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 肖樨


10.3969/j.issn.1671-489X.2022.04.143
摘 要 基于項目建設的視角,剖析職業培訓現狀,論述政策扶持下的項目建設成效,闡明職業培訓改革的現實意義及其發展趨勢。
關鍵詞 項目建設;職業培訓;職業院校;互聯網+職業培訓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2)04-0143-03
0 引言
關于職業培訓,百度百科的詮釋是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對勞動者進行的職業能力訓練活動。職業培訓基于項目的視角,可以采用委托培訓、聯合培訓、定向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培訓方法上更強調理論與實操技術相結合,并突出技能訓練,所以有時候職業培訓也常常被稱為職業技能培訓。
1 職業培訓現狀剖析
我國作為制造大國,需要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工程,實現成為制造強國、科技強國的目標。然而,當前我國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仍然存在一些深層次結構性的矛盾,比
如:高技能人才數量不足;高技能人才的供給與企業、市場的最新需求還不完全匹配;高技能人才需求瓶頸問題亟待解決……職業培訓應著力解決這些突出的問題,大力培養高素質人才,使技能技術人才培養跟上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速度。隨著國家職業培訓相關扶持政策出臺,重點支持建設項目不斷涌現,職業培訓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2 職業培訓改革研究
2.1 職業培訓改革扶持政策
我國職業培訓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國家出臺系列政策法規,支持和資助職業培訓發展,從《就業訓練規定》《企業職工培訓規定》及勞動預備制度試點,到實施開展“‘三年千萬再就業培訓計劃”“5+1計劃行動”。2010年提出“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2011年全面開啟高技能人才培養實施計劃、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任務,加強“企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逐步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整體提升勞動者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2017年公布《國家職業資格目錄》,2018年提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315工程”,并提出實施“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2019年頒布《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啟動“1+X”證書試點。2020年實施“職業技能提升攻堅行動”,開展百萬青年技能培訓。2021年印發《關于加強新職業培訓工作的通知》,并大力推行職業培訓券的發放和使用。近年來,職業培訓改革的扶持政策不斷完善,職業培訓規模質量不斷提升、重點培訓項目建設不斷推進[1]、培訓激勵獎勵機制逐步健全。
2.2 職業培訓重點項目建設
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變革、職業轉型發展等對于職業培訓的形式、內容、目標、途徑、范圍提出新的要求,基于重點項目建設的職業培訓改革與創新成為發展必經之路。全國各地均在探索并實施職業培訓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強,資金投入逐年增加,重點項目建設環境氛圍濃厚;重點項目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地區人才需求、區域文化特色、教育資源優勢、職業培訓需求高度契合,職業培訓得到迅猛發展。近年來開展職業培訓重點項目的載體主要有技工院校等職業院校、行業企業(集團)、社會培訓機構等[1]。
2.2.1 職業院校開展的重點項目建設 技工院校等職業院校借鑒國際經驗,全面開展職業培訓提升職業教育適應能力[2],與企業相互支持、共同發展,成為開展職業培訓的重要載體。職業院校積極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訂單式培養、定向委培等針對職業崗位的校企合作項目,積極開展特色職業培訓、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新創業培訓,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深化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更加重視職業素質培養,重視職業技能培訓;真正實現基于產業發展調整專業設置、基于職業活動完善課程學習、基于職業要求優化教學活動,從而縮小專業學習與職業活動的差距,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教育結合起來,滿足社會對高層次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肩負起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職責。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低端單一操作技能人才需求下降,如何緊密對接行業企業及社會需求,積極開展職業培訓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技工教育優勢,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如何通過重點項目建設,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水平,擴大職業素質范圍,提升職業適應能力?如何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專業設置及教學活動,突出職業能力培養,依托重點項目建設(見圖1),充分發揮大師引領作用,創新技師(高級技師)研修,引進高端職業培訓,打造集技工教育、公共實訓、技師研修、競賽集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職業院校培訓建設項目[3],多措并舉,推動職業培訓改革高質量發展?
2.2.2 企業(集團)開展的重點項目建設 企
業是勞動者技能提升的受益者,也是開展職業培訓的重要載體,支持和鼓勵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支持與技工院校共建實訓基地,鼓勵職工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鉆研崗位技能,技能大師與受訓者簽訂師徒協議,開展“導師帶徒”[4],深化企業新型學徒制;積極組織開展新員工入職、技能提升、課題攻關、技能大賽、技藝創新、帶徒傳技等形式的職業培訓,將職業培訓活動設在車間、設在班組,充分發揮與生產緊密結合的優勢。職業培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與項目(技能大師工作室、創新工作室等)建設相結合,注重與職業技能大賽相結合,注重與企業創新實踐活動、課題攻關相結合,依托技術能手、技能大師、大國工匠等高技能領軍人才獎勵激勵機制,通過開展系列項目建設(見圖2),培養更多更好的生產一線高技能人才,有效促進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落地生根。
2.2.3 社會培訓機構的重點項目建設 民辦職業培訓機構多是組織單一方向的職業資格培訓,是以考試通過或者達標為目的,注重的是證書。就業訓練中心及其他社會培訓機構以培訓具有初級職業技能水平的勞動者為主,是對求職人員再就業和上崗前所進行的職業培訓,包括從業前培訓、轉業培訓、轉崗培訓等。社會培訓機構承辦很多職業技能提升重點項目建設,政府部門也免費開辦一些職業培訓班,開展單一資格、任職資格等快捷方便的職業培訓項目。
2.3 職業培訓改革成果成效
職業培訓從來不缺少新概念、新工具,如何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下來,一定是那些在終身學習理念的指導下,能夠應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新的職業培訓模式;一定是那些注重項目質量設計、組織開展項目建設活動,注重項目管理質量的載體。基于重點項目建設的職業培訓改革取得的豐碩成果包括國家級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國家級高技能人才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公共實訓基地項目等,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極大豐富了職業培訓基礎資源,逐步完善了職業培訓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促進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及職業培訓改革的創新發展。
3 職業培訓發展趨勢
“互聯網+職業培訓”是職業培訓改革的潮流和發展方向,也是建設網絡中國、數字中國進程中職業培訓改革的必然趨勢,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而大規模開展的線上技能培訓已經開啟“互聯網+職業培訓”的新征程。如何形成對新職業快速響應培訓能力,如何充分發揮職業培訓作用,如何有效利用職業培訓資源,如何提升職業培訓質量水平,如何擴大職業培訓規模,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是職業培訓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
4 結束語
職業培訓經過幾十年的改革與發展,技工學校已形成初中高級培訓并存,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相結合,多層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職業培訓格局。國家推出的一系列重視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改革舉措推動職業培訓改革邁進“工匠人才”時代。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需要創新發展理念與發展機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應與時俱進,職業培訓應緊跟時代步伐。
參考文獻
[1] 徐艷,陳玉杰.新中國職業技能培訓70年:歷程、
經驗與趨勢[J].中國勞動,2019(11):20-31.
[2] 韓倩.職業院校開展社會培訓:路徑、困境與愿景
[J].高校后勤研究,2021(3): 66-68,74.
[3] 王吉敏.建設“六位一體”職業訓練院的實踐探索
[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9(22): 32-34.
[4] 陳茜子.朱莎莉.企業技能大師工作室運行探討[J].
科技創業,2020(10):121-123.
作者:劉新,首鋼技師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培訓;肖樨,首鋼技師學院,教研員,研究方向為教學研究(10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