺;白術、茯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的效果;法半夏、陳皮可降逆止嘔、理氣和中、祛痰燥濕;木香可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砂仁可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灸甘草可益氣滋陰、調和諸藥。香砂六君子湯辨證加減能夠有效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促進胃腸運動[10],抑制胃酸分泌,可解除胃平滑肌痙攣情況,對機體代謝、內分泌系統進行調節,可提高患者機體抗氧化酶活性[11],從而能夠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血清學指標、胃動力學指標、治療總有效率、不良反應及復發率均優于對照組,充分說明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慢性胃炎的效果確切。分析原因,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中,白術內酯及白芍總苷可減少炎性細胞因子的合成、分泌,因此可發揮抗炎作用、緩解臨床癥狀[12]。另外,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可抑制胃黏膜瘀血等病理變化,減輕炎性細胞浸潤,對胃黏膜的慢性損傷進行拮抗,還可減少胃液分泌[13-14]。同時該治療方法可使已減少的胃竇C細胞增加,促進胃腸蠕動,能夠改善胃腸道的內分泌功能及機體免疫功能[15-16],故可改善胃動力學指標,不僅能夠保護胃黏膜,還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減少疾病的復發[17]。
綜上,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適合應用于慢性胃炎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