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冠疫情的不斷持續,線上教學這個新生事物已經逐步走進一線教師的日常教學,而且線上線下教學手段相結合已成為未來教學的必然。本文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角度,結合疫情環境下的線上教學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2.0工程,對信息化教學硬件設備、教師培訓、課程與設備的融合、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等多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線上教學;信息技術2.0;教育信息化
正文: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給中小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線上教育手段迅速普及。線上教學過程中,一線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教學觀念如何,都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做為一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結合疫情環境下的線上教學與現在正在推廣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提升2.0工程,我想談一下自己的意見。
1、落實信息技術提升2.0,不僅僅在于硬件建設,更在于根據教學實際做好培訓
近幾年我市在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方面的投入真的是有目共睹的,設備的更新換代也很及時。但我們還是得承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真的不是很高。問題主要出在哪里呢?硬件確實硬了,但這些設備沒有發揮出它應該發揮出的價值,使用這些設備的人員太軟了。
筆者曾經到上海市、南京市等地參觀學習,發現我市有些中小學的信息化設備要強于這些發達地區,但我們的很多最新設備發揮出的實際價值遠遠低于它應該發揮出的價值,而南方先進地區的設備盡管更新的不是很及時,但人家教師在經常性的使用這些設備,人家的設備真誠發揮出了作用。
相比而言,我市教師不會使用這些最新的信息化設備,不知道這些設備都有哪些功能。有的教師雖然知道這些設備能在哪些教學環節使用,卻沒有勇氣用或不敢放開手腳用。這直接影響了設備價值的體現。
其實各級教育部門不是沒對這些新設備的使用做過培訓。每次的新設備到位以后,教育部門都要組織設備廠家進行培訓。而且接受培訓的往往是各校的計算機教師,再由計算機教師回去進行二次培訓。問題就出在二次培訓或者二次培訓之后。計算機老師現學現賣,回去之后的二次培訓講解的未必到位,而學校的學科教師可能根本不關心這些設備和這次培訓,學完就忘記了。時間長了,包括有些學校的計算機教師都忘記了這些設備的使用方法,于是設備廠商的工程師們就成了各校的長期奶媽。
其實問題就在于培訓的力度不夠,教師們學習積極性不高。所有的設備都是越用越熟練,而我們的大多數老師都是越不用越不會用。尤其不同學科有不同學科的特點,有不同的設備使用需求,由設備廠方或信息技術教師進行的技術培訓只能講述功能使用,卻不能結合教學體驗,不能很好的切合教師教學需求。
2、僅僅有培訓是不夠的,培訓后的專項考核要及時跟上
疫情期間,由于條件的限制,導致我們的教學出現了重視知識傳授,缺乏練習和考試的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線上教學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授課效果不佳,學生的學習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該學會的沒學會。我們平常進行的信息技術培訓又何嘗不是這樣啊!培訓完了就沒有下文了,至于學沒學會,學后有沒有再熟悉操作,只有老師們自己清楚。
隨著線上教學的陸續開展,尤其2021年和2022年部分地區因疫情影響再次開展的線上教學,廣大教師們越發的注重實時的教學效果反饋,經常性的安排一些線上教學質量檢測。這既是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督促,也是教師調整教學進程的依據。
同樣,在教育信息化建設方面建立一套系統的培訓與考核制度,能夠讓各項信息技術培訓落實到人,考核有標準,有具體的考核行為和考核方式,這樣才能給教師接受新事物、新知識、新手段帶來動力,讓使用設備的人員的運用技術硬起來。
3、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注重融合
脫離教學實際,讓老師們感覺不到優勢和便捷的信息技術培訓固然不會讓老師感興趣。就我市范圍內,新設備的使用技術培訓往往都是由廠家負責,電教館和學校電教人員更多的是充當組織者或者被培訓者的角色。廠方技術人員的講解更注重硬件使用方法的介紹,軟件的功能介紹。但哪些功能更適合哪些學科的哪個教學環節、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中的哪些問題、能夠達到怎樣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用這些軟硬件時要注意什么、避免什么,這些內容才是老師們更關心、更想知道的。但這些內容別說是廠方技術人員,就是我們的計算機教師也不能講的這么細、這么到位。于是被培訓的老師們在一遍遍快速充電后放電的速度也很快,一段兒時間后,基本又回到了常態的虧電狀態。
我們應該在信息技術培訓方面更注重技術手段和學科教學的融合,這些融合不是廠家能講解到位的,需要的是我們的一線教師在深入研究和體會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出來并及時的進行推廣普及。我們也可以搞一些成功案例的示范教學活動,讓老師們親眼見識一下信息技術手段帶給課堂教學的變革。這些培訓可能是零星的、臨時的,也可能不是很全面,但它更接地氣,更能讓老師們接受。
4、要抓好骨干引領、團隊協作,發揮好領頭雁的帶動作用
一所學校的信息技術整體水平如何,與這所學校有沒有這方面的骨干教師關系很大。目前就海拉爾區而言,各種最新電化教學設備的配備基本相同,但各校的應用水平差距較大。有的學校可能硬件設施相對更硬一些,甚至還是自治區信息化教學基點校,但其信息技術運用水平很一般。究其原因,就是這所學校里沒有一位能起到引領作用的骨干教師,缺少領頭雁。
如果缺少了骨干引領,老師們就會找不到方向,偶爾一些小的技術問題可能就得不到及時解決和有效指導。沒有了技術后盾,再加上本就缺少使用新手段的信心,這勢必會導致老師們盡量避免使用新技術、新手段,畢竟傳統方式自己更熟悉,更不會出現問題。
所以,鼓勵并培養好學校的技術骨干,組建一支信息技術應用協作團隊,發揮出技術骨干的領頭雁作用,是學校信息化軟條件建設的保障條件。
結語: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小學信息技術一線教師,筆者對國家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了解的比較有限,所以提出的以上見解也許有偏頗或不當之處,在此也誠懇的歡迎各位讀者和專家提出寶貴意見。
作者簡介:石慧笛,生于1973年3月8日,男,漢族,籍貫:廣東省廣州市,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學歷,工作單位: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第三中學,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信息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