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金龍 李獻麗 侯舟波

摘要:學業預警和幫扶機制是高職院校學業情況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校的學業預警機制存在參考依據單一、滯后性強、預警方式傳統、幫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該文提出了建立線上學業預警平臺、完善幫扶小組結構、建立反饋機制等相關改進建議。
關鍵詞:學業預警;幫扶;反饋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15-0133-02
1 引言
“學業預警”是由江西理工大學在2007年提出的一種監督管理制度,學校對學習推進過程中缺課達到一定數量、掛科課程數接近學籍處理標準的學業不佳學生發出預先警示、教育,并將“學業預警書”發給家長以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1]。早期的學業預警機制,根據不同階段可分為期初預警、期中預警和期末預警;根據類型可分為學業警示、學業警告、留級、延期畢業四種[2]。
近年來,隨著高職百萬擴招政策的提出和實施,高考率取率持續提升,高職高專批次錄取的最低控制線呈現下降趨勢[3]。高職院校在校生的理論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積極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通過三年學習,無法達到畢業要求的學困生數量逐年增加。因此,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學業預警機制,及時引起學困生對學業問題的重視,協同家長幫其找到問題根源,并提供相應的幫扶措施,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質量、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畢業率的提升都會產生積極作用。本文以我校的學業預警機制為研究對象,總結了當前模式下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改進建議。
2學業預警制度存在問題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學生管理體系中都有采用學業預警機制,其模式大同小異,基本都是以江西理工大學為模板,結合本校的實際學生、教學情況做相應的調整和改進,如完善學業預警內容[4],重新界定和細分預警等級[5],結合混合式教學的優化[6]等。
在我校的學生手冊中對學業預警相關指標也有明確規定,部分內容如下:一學年中的第一學期必修課(含實踐教學環節)不及格課程(經補考后)達10學分或一學年中不及格課程(經補考后)達15學分者,給予書面學業警告。
隨著,學校對學困生的關注程度和對其提供幫扶工作重視程度的不斷增加,學業預警機制的實施已取得了切實效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顯著問題,有待進一步改善。
2.1參考依據單一
學習是學生的責任和義務,成績是學生學業情況的最直觀體現。當前,大部分院校所使用的學業預警機制都是通過比較期末考試掛科門數、學期獲得學分數等指標與設定閾值的對比來決定是否發出學業預警以及預警的等級。但是,成績只是學生在經歷整個學習過程后的一個結果,并不能全面地體現教與學這個復雜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2.2滯后性強
學業預警的關鍵是“預防”,要盡早地發現學困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可能存在問題?,F行模式下,預警只有在出現大量掛科或因其他問題可能影響正常畢業的前提下才會發出,而不是在不良狀況剛開始萌芽時立刻發出,錯過了最佳糾正實際。學生和家長接到預警時,事情已經比較嚴重,學生對之前的行為也已經無能為力了。所以“預”僅僅是相對于畢業而言的,具有很強的滯后性。
2.3預警方式傳統
教務管理部門一般會每學期或定期對學生的學業情況進行一次統計,當學困生達到學業預警指標后,學校會以書面的形式對本人和家長提出預警。這種形式導致警示信號是階段性發出的,家長在其他時間點很難獲取孩子在校學習情況的相關信息;學生在實施補考、獲得證書學分等補救措施后也無法直觀地得知自己是否仍處于預警狀態,以及預警等級是否降低。
2.4幫扶機制不完善
幫助學困生解決困難,順利完成學業是學業預警的最終目的。很多院校往往具有完備的警示環節,而后續的幫扶機制卻無法滿足要求,這是影響學業預警機制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校的幫扶工作主要以班主任、輔導員以及任課教師的談心交流、課程輔導為主,缺乏專業的心理咨詢和疏導。此外還存在未在班中組建“朋輩幫扶”學習小組;忽略了優秀校友對學生的榜樣引領作用;家校合作水平較低等問題。
3 學業預警改進建議
3.1建立線上學業預警平臺
數字校園時代,學生每天在校的各種活動包括課上考勤,師生互動、圖書借閱、線上學習,一卡通消費等都會產生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具有量大、復雜、多變的特點,但是它們卻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情況。不過,目前學校的教務管理平臺、線上學習平臺以及一卡通平臺等均處于獨立運行狀態。因此,采用大數據處理思想,建立線上學業預警平臺,將各平臺數據進行整合,實時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成績、學習態度等學業狀況,協助教務管理部門完成學困生學業預警等級劃分,并提供線上查詢等功能。學業預警平臺主要由預警模塊和查詢模塊組成,如圖1所示。
預警模塊利用往屆畢業生數據和畢業情況作為訓練集對數據挖掘模型(如BP神經網絡、支持向量機、支持回歸機等)進行訓練,得到具有較強魯棒性的學業預警模型,再根據在校生相關數據指標,輸出相應的學業預警等級,并將預警信息通過平臺發送至學生和家長的移動端。
查詢模塊可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學業情況查詢通道。用戶可通過該平臺查詢大學期間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安排、已學課程成績、已獲學分、考證情況、本學期課程曠缺課數、作業提交情況以及學業預警狀況和等級等。對于學生,可直觀了解畢業需要滿足的各項要求以及自身與該要求之間的差距,以便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對于家長,可實時掌握孩子在校的各種表現,以便當學生出現學習態度滑坡現象時可以督促,省去了通過老師來聯系家長的中間環節;對于學困生,學業預警等級會隨著各項指標的達標逐漸降級直至解除預警,這種及時反饋是對其努力的肯定,對于學困生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的建立是非常有利的。
3.2完善幫扶小組結構
建立包括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心理輔導教師、學優生、優秀校友及學生家長在內的幫扶小組成員庫。根據學業困難學生的問題根源對其進行分類,如學習態度差、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差、目標不明確等,再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組建幫扶小組,并研究相應的幫扶措施。如學生學習態度較差的主要成因是其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主動性、自律性不夠,幫扶小組中必須配備心理教師和學生家長,定期對其進行心理輔導和督促,以端正其態度,提高學習積極性。而對于目標不明確的學生群體,他們對自己的專業不夠了解,對畢業后的職業生涯沒有明確的規劃,所以幫扶小組可邀請優秀校友加入,通過校友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發揮榜樣的力量,可引發學生都未來的思考,激發對專業的興趣,堅定對職業的信仰。
3.3 建立反饋機制
打破以往學業預警機制的單項流程模式,加強對學業預警機制實施過程的規范化管理及對幫扶工作的監督,建立反饋機制。學生和家長在收到預警信息后需進行網上確認;幫扶小組根據學困生情況制定包括幫扶時間、幫扶內容在內的幫扶計劃,并且后續工作按計劃執行;教務管理部門動態跟蹤幫扶進度、學業改進情況以及學生反饋情況,對學業水平持續惡化的學生重新制定幫扶方案。
4 結語
學業預警和幫扶機制是高職院校學業情況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針對本校實行的學業預警機制,結合大部分院校共同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進建議:
1)建立線上學業預警平臺,利用數據挖掘模型來協助學業預警等級劃分,通過平臺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學業相關信息查詢服務;
2)完善幫扶小組結構,建立幫扶小組成員庫,根據學困生類型調整幫扶小組成員結構,有針對性地實施幫扶工作;
3)建立反饋機制,加強對學業預警和幫扶工作的監督和反饋,進一步提升幫扶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濱鑠,馮鳳麟.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多思維視角研究[J].現代交際,2018(5):46-47.
[2] 于華.大學生學業預警機制的建構研究——基于南京郵電大學的樣本[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6):45-49.
[3] 朱敏海.高職院校學業預警工作實踐探索——以蘇州市職業大學為例[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20,31(3):75-77.
[4] 王青.基于學分制的高職院校學業預警制度實踐和探索[J].黑龍江科學,2021,12(13):162-164.
[5] 陳梅花,馬寧.高職院校學困生學業預警機制研究——以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0):121-123.
[6] 姜岱琳.混合式教學背景下高校學業預警制度優化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1(5):18-21.
【通聯編輯: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