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峰 聞一文 鄭爽
摘要: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信托公司搶灘布局綠色信托的熱情逐漸高漲,綠色信托表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行業轉型迎來新機遇。由于綠色信托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與綠色債券相比,其在規模和環境效益水平上還有較大差距。隨著我國綠色債券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綠色債券標準、激勵政策、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制度等相繼出臺,可為綠色信托發展布局提供有益參考。建議借鑒綠色債券市場經驗,通過構建標準體系、完善統計機制、健全信息披露、創建激勵機制,助力綠色信托市場發展。
關鍵詞:綠色債券 綠色信托 信息披露 標準體系
實現“雙碳”目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作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托業開展綠色信托既符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是回歸本源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之一。在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信托公司搶灘布局綠色信托的熱情逐漸高漲,綠色信托表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但總體而言,綠色信托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尚處于探索蓄勢階段,與綠色債券相比,其整體規模和環境效益水平還有較大差距。本文借鑒綠色債券市場經驗,對完善我國綠色信托體系提出建議,以期促進綠色信托在這場由低碳引領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綠色低碳發展提速,綠色金融面臨新階段
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我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全面提速。監管部門深入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踐,引導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的政策工具頻頻出臺。綠色金融發展迅猛,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產品不斷豐富,特別是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業務增長較快,存量余額均居世界前列。但當前綠色金融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
一是有效供給仍然不足。“雙碳”目標帶來了大量的資金需求,不同研究機構對未來30~40年間實現碳中和目標所需新增投資需求進行了不同口徑的測算,結果均高達百萬億元。與巨大的投資需求相比,目前綠色金融供給遠遠不夠。
二是金融資源分布不夠均衡。如果將企業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熟期和轉型期,則目前綠色金融資源對接成熟期企業較多,初創期、轉型期企業得到的金融支持仍不夠。
三是綠色金融產品不夠多元化。綠色信貸在綠色金融市場上處于絕對地位,在綠色金融融資規模中的占比超過90%。綠色債券規模居第二位,已成為除綠色信貸之外最重要的綠色金融產品。而其他金融產品(如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托等相關產品)的數量和規模仍然很小,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難以滿足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針對綠色金融發展面臨的上述問題,信托業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發揮信托架構靈活、跨多個金融市場的優勢,運用綠色信貸、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等多樣化金融工具及服務,引導社會資金向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領域流動和集聚。
綠色信托蓬勃發展,行業轉型迎來新機遇
近年來,信托公司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優化公司組織架構。多家信托公司主動調整公司戰略布局,增設綠色信托業務部并加大專業人員投入;制定綠色信托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持續提升綠色信托展業的專業性;拓展綠色信托與碳信托研究,發布綠色信托主題報告,為綠色信托業務發展與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隨著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信托公司在實際業務中逐步探索將ESG納入經營理念之中,探索搭建ESG責任評價體系,優先選擇在ESG方面表現優異的市場主體,在投前、投中和投后管理的各個環節持續將項目環境效益等因素作為考量指標。目前,綠色信托保持高速發展態勢。根據中國信托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末綠色信托存續資產規模為3592.82億元,同比增長7.1%;存續項目數量為888個,同比增長6.73%。
目前,信托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主要有以下幾種業務模式:
一是綠色信托貸款。綠色信托貸款是目前信托行業服務綠色產業最主要的業務模式,其主要是與綠色產業相關企業合作,募集資金為其發放貸款。資金主要用于支持節能減排、生態保護、環境污染治理、清潔能源以及循環經濟等綠色產業的發展。例如重慶信托設立的“重慶信托·恒瑞4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用于太陽能光伏電站開發等。
二是綠色資產證券化業務。綠色資產證券化包括綠色資產支持票據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前者是指綠色環保型企業以應收賬款等為基礎,通過信托計劃在銀行間市場發行資產支持票據為企業募集資金;后者是指以商業銀行綠色信貸資產為基礎資產,通過信托計劃在銀行間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募集資金。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可盤活環保企業存量資產或銀行信貸資產,提高資金運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例如,英大信托設立的“國網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綠色資產支持商業票據(碳中和債)”。
三是綠色股權投資。與債權投資相比,股權投資的期限一般更長,更關注項目未來收益,投資風險相對較高,特別是對于處于初創階段的綠色企業,較難直接獲得綠色信貸支持,而股權投資則是更合適的資金支持方式。例如,重慶信托設立的“重慶信托·國壽青海黃河債轉股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資金用于對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增資。
四是綠色(公益)慈善信托。綠色慈善信托是指面向社會公眾,以公益信托的方式推動綠色公益事業發展的信托業務類型。信托公司設立慈善信托助力綠色產業,通過“綠色+公益(慈善)”,可以增強慈善資金“造血”和慈善項目可持續運作能力,促進我國慈善事業及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例如,中航信托就綠色生態保護設立的“中航信托·綠色生態慈善信托”等。
業務創新仍存瓶頸,綠色信托仍存挑戰
雖然我國綠色信托表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發展潛力巨大,但由于其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綠色信托標準化發展尚不成熟,仍處在摸索蓄勢階段。當前,綠色信托發展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綠色信托認定標準亟待完善。發展綠色信托,首先需要界定哪些經濟活動屬于“綠色”。目前,在綠色信托標準認定方面,只有中國信托業協會于2019年發布的《綠色信托指引》對其進行原則性規定,尚無具體的配套支持政策。在綠色信托認定標準和流程、募集資金投向、披露評價等方面均有細化空間。綠色信托產品標準體系的缺乏不僅使得監管部門對信托公司綠色信托業務的監管工作存在較大難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托公司綠色信托業務的規模化、規范化發展。56C1D5C0-D52A-44B6-9D4F-343E916292E5
二是綠色信托數據統計口徑有待健全。準確、及時地對綠色信托業務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為監管部門制定綠色信托政策提供依據,讓社會公眾及時了解綠色信托業務。目前行業內尚無統一的綠色信托業務統計口徑,雖然市場上有一些機構統計綠色信托數據,但其頻度和詳細程度均遠不能滿足行業了解綠色信托發展的實際需求,其統計結果也不盡相同。
三是綠色信托信息披露和評價機制有待完善。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有效的信息披露尤其是對所持有資產的綠色程度和環境影響進行動態披露,是提高綠色金融市場透明度和影響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助力各方做好環境風險管理、履行社會責任的需要。在綠色信托方面,《綠色信托指引》對信托公司開展綠色信托自評估、信息披露等內容進行了原則性規定,但對具體的評價內容、方式并未提及。此外,與其他信托業務相比,綠色項目通常建設周期較長、運營成本較高、投資收益不高,且尚無相應的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信托發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債券經驗賦予新思考
自2015年國內綠色債券提出以來,在各級政府部門及金融監管機構的推動下,我國綠色債券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綠色債券標準、激勵政策、信息披露和風險管理制度等相繼出臺,可為綠色信托發展布局提供有益參考。
一是實現了綠色債券標準統一。我國綠色債券政策主要由“自上而下”推動形成。2015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將發展綠色債券市場作為重要內容,初步建立了我國綠色債券發展的頂層設計。此后,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等分別發布了針對綠色債券細分品種的文件,為綠色債券發展提供了更具體的政策支持體系。2021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聯合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目前,證監會、上交所、深交所、交易商協會均以此文件為標準,實現了綠色項目界定標準的統一,有效降低了綠色債券發行、交易和管理成本。
二是統計應用制度較為完整。綠色債券因發行市場不同,涉及多個細分品類。在統計上,由各監管條線進行分類管理,在此基礎上借助行業基礎設施的力量,進行綠色債券標識、統計和指數編制等應用。例如,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持續開展綠色債券市場研究,按季通報綠色債券市場情況,編發系列綠色債券指數,作為投資此類債券的業績比較基準和投資跟蹤標的。而在綠色債券持有量的統計上,采用登記托管機構(包括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統計數據,為監管層面逐步完善綠色債券評價體系提供了依據。
三是信息披露機制日益完善。在信息披露方面,綠色債券主要管理部門、自律組織對綠色債券發行、存續期間的信息披露頻率、渠道、內容都有基本規定,而且鼓勵第三方認證評估機構對債券發行及債券存續期支持綠色項目發展和環境效益影響等進行評估。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在《關于加強綠色金融債券存續期監督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中明確了發行人應定期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交易商協會發布《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業務指引》,對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披露提出了具體要求。
四是正向激勵措施不斷豐富。在綠色債券市場發展初期,各級政府及監管機構不斷釋放鼓勵、支持綠色債券發展的政策信號。隨著綠色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相關部門開始針對綠色債券進一步推出實質性的便利措施及財務激勵政策,包括提供財政貼息、稅收優惠、風險補償等措施,降低綠色債券發行成本;簡化綠色債券發行審批流程,提高發行效率。
完善機制,綠色信托譜新篇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構建標準體系。《綠色信托指引》已經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建議有關部門結合行業資源稟賦和業務開展情況,加快制定包括綠色信托業務分類標準、數據標準、登記標準等在內的標準體系,為綠色信托業務發展提供制度保障。近期,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監管部門正在醞釀推進信托業務分類改革,建議綜合考慮綠色信托等特定業務的現有展業模式,引導信托公司根據資源稟賦差異化發展,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更好地支持綠色產業發展。
二是完善統計機制,反映業務實效。構建適當的統計指標體系,推進數據借助電子化系統報送,以利于監管部門及時、準確地獲得綠色信托業務相關統計監測信息。建議發揮基礎設施平臺功能,依托現有的信托產品登記系統,對綠色信托業務進行標識、統計,使每一筆綠色信托業務都能實現電子化、全流程跟蹤。
三是健全信息披露,推動規范發展。建議監管層面出臺針對綠色信托的信息披露制度,就信息披露內容、格式、試點等進行規定。從綠色債券市場披露情況看,第三方認證評估報告在綠色債券環境效益評估方面發揮了較好的補充作用,可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的專業性,規范第三方認證評估內容,對發行人、投資者起到更好的監督和指引作用。此外,可以依托基礎設施平臺,打造綠色信托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綜合服務平臺,加強對相關數據的收集和共享。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創建激勵機制。我國綠色信托尚處于起步階段,綠色信托也屬于新生事物,促進綠色信托的發展需要政府部門、監管部門和市場機構共同努力。一方面,可考慮為綠色信托提供財政支持、稅收減免、監管考核評級傾斜等政策支持,降低綠色項目的投資風險,增強綠色信托展業動力;另一方面,應加強綠色信托及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的宣傳推廣,提高社會責任意識,提高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促進綠色信托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商瑾,馬賽. 2021年綠色債券市場運行情況報告[J].債券,2022(2):49-56.
[2]孫良濤.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創新實踐與發展對策[J].金融市場研究,2018(2):74-82.
[3]袁田,劉珺潔,毛艷瓊,等.綠色信托研究[C].信托業2018年專題研究報告,2018:206-207.
[4]《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編寫組.綠色金融發展及“十四五”展望[J].中國金融,2021(8):12-14.
作者: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
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信托登記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唐潔瓏 印穎56C1D5C0-D52A-44B6-9D4F-343E916292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