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化雨
摘要:聲勢律動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節奏的變化,提升學生肢體協調能力,使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關鍵詞:聲勢律動小學音樂策略
聲勢律動起源于奧爾夫教學體系,它給兒童提供全面、豐富、綜合的審美體驗,深受學生喜愛。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借助聲勢律動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審美能力,對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加強學生音樂節奏感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聽到音樂時,自身的情緒會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而變化,同時肢體動作也會跟隨音樂發生改變。根據相關研究分析,生性好動、性格活潑、具有強烈的表演欲望是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而聲勢律動教學正是利用了學生的這一特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播放音樂,并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學生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感知、理解音樂,將身體作為音樂的載體,通過肢體動作將音樂表現出來。這種教學方式的實施,在滿足學生表演欲望的同時,通過肢體表達,加強了學生對音樂節奏感的掌握,并在聆聽音樂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還能改變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加深其對音樂的理解,由此提高音樂素養。
(二)激發學生創造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各方面都處于快速發展狀態。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在聲勢律動的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肢體動作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在不斷的練習和學習中逐漸豐富想象力,增強創造力,進而能夠深化對音樂的認知,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而課堂中學生能夠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最終也會促使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得以提高。
(三)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從教育心理學分析,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明顯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強,可以很好地汲取外界所傳遞的知識,同時其注意力和活動能力也在提升的重要階段。小學階段也是學生記憶形式改變和過渡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小學生多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普遍偏弱。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年齡特點,設計高效合理的教學方式和內容,運用聲勢律動教學法,引導學生以肢體動作表達自身對音樂的理解,深入感受音樂的魅力,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聲勢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應用伴奏式聲勢律動,促使學生音樂思維形成
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就是活潑好動,因此音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聲勢律動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欣賞的方式,播放一段音樂伴奏,引導學生通過聆聽音樂給出積極回應,可以使用肢體動作,也可利用身邊的物品輔助伴奏,通過敲打、滑動的聲音進行聲勢律動。這種伴奏式的聲勢律動教學,作為一種自然、原始的教學方式,更適用于小學階段的音樂起始教學,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完成對音樂的學習,這種自我表現方式,促進了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帶動感知力量的發展,使得學生逐漸明確音樂并不是一種復雜的事物,由此拉近學生和音樂之間的距離。在伴奏方面,教師可選擇的范圍較廣,可以選擇樂器,也可以選擇身邊的任何一件可以發出聲音的物品。對于小學生來說,樂器掌握難度較高,因而身邊的物品就是最好的選擇,只需要敲打即可發出聲音。例如,在教學《詩韻悠悠》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可先要求學生誦讀《長歌行》,了解音樂的節奏,并進行示范演唱,學生通過聆聽理解音樂的含義,并結合音樂節奏和韻律的特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音樂節拍的變化,由此確定漸強和漸弱節拍的起點。又如,在教學《牧童短笛》當中,教師可進行示范演奏,學生聆聽笛聲的特點和音調起伏,了解短笛這種樂器的特點,并試著說一說笛聲音樂節拍的變化有哪些。教師給予適當引導,最終確定笛聲的節奏和節拍,再進行適當延伸,說明這種樂器的演奏方式和音樂特點有哪些,學生根據音樂嘗試進行伴奏。在理解音樂節奏、含義、節拍的變化后,教師再一次播放音樂,要求學生利用物品進行伴奏,同時做出聲勢律動的動作。當然,教師也可以參與到聲勢律動中,發揮榜樣作用,當音樂開始響起,隨著音樂的變化,融合自身肢體動作和物品發出的聲音,將自身理解的音樂內涵呈現出來。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較為新穎,對音樂學習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歌詞、節奏、節拍等方面進行引導,學生自行尋找音樂的節奏感,為其提供了展現自我的機會,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感。
(二)媒體化聲勢律動,優化學生音樂體驗
多媒體在音樂教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輔助作用,尤其是在聲勢律動教學中的效果更為明顯。教師在示范演唱后,可以應用多媒體來播放音樂,并要求學生跟隨音樂進行肢體動作展示律動。例如,在教學《希臘舞曲》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希臘舞曲的背景故事和音樂發展過程,并根據畫面呈現,要求學生通過肢體動作進行學習模仿,然后設置展示環節讓學生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通過將多媒體融入到聲勢律動的教學中,可以豐富課本知識,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使課本中的音樂立體化,為學生呈現完整的音樂畫面。特別是在國外音樂的學習中,通過多媒體的優勢,對相關知識進行擴展延伸,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國外音樂探究的熱情,這對學生的音樂思維具有啟發作用,聲畫同步的教學方式還以優化學生的音樂體驗,加深音樂學習的代入感。
總之,教師始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充分借助聲勢律動的優勢,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音樂基礎和認知特點,采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在傳授學生基本音樂技能的同時激活學生的音樂思維,使其在豐富的課堂體驗中感知音樂的魅力和樂趣,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獲得音樂能力和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桂梅.論聲勢律動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農家參謀,2021(3).
[2]劉暉.“聲勢律動”原本性音樂教育對中國音樂教育的影響與啟發[J].藝術教育,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