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
摘要:中職政治課程是引導中職學生道德素養和生活態度發展的重要課程。作為政治課程教師,不只是肩負著教學工作者的使命,還要關心學生的方方面面,促進學生道德水平提升。在這些政治教學工作中,對德育的滲透是最重要的。教師不只要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重視對學生的德育引導,通過各種教育形式促進學生的道德水平的提高。本文從當前中職政治德育滲透工作面臨的問題入手,分析原因,并給出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職政治;德育;融合策略
前言:
中職教育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關鍵教育階段,其認知能力、價值體系等尚處于發展形成階段,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成熟,因此中職政治教師的德育管理和教學教育更為重要。由于政治學科具有人文性和感知性,政治教師進行德育滲透能充分發揮其優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作為政治教師更應該努力做好德育工作,注重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啟蒙并且引導中職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發展學生的道德素養,最終形成全面發展的社會型人才。
一、中職政治課程開展德育工作的現狀
(一)德育工作開展途徑較少
目前在中職學生德育工作中,教師一般采用評價法進行德育管理,少數時間用到示范法。然而,大多都是簡單刻板地講解理論知識,并不能起到深入人心的作用。與此同時,中職德育教育沒有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的意識。大部分學科教師都只會說教和批評,很難將德育的作用真正地發揮出來。所謂德育應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而不是“光打雷不下雨”地講空話。
(二)德育教育環境惡劣
當前信息時代來臨,社會處于數據大爆炸時代,中職學生能接觸到的信息環境更為復雜,中職學生德育管理面臨著巨大挑戰。中職學生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較弱,容易受到不利環境的影響,從而扭曲自身的價值觀和觀點。在這種情況下,受生育政策的影響,二孩政策全面開放,父母的家庭教育重心逐漸向學生的弟弟妹妹轉移。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縱容溺愛,不重視德育教育,讓學生畸形發展。
(三)中職政治德育管理方式不當
對于政治教師的任務,除了進行教學活動,更重要的是進行德育引導活動。讓學生接受正確的道德引導,樹立正確的德育風氣,形成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然而,很多政治教師自身就沒有很好的管理能力,且道德水平低下,無法進行正確地引導和管理。因此在選擇政治教師人選時就要注意,并且加強對政治教師德育手段的培養。
(四)德育與教學內容脫節
部分中職政治教師,雖然處在學生教育的關鍵位置,但是只注重政治學科的學習,不注重德育與書本知識的滲透。比如在學生基本道德素養的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目標,養成自尊自信的人格。這個時候就要趁機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收集不同類型的彰顯個人高尚節操的文學作品,通過閱讀朗誦,實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改變。而不是講完內容就草草了事,皆大歡喜。
二、中職德育與政治學科的融合策略
(一)以身作則,做好為人師表的榜樣作用
作為政治課程教師,首先應該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用自己的切身行為和道德風貌來作為表率,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我國的教育鼻祖孔子曾說:“身教重于言傳”。意在說明,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勝過千萬遍的說教,作為教師就要以身作則,做好為人師表的道德表率。此時學生已經開始樹立起了個人三觀,教師的潤物細無聲的表率作用,將會是影響學生三觀最終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給學生做好表率,做到言出必行,完成對學生的承諾。不僅讓學生敬佩,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二)探索更多的德育形式
要在政治教學內容的影響下,開展好德育工作,就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方式,并且應結合中職政治教學的實際內容,開展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例如,開展相應單元主題的課堂思想活動,讓學生通過寫作、各種游戲活動、觀看視頻等方式,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進行直觀的道德培養。例如在進行社會生活的相關教學內容中,根據公共生活教學主題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美好品質的電影,再讓學生感悟寫作,體會生活中有關遵守規則,傳播善意與愛心的美好品質,進而培養自己的奉獻主義精神和社會道德感、使命感,使自己的思想達到質的境界,從而提高道德質量。
(三)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狀態
中職學生處在道德水平發展的關鍵階段,往往會因為生活或者學習中的小事而懷疑自我,產生很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影響思想道德。在做德育工作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學生心理和生活狀態,確保學生以良好的生活心理狀態去面對學習,面對生活。另外,對于學生的生活中的問題,政治教師也要盡力去關心去引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各式各樣的道德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開展活動的同時提升自我的道德修養,并且調整心理狀態。所以教師作為亦師亦友的角色,更應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及時溝通,并幫助解決,開展德育教學,避免產生道德品質上的問題。
(四)完善表揚機制
作為政治教師,可以完善各種獎勵機制,通過獎勵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例如每周評出“文明之星”“善良之星”等等,通過對學生個人的表揚,能夠形成良好的道德學習之風,也可以讓學生互相效仿,互相監督,促進整個班集體的德育建設。另外,不只是對個人的道德水平表揚,還有對小集體進行評比,例如把班級劃分為多個小組,鼓勵各小組在周末節假日開展文明道德活動,例如敬老院慰問活動、幫助環衛工人撿垃圾等。這樣的團隊協作既鍛煉了團隊合作能力,又能從整體提高學生素質。讓整個班級沐浴在文明道德之風中。
(五)轉變教育模式
中職政治學科發展過程中,傳統教學以“全班”為主,教師知識積累不足,從而導致學生對政治失去興趣,中職政治課質量持續下降。首先,要求政治教師結合社會現實,加強學習力度,充實知識儲備,不斷提高政治敏感性。二是通過要求教師從教學轉向引導,優化過去如機械般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主觀能動性。這樣不只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夠讓學生在沉浸式的環境中實現德育理念的培養。
結語:
德育教學是一個需要循循善誘的過程,而中職政治正是作為一門讓學生身心和思想更好發展的學科,在德育教學中居于中流砥柱的地位。作為中職政治教師,要充分發揮政治德育滲透的作用,做好道德榜樣作用,探索各種德育教學形式,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發展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妮婭賽姆·麥麥提.如何在中職學校政治課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
[2]黃長欽.淺談在中職政治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J].現代職業教育,2017(24):1.
[3]何生玉.道德教育在中職學校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道德教育在中職學校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研究(2630-4686),2019,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