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國家萬年根本大計,伴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在過去,所有人都是在線下接受教育。互聯網滲透到教育領域之后,融合了線上線下教學,且這種教學模式成為發展趨勢。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線上線下教學相融合,對學生學習思維以及認知的構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另外線上線下教學并不完美,它們既有優勢,也有不足之處。如今的教師被要求融合線上線下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對教學活動進行精心設計,利用線上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提升學習效率,并推進信息化教育取得快速進步,從而實現教育強國。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優勢與不足
一、線上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一)線上教學的優勢
1.跨時空教學,具有靈活性。
線上教學較為靈活,且具有重復性特征。不論是誰都可以去學習課程,對時間和地點也沒有嚴格要求。憑借互聯網,師生可以不再受到時空限制,學校教育可以跨越校園界限,轉變成為開放式教育,讓更廣泛的地區受益。優秀教師的教學成果可以通過網絡在世界各地傳播。線上教育更加靈活,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便捷的條件,滿足了人們終身教育的要求,符合現代教育需求。
2.個性化教學,具有針對性。
線上教學利用了網絡信息數據庫以及交互功能。一方面,數據庫可以存儲每一位學生的完整信息,包括學習的進度、狀態以及個性資料等。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庫資料進行教學跟進。另一方面,根據存儲資料可以為不同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建議。借助網絡教學工具,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
(二)線上教學的不足
1.無法營造好氛圍,學習過程難掌控。
和此前的線下集中學習不同,線上學習并沒有學習地點要求,學習環境也發生了改變。課堂集中學習的優勢在于學習氛圍濃厚,這一點是線上學習所不具備的。學生在獨立的環境中開展線上學習,需要學生做好自律,擁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并具備學習主動性。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學生可能沒有為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可能對學習有所松懈,非常考驗學生的自覺性。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時候呈現出什么樣的狀態,教師往往不得而知,監督工作的難度明顯加大,無法在第一時間對學生進行督促。
2.受限于客觀條件,學習效果不理想。
由于部分學生居住在比較偏遠的山村,網絡設施設備運行相對較差,線上課程容易中斷,影響學習連續性;許多學生家里沒有安裝網絡,只能依靠手機數據流量學習,而線上學習需要觀看教學視頻,需要消耗大量流量,這無疑增加了學習成本。手機操作系統復雜,網絡延遲時有發生,在手機上提交作業和測試結果不便;手機屏幕較小,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觀看教學視頻,會損害學生的視力。總之,手機并不是理想的在線學習工具。
二、線下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一)線下教學的優勢
1.創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
借助集中化的線下學習環境,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討論,線下教學是真人面對面,老師可以直接與學生交流。在課堂中,老師能夠直觀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當場指導學生思考討論相關的問題,做到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
2.控制課堂人數,增加教師關注度。
線下教學學生人數相對少且固定,老師對學生的熟悉程度高,對其關注度也高于線上學習,能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做出針對性的指導。線下教學作業由老師直接監督完成,有利于學生每堂新課之前掌握上節課的知識點。
(二)線下教學的不足
1.師資情況良莠不齊。
線下教育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不同地方所享受的教育資源也有所不同,同一地方不同區域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一二線城市經濟發展較好師資更加豐富,邊遠地區經濟相對落后缺乏優秀老師。
2.空間限制比較大。
線上教學的廣泛性和靈活性使得師生需要就某一問題開展討論時,比線下教學更為方便,討論空間更大,討論時間更自由,參與討論人數更多。線下教學在空間上,只能在事先確定的地點討論學習;時間上,只能在事先商定的時間范圍內集中討論。
三、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內涵
融合線上線下教學包括兩種學習方式,一種是傳統的線下課堂學習,另一種則是利用網絡平臺在線學習。將網絡技術融入教育領域,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此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具有鮮明的教學特征:首先,在教學方式上:以網絡學習平臺為載體,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媒介,依靠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設備,實現線上線下學習與線下學習的交互學習。學習內容:按照時間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課前準備、課中教學和課后輔導。按空間分為線上和線下;按照對知識點的解析,重構,將學習分解為學習,內化和外化三個階段,全方位傳授學習內容;教學活動:強調學生和教師分別占據主要地位和主導地位。學生是設計師,問題解決者,操作員,信息收集者和學習者,而老師是指南,評估者,受訪者,信息提供者。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權重上有合理傾斜。
總之,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模式,是以網絡信息化技術為基礎,把重心放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核心是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學宗旨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培養學生創新技能作為教學切入點,更新教學理念,讓學生擁有主體地位,而教師占據主導地位,持續提升教學水平,共建共享優秀教學資源,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
四、線上與線下教學的充分融合
(一)線上教學環節
師生應形成有效的協調合作機制。在完成相關任務時,師生要積極互動以確保線下學習的質量和線上學習的順利進行。要求師生在互動平臺上完成在線培訓。在此階段,通常使用微信、云課堂、Rain課堂等平臺。此外,教師應該在應用程序平臺上建立在線答題鏈接,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直接與老師交流或提交材料。從學生的反饋中,教師可以梳理出學生遇到的問題,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對這些問題進行系統解答。學生可以從實際出發,對學習視頻進行有選擇的觀看,根據自身掌握程度調整學習進度,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
(二)線下教學環節
回顧和運用線上學習內容,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且有助于鍛煉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前總括,教師可以提煉本節課堂教學大綱,拋以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能力,組織討論。對線上學習反饋的普遍性疑惑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角度,安排集中討論探究。之后,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教學知識的復雜性相結合,發展學生的技能并運用知識還可以積累課堂經驗。教師需要確保這一階段的每個步驟的設計都遵循由淺入深以及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必須擴大知識范圍,更新知識結構,增加認知深度,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教師應對線上線下的討論情況進行結合,為學生整理出知識邏輯,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知識架構,并對知識點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合理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若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導。
采取課前線上線下教學+課中線下教學+課后線上交流和線下學生實踐探索的模式。在這種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模式下,一方面,在課堂前進行線上和線下教學,開課前三天通過在線師生交流平臺向學生發送課堂預習資料,以便學生了解討論,并保持師生之間的在線交流。向學生提出一些思考的問題;另一方面,根據課件的相關問題,學生在調查過程中獲得相關信息和查找相關問題,為課中線下教學做好準備。課后教師要布置作業要綜合考慮實際情況,而學生可以采取線上或者線下的方式提交作業。
五、總結
在“線上”和“線下”融合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線下”課堂學習中要更加重視綜合和知識點之間的連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共同理解和應用,并允許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進行完善,實踐,概括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要求教師加強自身學習,進一步對此模式探索學習,同時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潛心研究專業,勤勉踏實,努力為學生提供高質、有效、科學、實用的教學服務,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還應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可以使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教師要深入學習教科書,明確學習目標,并為學生選擇適當的教學形式。逐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教學理念,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確保學生在學習中的核心地位。
參考文獻:
[1]李小姣,萬輝,張書燕.新工科院校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分析與融合[J].教育教學論壇,2020(44):286-287.
[2]裴晉紅,武翠玲,栗學清,曹燕飛.以綜合素質為導向的“完全線上”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生命的化學,2020,40(09):58-60.
[3]王竹立.替代課堂,還是超越課堂?——關于在線教育的爭鳴與反思[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05):35-45.
[4]萬益.高校體育課“線上+線下”相結合教學模式探索[J].高教學刊,2020(30):115-118+122.
[5]陳紫天.高校線上線下融合式深度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OL].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8.
[6]孫遠強.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6):54-57
作者簡介:姓名,楊悅,性別,女,出生年月,1994.10,籍貫:海南海口,民族,漢族,職務,教師,學位,學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研究方向,單位:海口經濟學院附屬藝術學校,郵編:5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