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的執行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課業負擔要減負的同時,教學質量則更需要增效。學校教育應本著減負增效的責任,推動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營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良性教育生態。
關鍵詞:雙減;教學質量;減負增效;課后服務
2021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深入開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工作,讓教育回歸正軌,回歸本真,重塑教育生態。
“雙減”政策的施行,從家庭方面來看,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的教育焦慮,家長們不必花盡心思想方設法的挖空學生的空閑時間去參加各種補習班,繼而相應地減少了家庭教育開銷的支出,也將本屬于學生休閑放松的時間歸還給了他們。從學校方面來看,“雙減”的執行,表面上看是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但是卻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課業負擔要減負的同時,教學質量則更需要增效。學校教育應本著減負增效的責任,推動從“育分”到“育人”的轉變,營造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良性教育生態。
一、課堂做乘法,設計智慧高效課堂
“雙減”政策的實質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有限的時間內,學校應致力于向課堂的四十五分鐘要質量,打造高效智慧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為了實現這個需求,需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師滿堂灌,講到底的教學方式,減輕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注重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如何讓學生主動學習提升教學質量呢?如何讓學生的學與習真實的發生呢?
對于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設計上花時間,費心思,使得學習的方式生活化,社會化,情景化。學前環節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學生的學案而非教案,引導學生“先睹為快”,帶著興趣去體驗新知識。學中環節里,教師應引導學生“探根究底”,自信真實地投入到課堂里。此階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如希沃白板、抖音、優酷、趣聽說甚至微信等智能軟件來提升學生的興趣。
對于學生,“獨學則無友,孤陋而寡聞。”所以要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要注重設計兩人至六人的合作分組學習,以強帶弱,以主動帶被動,集思廣益,積極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后環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意猶未盡”,致力于將作業本轉變為需求本與興趣本,讓作業負擔變成學習的需求與興趣。
二、培養學生意識,增強學生自信
一節讓學生真實學習的課堂應該是一節能讓學生意識到學習重要性,自信投入的課堂。雖然各科作業總量減少,學生卻依然感覺學習負擔很重。為什么?個人覺得學生對學習意義感和價值的喪失是重要原因。學生內心不知道或者不理解學習為何,只能從老師和家長的督促中理解為學習只是為一級接一級的升學做準備。這樣的觀念一旦形成,即使學校教育減少了學習的作業量、難度和時間,他們仍然無法實現個人意義上的真正減負。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過:“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因此,學生需要明白學習的真正意義來燃起對未來的希望。這需要家校協力合作,貫徹教給學生學習的真正意義。只有當學生明白了學習的意義后,才使得接納和主動變為可能,也使得提升教學質量成為可能。另外,教學質量的提升與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信投入息息相關。美國思想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由此我們可見自信的重要性。自信使得學生心里不再畏懼學習,自信使得學生樂意參與課堂,自信使得學生樂意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適當設計課堂教學,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和認可學生的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自信地投入到學習中。
三、作業設計精細化梯度化多元化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需要精簡課后作業總量,把屬于孩子的時間還給孩子。在減少作業總量的同時,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呢?這同樣需要教花費更多時間精力精心設計好學生的作業,做到減負后作業的“質變”大于“量變”。對于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教師應當注重他們的特點與差異,分梯度布置作業,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另外,作業的布置應當多元化,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思考,學以致用。在課堂上無法實現地學習,可以在作業中有所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與創新能力。比如在學習八下英語課文?‘Alice?in?Wonderland’中,筆者讓學生發揮想象與創意,續寫英語故事來作為家庭作業。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設計下文的故事情節,不僅鍛煉了思考能力,也鍛煉了英文寫作表達能力。寫作的過程中,學生自查需要用到的新表達或者是換一種新的方式用英語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更是發揮了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有不少的學生更是在課后認真地搜尋了原著,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仿照或者重新發揮想象力將故事續寫得更有趣味,這同樣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四、利用好課后服務加餐,提高課后服務質量
如果說課堂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正餐,課后延時服務則是學生的加餐。要想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加餐”需要合理且營養。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各地各校的課后延時服務相繼開展起來。課后延時服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家長下班后為孩子準備晚餐時間上的緊張,緩解了下班的交通擁堵路況,更是為學生提供了高效的作業處理時間和集體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
如何給學生合理地加餐,讓學生吃好?這需要教師的精心服務,滿足學生們的不同需求。教師需要利用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好學生完成作業,這是課后服務的基本訴求。但是僅看護學生寫作業對于學生亦或是教師都不是最合理的加餐。在此基礎上,教師應當盡可能為學困生輔導答疑,讓學生跟得上,‘吃得飽,不挨餓’;同時教師需要增加對學習特長生的培養,讓學生‘吃得更有營養’。如果條件允許,校方可以引進社會優質教育資源,聘請校外優秀教育者,彌補校內師資力量的不足之處,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興趣選擇與文學、藝術及科技體驗,幫助學生找到找準興趣發力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甚至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各種社會實踐,如社區志愿者、參觀博物館和科技館、欣賞藝術表演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做到從“育分”到“育人”的真正轉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營造平衡的教育生態。“雙減”是一個新生事物,雖然目前道路曲折,教學質量亟待提升,但是在國家的強力推動和學校教育的不斷創新之下,前途必然是光明的。在教育過程中,學校應本著學生主體的原則設計高效智慧課堂、培養學生自信學習、精簡作業布置、提高課后服務質量來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做到真正合民心,順民意,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寇曉燕.提高課堂效率落實"雙減"政策[J].湖北教育,2021(30):2.
[2]崔楚民."雙減"背景下,聚焦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2):2.
[3]王歡.推動雙減落地讓教育回歸本真[J].中國教育報,2022(2):2.
[4]趙兵.落實"雙減"政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J].小學教學研究,2022(4):1.
[5]張志勇."雙減"背后教育觀念的大變革[J].小學教學研究,2021(30):1.
[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22):6.
作者簡介:洪蓉蓉(1994—),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碩士研究生,中小學二級教師,昆山市亭林中學,研究方向:中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