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桂林
摘 要:小班額復式教學在農村非常普遍,其中也有很多優勢。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農村地域特色,提高農村小班額復式教學的效率,突破教學的困境。本篇文章論述農村小班額的實際情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究復式教育的優勢和對授課老師的要求。
關鍵詞:小班額;? 復式教學; 成因;? 困境;? 未來發展
引言
復式教學,是我國農村小學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其出現可以上溯到私塾誕生的年代,至目前仍是農村教育的常見現象。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育觀念也隨之轉變,少生優生的政策使農村學齡數量逐年減少,人們對孩子的教育高度重視,讓孩子享受優質教學資源,促使生源向城鎮中心學校流動,學生逐漸減少農村復式班呈逐年上升趨勢,構成農村小學的教育新模式。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復式教學將成為農村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現實情況
由于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向城鎮遷移,尤其是中青年在城鎮工作,導致農村學生越來越少,再加上學校的位置調整和國家的規定,師資是根據學生的數量而配備的,因此學生少的學校老師也會減少,這就導致復式教學在農村偏遠地區是必然趨勢。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落后,為了減少教育經費,學校就會讓不同年級段學生在同一間教室上課,教師的任務重、教學難度大、授課時間少、教學秩序難以維持等。當遇到極端天氣,如下冰雹、狂風暴雨時,學生還有不能按時到校的情況,還有如果趕上秋收等,學校也會放假。種種現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
二、現狀分析
1.居住位置分散
在農村,居住地點分散且偏遠,如果讓學生去城鎮上學,會給家長帶來很多不便。因此國家實行便民教育,所以很多教學點被保留了下來,但是每個年級的學生只有七八個,不具備分別授課的條件。因此,教師會讓他們聚集在一間教室進行學習,展開復式教學。
2.學生數量不足,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學生數量少,國家配備的師資力量也會大大減少。一所學校僅僅有兩三個老師,教師不僅要管理學校事務,還要教學。他們不僅要教授給學生“語數外”也要兼顧“音體美”,所以教師的壓力非常大。
3.家庭教育欠缺
小班額復式教學,學生大部分是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務工,由爺爺奶奶看管,由于爺爺奶奶文化基礎薄弱和對孩子的溺愛,缺乏家庭教育,同時也脫離配合學校教育。這樣就形成單一學校教育。所以孩子的教育重擔就全部落在教師的肩上。這樣教師一肩挑著家庭的希望,一肩挑著祖國的未來,壓力不言而喻。
三、未來發展
1.發揮優勢
由于教室里有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老師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互動,讓二年級學生幫助一年級學生學習,這樣不僅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還可以幫學生增強信心,展示學生的能力,讓各個年齡段的學生互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案例進行授課,讓高低年級學生做到最大的資源共享,例如:一個小朋友去買鉛筆,每次都是買5根,一共買了3次,請問小朋友一共買了幾根?這個題目可以讓一年級學生利用加法進行計算,二年級學生利用乘法計算,這樣也可以給一年級學生有效地引導,同時也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促進各年級段學生的進步。[1]
2.積極引導
小班額復式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灌輸式的教學,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這樣學生就不會漫無目的預習。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將容易出錯的題型重點講解,讓學生多思考,并積極引導學生,并且要跟上老師的思路,也要集中注意力去思考,并努力解決問題。在課后練習時,老師要找一些經典習題,鼓勵學生尋找多種解題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解題成果,發散學生思維。復式教學最忌諱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這樣的課堂乏味枯燥,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增加教學難度。所以老師在教學時,也要將課本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把枯燥的知識用實際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2]
3.改變教學方式
小班額復式教學對每位教師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教師在培訓時都是以一個班教學展開的。在復式教學中,老師不僅要適應傳授知識的難題,還要準備多個年級的課程,這就需要老師不斷總結經驗,合理安排時間,并把每個年級的教學內容,提前準備好。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在一個教室里幾個年級學生同時上課,難免會讓學生分心,干擾其它學生學習。為了減少干擾,老師可以在跟一個年級講課時,讓另一個年級以默讀為主或者是以書面形式進行抄寫等。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抗干擾能力,平時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來幫助學生進行訓練。當今社會,表達能力是尤為重要的,老師可以通過開展口語交際活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多表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愛。[3]
4.與實際結合
小班額復式教學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特色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老師可以將當地的特色開發成教學課程,這些課程是無差異的教材,讓各年級段的學生同時進行。例如,講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地理地貌特征。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并走出教室,走出課本。所謂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讓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例如幫助農村的爺爺奶奶打掃衛生,開展一些志愿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快樂。老師在講解地理知識時,可以帶領學生融入大自然,用課本的知識來解釋身邊的自然現象。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小班額復式教學已成定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有諸多優勢。
因此要在復式教育中進行摸索和探究,總結經驗,掌握其中的規律,發揮復式教學的優勢,克服復式教學的難關。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老師要給學生足夠的關心,提高師生友誼,增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農村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所以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老師要及時改變教學風格,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做到短時間取得高效益,確保教育教學成效之路。希望通過老師的不懈努力,能在新課改背景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好立德樹人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復式教學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完么草.民族地區小班額條件下構建互動式教學的原則[J].甘肅教育,2018(23):64.
[2]王小兵.關于農村小班額復式教學困境的探討[J].新課程導學,2021(15):29-30.
[3]朱娟,李六安.現代復式分層施教在小班額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19(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