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麗,郭麗紅,林 愷,莊杰濱,鄒 川,陳潮文,邱衛黎
(1.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全科醫學分院,廣東 汕頭 515041;2.汕頭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科,廣東 汕頭 515041;3.汕頭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廣東 汕頭 515041;4.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四川 成都 611130;5.汕頭大學醫學院全科醫學教研室,廣東 汕頭 515041;6.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門診部,廣東 汕頭 515041)
2019年底開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成為本世紀人類面臨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戰[1]。中國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重點放在了傳統的公共衛生事件暴發應對策略——社會隔離和社區遏制上[2],并取得顯著成效,這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各地醫務人員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及疫情防控工作所做的努力。然而,對醫務工作者的調查發現,醫務人員有中度至重度的焦慮表現,其擔憂集中在病毒感染本身,同時,他們擔心親人受到感染,對親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3]。另一方面,加倍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不足的保護措施及被孤立感,都對他們的個人身心健康產生重要影響[4]。但目前國內外大多數關于新冠肺炎流行對醫務人員的研究著重于通過專業的精神心理量表來衡量醫務人員心理困擾程度,而探究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響的研究較少,更遑論形成專業的量表對其進行整體客觀的評估,而這對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醫務人員卻是至關重要的。本研究按照規范的量表編制原則和要求,運用心理測量學有關技術,旨在研發具有良好信效度、簡便實用的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從而更好地評估疫情對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的影響。
2021年3月采用方便抽樣法,面向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會員(隸屬于廣東省不同地區不同層級的醫院)及周邊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汕頭市中心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抽取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包括醫生、護士、公共衛生醫生和行政管理人員。本研究經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獲得所有調查對象的知情同意,并確保參與者匿名。通過問卷星在線平臺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600份問卷,實際收回550份問卷,問卷回收率為91.67%。其中,有效問卷為519份,無效問卷為31份,問卷有效率為94.36%。
1.2.1 構建及篩選條目池經過文獻回顧以及對目標受訪者的線上半結構式訪談,初步確定量表內容,包括:(1)標準的社會人口學特征;(2)關于工作準備程度、風險認知,以及疫情對個人、家庭和工作的影響,含5個維度31個條目。這些條目改編自Imai[5]、Nickell[6]等編制的問卷。經5名專家的2輪評議及課題組商討,共刪除有重復內容的8個條目,對4個條目的語言表述進行了修訂,形成量表初版(含5個維度23個條目)。
1.2.2 預測試2021年3月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5位醫務人員為調查對象,對初版量表進行檢驗,并根據調查對象的反饋對量表進行修改。最后確定量表第二版(5個維度23個條目)用于正式調查,并對量表的信效度進行考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數和分半信度評估量表的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評估量表的結構效度。通過各維度間Pearson相關系數,量表總分與各維度間Pearson相關系數來評估量表的內容效度。采用12項一般健康問卷(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7]及簡化版創傷后應激障礙檢查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PCL-6)[8]衡量量表的效標關聯效度。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519名調查對象中,152名(39.3%)為綜合醫院醫務人員,其中男性68名(13.1%),女性84名(16.2%)。367名(70.7%)為基層衛生保健人員,其中男性130名(25.0%),女性237名(45.7%)。118名(24.4%)所在單位為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醫院,81名(15.6%)來自非定點醫院發熱門診,229名(44.1%)擔任一般診療服務,91名(17.5%)擔任其他職責。
本量表各條目使用6分Likert量表,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賦值1~6分(其中第1~5及第19~23條目反向賦值),得分越高,說明受影響程度越大。經正態性檢驗,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各條目得分均服從正態分布,各條目得分結果如表1所示。大部分醫務人員認為自己已充分掌握新冠肺炎相關理論知識(得分為2.03±0.99)和個人防護設備的規范使用方法(得分為1.92±0.96);認可單位提供的個人防護設備能滿足醫務人員防護的需要(得分為1.98±1.07)和對此次疫情有充分的防控計劃與處置流程(得分為1.86±0.97),而且感受到深深的責任感(得分為1.80±0.95)。此外,較多醫務人員感覺到工作受影響程度較大:工作內容發生了明顯改變(得分為4.72±1.13);工作時間逐漸延長,經常加班(得分為4.19±1.34);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壓力(得分為4.56±1.26)。然而,絕大部分醫務人員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支持:感受到家庭的支持(95.7%),感受到單位的支持和保護(97.1%),感受到轄區居民的支持和贊揚(92.7%),感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護(97.6%),感受到社會公眾及媒體的支持和贊揚(95.6%)。
表1 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各條目得分(n=519,±s)
第1~5及第19~23條目反向賦值。
條目1.我已充分掌握新冠肺炎相關的理論知識2.我已充分掌握個人防護設備的規范使用方法3.工作單位提供的個人防護設備能滿足醫務人員防護的需要4.工作單位對此次疫情有充分的防控計劃與處置流程5.作為一名醫務人員,我有責任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接受可能被感染的風險6.疫情期間,我的工作量明顯增加7.疫情期間,我的工作內容發生了明顯改變8.疫情期間,我的工作時間逐漸延長,經常加班9.疫情期間,我感受到更大的工作壓力10.我的睡眠狀況較疫情發生前明顯降低11.在疫情防控期間,我常常感到精疲力竭12.周圍人會因為我工作的“高風險”,避免與我接觸13.家人和朋友擔憂我的健康14.周圍人會因為我工作的“高風險”,避免與我的家人接觸15.疫情期間,我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接觸與溝通明顯減少16.疫情期間,擔心自己在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17.疫情期間,擔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因此而死亡18.疫情期間,擔心家人或朋友因為我感染新冠肺炎19.疫情期間,我感受到家庭對我加入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20.疫情期間,我感受到單位對我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保護21.疫情期間,我感受到轄區居民對我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贊揚22.疫情期間,我感受到政府對我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保護23.疫情期間,我感受到社會公眾及媒體對我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和贊揚得分2.03±0.99 1.92±0.96 1.98±1.07 1.86±0.97 1.80±0.95 4.76±1.13 4.72±1.13 4.19±1.34 4.56±1.26 3.63±1.54 3.60±1.48 3.02±1.44 4.37±1.41 3.00±1.45 3.33±1.58 3.92±1.40 3.45±1.47 3.91±1.49 1.98±0.90 1.94±0.88 2.12±0.97 1.92±0.83 2.00±0.93
本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54,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49~0.951,提示其具有良好的信度。采用奇偶分半法將量表中單獨計分的23個條目分成奇偶兩部分,分別計算累計分,得出總量表分半信度系數是0.693,各維度分半信度系數為0.809~0.944,提示本量表分半信度較好。見表2。

表2 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的信度檢驗
2.4.1 結構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顯示量表Bartlett's球形檢驗值為9 482.043(P<0.01),KMO檢驗值為0.882(>0.50),說明適合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過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轉提取公因子,最終得到5個公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5.678%。各條目在所在維度上的載荷值為0.501~0.911(均>0.500),進入各自維度范圍內,符合理論模型。其中條目“睡眠狀況明顯降低”、“常常感到精疲力竭”在因子3、因子4上存在雙負荷的情況(在因子3、因子4上的載荷值均>0.5),予以刪除。因此,根據公因子的內容特性,將形成的5個因子命名為“準備情況”(因子1,5個條目)、“工作影響”(因子2,4個條目)、“生活影響”(因子3,3個條目)、“擔憂”(因子4,4個條目)、“受支持情況”(因子5,5個條目),共5個因子21個條目,計分方式同前。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各條目因子載荷情況見表3。

表3 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各維度的結構效度分析
2.4.2 內容效度經正態性檢驗,量表總分及各維度總分均服從正態分布,各維度間及各維度與總量表之間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準備程度、工作影響、生活影響、擔憂、受支持情況5個維度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219~0.580,各維度與量表總分呈正相關,Pearson相關系數分別為0.494、0.415、0.433、0.737、0.684,P值均<0.01,見表4。

表4 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各維度間及與總量表的Pearson相關系數
2.4.3 效標關聯效度研究結果顯示,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總分與GHQ-12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279(P<0.05),與PCL-6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507(P<0.01)。
本研究為探索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醫務人員的影響編制了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從而量化評估新冠肺炎期間醫務人員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受影響情況。作為首個將醫務人員工作生活受影響程度量化的量表,本量表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醫務人員提供了快速的整體評估框架,從而快速有效地從各個層面對醫務人員進行援助,為改善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提供支持。
本量表采用Cronbach's α系數和分半信度來評估問卷的可靠性。調查結果顯示,量表總體的Cronbach's α系數為 0.854,各維度的 Cronbach's α系數為0.849~0.951,均大于0.7的標準,表明量表整體的內部一致性良好,條目均能夠反映醫務人員工作生活影響這一主題。其總體分半信度為0.693,各維度的分半信度分別為0.809~0.944,可認為本量表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與穩定性,達到了量表信度計量學評價標準。
量表的效度檢驗采用結構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內容效度和效標關聯效度進行評價。結構效度中,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各因子的因子負荷均在0.5以上,結合碎石圖及專業意義提取前5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5.678%,在一般接受范圍(40%)以上,同時各主成分與研究初步設定的概念框架中所要測量的內容基本保持一致,并且條目對因子的歸屬也與研究的設定基本保持一致。本量表雖然各維度間相關性較弱,但各維度與量表總分相關性中等或較強,可認為本量表的內容效度尚可。效標關聯效度需要通過評價“金標準”與該量表測量結果的相關性來表明。本研究采用GHQ-12及PCL-6量表作為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的效標指標。正如預期的那樣,我們發現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總分與GHQ-12總分、PCL-6總分呈正相關,表明工作生活受影響程度越深,醫務人員所遭受的心理困擾越大。本研究發現,受訪醫務人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認為自己有充分的準備以及受到較大的支持,這可能是因為本研究是在新冠疫情暴發1年后進行的,盡管新冠肺炎在中國各地仍有小范圍的流行,但由于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了解愈發深入、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各醫療單位對新冠肺炎疫情有良好的應對措施及準備,以及民眾及社會各界對醫務人員有了更高的理解與信任,這些都減輕了疫情對醫務人員的負面影響。
本研究采用GHQ-12量表以評估醫務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幾十年來,GHQ-12量表在應用研究和臨床實踐中一直主導著心理健康篩查,最初是為了評估英國全科醫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而開發的,GHQ-12量表現已在世界各地的大量研究中得到改編和使用。它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其跨文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已得到徹底評估[7]。同時,我們引入了PCL-6(簡化版)量表以得出疫情對受訪者的持續心理影響。PCL量表是一種公認的行之有效的創傷后應激障礙癥狀自我報告測量工具,具有良好的心理測量學特性,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9]。Lang等[10]編制的PCL-6(簡化版)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完整版PCL量表作為臨床篩查工具,是臨床篩查創傷后應激障礙的便利工具。
本研究通過網絡招募受訪者,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優勢。歧視和污名化是醫務人員在疫情期間的困擾[11],因此,在面對面訪談中,部分受訪者可能會避免提及自己受影響的情況,以避免“雙重污名”的現象,網絡調查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這個問題;同時,本研究重點關注廣東省醫務人員工作生活受影響情況,受訪者來自多家醫療機構,涵蓋了綜合醫院及基層醫療機構,盡管我們的受訪者中大部分為基層人員,且多為非定點醫院,但基于中國醫療體系的金字塔結構,我們認為本研究結果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時,我們的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通過方便抽樣,采用自愿參與及自我報告的方式,這種方式可能選擇了愿意與他人分享經驗或者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的醫務人員,導致選擇偏倚的產生,可能會影響本研究中評估工作生活影響的總體分數;其次,本研究缺乏重測信度的測量,這是由于本量表調查時間處于2021年上半年,廣東疫情呈散發態勢,考慮到疫情反復對醫務人員工作生活影響以至量表信度偏移,故未進行信度重測。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在其他地區或者國家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研制的醫務人員工作生活適應性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評估急性傳染病暴發下醫務人員的工作生活受影響情況,可能有助于制定減輕疫情對醫務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等影響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