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蓮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學生需掌握的基礎學科之一,該學科與其他學科存在著緊密的聯系,且學生了解更多語文內容,可以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以往我國教學形式主要為應試教育,學生進行學習主要為了應付考試,且語文作業常是依據考試卷進行設計。此種情況下,教師為學生設計的語文作業,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需結合最新的教育理念分析作業設計的不足,并制定合理的干預措施,以此發揮語文作業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放性課后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2)21-0062-04
語文作業設計作為教學活動的延伸以及補充,教師設計的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科學,會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但是,由于多種因素所致,小學語文設計存在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等問題。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合理的語文作業,以此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措施展開分析,以期為教師提供教學意見。
一、 小學語文設計開放性作業的作用
(一)提升自信心
學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致使學生的學習情況顯著不同。既往教學過程中,教師常采用“填鴨式”教學。此種背景下,因學生的水平差異,無法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干預。即會出現學習較好的學生認為作業過于簡單,沒有挑戰性;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則認為作業很難,挫傷學習積極度。而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給每個學生設計適合他的開放性作業,可以讓學生發現作業具有挑戰性,并良好完成作業,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信心。
(二)改變局限性
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多為書面作業,學生可以在課堂內完成。此種情況下,學生只知道做作業,無法充分了解作業的真實作用,更不能將其靈活應用于實際生活。而教師設計開放性作業,可以讓學生貼合實際生活,只有親身感受,才能完成作業,以此改變傳統作業的局限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 學校語文課程中設計開放性作業的原則
(一)注重作業趣味性
開放性作業形式盡管多樣,但如果缺乏趣味性,則無法調動學生的興趣愛好,無法實現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目的。所以,教師在設計開放性作業時,需根據學生的特征,強調作業的趣味性,使學生快樂地完成作業,從而提升開放性作業的作用。比如,教師在布置學生日記作業的時候,為避免學生將日記寫成流水賬。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觀看在回家路上發現的趣事,并以日記形式記錄,在設計趣味作業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注重作業層次性
教師設計開放性作業時,不僅需強調作業的開放性,還需重視作業的層次性。教師需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喜好和特點,選取適合的作業,以此實現分層設計的作用。教師需讓每個學生按照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選擇性地完成作業,滿足不同能力差異上的分層發展。此種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快樂的感受和高效的成長。比如,在設計三年級部編版教材《花的學校》作業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設計,讓其自由選擇繪畫、照相或者文字等方式完成作業,促使學生高效成長。
(三)注重作業實踐性
教師設計開放性作業時,需強調實踐性。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親自感受,可以將教材內重要知識點和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結合,進而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在布置部編版一年級上《四季》作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去過的旅游名勝景區,模仿課文完成作業,使學生以親身感受為基點,更進一步地了解課文中的知識內涵。
三、 小學語文開放性課后作業設計措施
(一)結合教材設置操作性作業
教師讓學生動手作業的學習過程,其實質上就是學生進行手、眼、腦等各種感官協同教學活動的學習過程。此種情況,不但可以讓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有趣、活躍,還可以使其充分掌握知識點,并靈活應用。
演示:課本中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可通過課本劇演示,重現課文情景,并表現角色的性格特點,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并增進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如教學小學部編版二年級上《曹沖稱象》時,即可由學校教師以小隊為單元演示課本劇。
繪畫:由于學生大多愛好美術,教師依據學校課本的特色,在學完課文內容后,讓學生通過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歷,用畫筆來描寫課文具體內容,學生的興致必定很高漲。
制作:在掌握所有的課文內容后,可以讓每個學生針對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一個小制作,既可增進每個學生對課文結構內涵的認識與內化,而且也可訓練每個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創造性思維等。如學習小學部編版三年級上《美麗的小興安嶺》后,可以讓每個學生用橡皮泥制作相關景色。
實踐:在學習過某些實踐性較強、易于運用的課文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加以實踐,以便于科學地理解課文。如學習完小學部編版二年級上《曹沖稱象》后,教師還可讓學生動手做實踐,以檢驗課文學習的方法。
說明:學校語文課本收錄了大批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作品,以及葉脈生動清晰的游覽記和言簡意賅的論說文章。比如,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后,由學生擔任解說員,并對主要內容進行調整次序、替換詞語、穿插內容等多種形式的重新整合后給同學們講述,一定可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調解:部分課文中還可能讓學生做一回“實習”的解調員。比如,講解小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將相和》時,教師可以虛構如下的情景:假設當時藺相如因避閃不及而和廉頗相遇,廉頗必然會大發雷霆,事情出現了僵局,你能勸勸廉頗嗎?指導學生從藺相如升官的原因、同心的必要性及廉頗在趙王心目中的地位等幾個方面勸慰廉頗。
辯論:通過爭辯,學生不但能夠明白事理,還能提高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如教學小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口語交際《意見不同怎么辦》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思考,并根據不同想法分為正、反兩方,讓學生對其進行辯解,以此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推銷:這是一種很時尚的話題,教師需對其深入研究,進而發現語文課本中銷售活動因素。對訓練學生的銷售意識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制定合理的作業內容。如學完小學部編版五年級上口語交際《請你支持我》后,教師需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自擬想要銷售的商品,以模擬銷售員的口吻進行模擬銷售活動,進而獲取他人的支持。
(二)設計趣味化開放性課后作業
以往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采用過語文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但是,傳統游戲教學的形式較為枯燥,致使教學課堂的效率不佳,且教學游戲的模式較為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種情況下,學生感受不到新鮮感,且學生不愿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致使課堂教學的效率較低。此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設計趣味性課后作業,創新以往的作業設計,創建更多學生感興趣的趣味作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后作業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作業時,需融合趣味性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小學語文教材內蘊含豐富的教學知識,這些知識是日常生活內十分多見的內容。所以,小學教師創建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選擇貼合日常生活的游戲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程度。
比如,教師在講解識字時,可以為學生設置這一練習內容:“將你喜歡的東西畫出來,并在上方標注。”學生在此種模式下,可以將花、鳥、樹等進行描繪,并在上方標注拼音,隨后寫上漢字。當學生完成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制作的內容掛在黑板上,并讓學生講解,以此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還能發散學生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當教師在講解故事性較強的內容時,可以選擇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對內容產生興趣,充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隨后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比如,教師講解小學部編版二年級上《大禹治水》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觀看這一寓言故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教師還需讓學生查找類似的寓言故事,讓學生思考故事的主旨是什么,引導學生分散思維。
(三)針對學生情況設計針對性作業
教師布置設計作業的時候,不提倡一刀切、齊步走等方法,需了解學生智力存在的差異,給予學生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根據自身能力水平完成。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可以發現學生的身心發展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因人而異設計作業,給予不同等級學生合理的發展空間。教師布置語文設計的時候,需設計針對性的作業,主要分補差、抓中、提優三個層次。教師在選擇作業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作業,選擇適合學生能力的作業,以此實現減負的目標,鞏固學生的知識內容。
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閃光點,故老師可針對各個學員的不同特征設計布置針對性教學作業,其教學內容、表現形式更為多姿多彩。如講解部編版三年級上《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興趣愛好,調動每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每位學員的創造性思想,投其所好,設計出針對性的課后作業:①若同學喜歡閱讀,則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大自然的相關文章閱讀。②如果學生喜歡作文,則可以寫讀后感。③喜歡朗讀的學生,則可以選擇合適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出來。④喜歡畫畫的學生,則可以將大自然的聲音繪畫出來。⑤喜歡歌唱的學生,可以與家長共同創作歌曲,并將其演唱給大家聽。⑥喜歡研究的學生,可針對大自然的聲音展開深入研究。教師通過為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可以將歌曲、美術等內容結合到一起,隨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作業。
(四)貼合生活設計體驗性作業
1. 結合學校生活
教師可以利用學校內的圖書館,擴大每個學生的閱讀數量,努力做到“五個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每日誦讀一篇古詩詞文、文學名人名言、童話故事、寓言、文學優秀作品。教師需延伸學生展開學習的文化陣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平臺。比如,教師組織班級學生舉辦手抄報教學活動,由每個學生自己動筆采訪撰寫文稿,隨后審編、設計版面。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撰寫花壇苗木基地的管護公約,并書寫各類花木的說明標牌等。在每周晨讀進行“一分鐘講話”教學活動時,將自己發現、想到的內容,當眾演說,以此提高每個學生的口語綜合能力。
2. 結合家庭生活
教師需利用家庭教育合理構建學生、家庭教育雙向交流的模式,讓父母給學生提供實際的就業機會,教師及時針對學生進行抽查,推動家園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教師可以讓學生當父母的“秘書”,主要職責是給父母寫家庭檔案、記經濟收支賬、書寫信函、寫春聯、編寫家中大事記等。每逢母親節、父親節、父母生日等可隨意給學生布置些表現情感的小作業。
3. 結合社會生活
每逢學校假期,教師可以建議學生與家長出去旅行或出游,讓學生做社會調研,并組織自己喜歡的興趣小組進行活動。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模擬商店促銷,推銷商品。同時,教師還可為某一種社會現象進行道德評議。教師可以隨意設計布置幾個很有意思的家庭作業,如在端午節到來之際,為了讓學生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可以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收集、摘抄屈原的詩歌并加以欣賞,熟悉端午節各地的生活習俗,甚至親自動手包粽子、制香囊等,以表示對著名詩人屈原的敬仰與紀念之情。
(五)滿足減負要求設計課后作業
很多小學語文老師會布置較多的課后作業,但實際上其中一定比重的內容已被學生所熟悉,練習內容屬于重復性質。學生往往對這樣的家庭作業比較抵觸,從而耗費了老師珍貴的課堂教學時光,也加大了學生的壓力。針對此類現象,老師必須做出更深入的反思,特別是針對不科學合理的作業布置方法,也必須加以完善與優化,讓課后作業能對學生的復習與鞏固起到更大的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效果。同時,因小學語文的教育目標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的復習思想,以促進對其發散思維的培養,從而更好地掌握其所必須掌握的有關知識點。小學生語文作業是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老師應充分運用這一手段,對學生展開啟發式教育,并指導其學習的思路,協助學生完成無法自行解決的題目,從而充分發揮小學生語文作業的有效性功能。
因此,老師在語文課程中,首先對需要開展課外復習訓練的教學內容范疇進行方向確定、重點突出,明確教學內容主要根據這一章節的課程目標與重難點。同時,教師還需根據課堂中收集的反饋信息,結合當堂測試結果,逐步確定學生在這一章節的語文復習中還存在著什么薄弱環節,把細微環節的訓練內容當作重點,并采用這樣的方法逐步確定家庭作業設計要求的范疇和題型,以提高家庭作業設計要求的針對性。此外,老師還要在小學語文課外作業教學設計中,從嚴確保學生作業量適度。老師在學生作業內容方面仔細甄別、精挑細選,并根據課本、教輔資源,以及通過網絡搜索,確定較為合理的練習題型和內容,以體現學生作業的精練與優化。
四、 結語
綜上,教師為學生布置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點,還可以強化學生的知識理解,讓學生完成知識內化,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保證素質教學的充分落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明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結合最新教育理念設計合理的語文作業,讓學生應用多種形式,完成教師設置的語文作業,顯著提升作業完成的有效性。同時,有效的語文作業還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作業空間,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李耀偉.學生素質化角度下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設計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上旬,2021(1):50.
[2]王珊.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的創新設計[J].語文天地,2020(6):79-80.
[3]何連英.如何通過作業布置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J].散文百家·國學教育,2019.
[4]張燕.學生素質化角度下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設計的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19(3):63-64.
[5]黃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設計探討[J].語文課內外,2019(26):312.
[6]張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淺談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設計[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2):114.
[7]王文輝.從新課程開放視角談談小學語文作業設計[C]∥2020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研討會年會論文集(二),2020.
[8]程建新.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的設計與開發[J].知識窗,2019(20):64.
[9]張寧.小學語文開放性作業的內容特點[J].愛情婚姻家庭:教育觀察,2020(11):125.
[10]湯天寶.淺議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開放性”[J].新作文:教研,20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