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飛
摘要: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那么,怎樣才能讓課標這些新理念走進語文課堂,作文教學;應該是廣大語文教師現階段著力思考的問題。語文課堂更能體現新理念的應該是作文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新形勢下角色的定位,必須從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轉變,把自己看成是師生共同探究活動中的一員,看成是學生的合作伙伴。寫作的真正目的與意義在于為情而作文,為人而抒情,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應是人的情感的培養和人的情感宣泄。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就是大寫的“人”的教學與培養。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存在情感教學的無目的性,無教學性,教學方法上存在超強度訓練和死板的知識灌輸。在新課標大力推行和有效教學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學呼喚情感教學。因此作文教學應以學生主體為本,重視情感教學目標和方法,提高作文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習作文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關鍵詞:語文課堂;作文教學;學生;新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那么,怎樣才能讓課標這些新理念走進語文課堂,作文教學;應該是廣大語文教師現階段著力思考的問題。語文課堂更能體現新理念的應該是作文教學。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新形勢下角色的定位,必須從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向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轉變,把自己看成是師生共同探究活動中的一員,看成是學生的合作伙伴。其次還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和穩定樂觀的情緒,微笑地面對學生,給學生以心理安全、心理自由,讓學生放松心情,積極活躍地參加學習活動,真實自信地展示自己。課堂是學習語文的主戰場,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首先要抓住這一中心環節,形成以課堂輻射課外的格局,力爭使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全程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前要結合預習要求,讓學生預習字詞,熟讀課文,搜集有關資料加以簡單記錄,動手制作必要的學具、課件。這無形之中就使學生的空間大大開放了。學校、家庭、社區、圖書館、互聯網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二課堂;課中要創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讀讀、寫寫、說說、比比、畫畫、算算、做做、演演、唱唱、跳跳等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給他們以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課后作業布置也要突出實踐性,不但能鞏固課內知識,還利于課內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無形之中也培養了學生觀察社會、體味生活、關心社會的良好品質,更為重要地是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過程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開放課堂,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允許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形式多樣地教學活動、個性的充分張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學生的自身潛能,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地位。教師要通過激勵性評價,發現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特長,建立學生的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學會贊美,通過我們的眼睛,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我們的贊美,讓學生品嘗到努力的快樂、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增強學習的信心,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的語文教學新理念,下來就作文中如何滲透新的教學理念進行交流。寫作應是人的情感的一種真切需要,所謂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皆成文章。寫作的真正目的與意義在于為情而作文,為人而抒情,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應是人的情感的培養和人的情感宣泄。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就是大寫的“人”的教學與培養。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依然如故!目前中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存在情感教學的無目的性,無教學性,教學方法上存在超強度訓練和死板的知識灌輸。在新課標大力推行和有效教學大力提倡的今天,作文教學呼喚情感教學。因此,作文教學應以學生主體為本,重視情感教學目標和方法,提高作文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習作文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在新的時代、新的形勢下,新課程新課改下,有效教學高效課堂讓我們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主張建立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建立釋放情感的平臺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不是學生情感的“裁判長”,而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師要善于構建一個輕松活潑、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平臺,充分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體驗、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甚至學生的隱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這樣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才能激活學生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的情感無負擔地、毫無保留地充分地釋放出來。有了民主的、和諧的情感釋放的平臺,學生才敢打開心靈的閘門,才能“我手寫我心”抒發真實情懷。
在作文教學中還應充分利用教材和課外書中那些文質兼美的作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語文教材本身頗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會之美、藝術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動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無不是“情”的噴涌結晶。此外,教師還應把好的時文引進課堂,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到課外去汲取養分,豐富情感體驗。確實,學生因為應試,不可能真正融入生活,以積累對生活的感悟。但可以“紙上談兵”呀,讓學生從書本中體驗生活中還沒有的滋味,讓學生在心靈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諦,從小體驗親情、友情,感受各種生命中的偉大與跳動,自強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質,寫作水平。與此同時作文教學材料的來源更對可以來自現代的多媒體、網絡,因為這些已成為現代人的“第二生存空間”,計算機網絡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它是一種立體化的傳播形式,信息量之大和知識面之寬是傳統的印刷文明時代所不可比擬的。因此,開放媒體教學,豐富學生的真切感受,讓學生身臨其境,情真意切地寫作。
作為教師可以自己和學生一起體驗寫作的樂趣,可與學生寫“同題作文”“同步日記”并進行定期交流和講評。從而可以激發學生知難而進、不斷拼搏的精神,給學生起到榜樣的作用,另外,教師通過自己寫作實踐,可以體會到寫作訓練中的要點、難點。體會到寫作中的酸甜苦辣,這樣就能更有效的指導學生寫作,和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在親身實踐、制作、觀察,甚至游戲娛樂中得到能力的鍛煉,受到啟發,活躍思想。如:組織學生進行野外寫生,在大自然中去觀察、感受、體驗。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和感受生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用樸實的語言來描寫真實的生活。
總之,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時刻想到這是在培養人,是對人的教學。語文教學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和諧發展為本。作文教學應從情感教學著眼、著手,讓學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達,真切說話,言而由衷地砌詞造句。如果學生有了一顆豐富敏感的心靈,有一個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內心語匯肯定是繽紛的。因此語文教學、作文教學都應該重視學生的情感教學,豐富、點燃學生的情感火炬,從而發揮教學新理念的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章志光主編:《小學教育心理學》,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65—72頁;
[2]施良方著:《學生認知與優化教學》,中國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275—289頁;
[3][美]D.埃爾金德著,劉光年譯:《兒童發展與教育》,華東師大出版社,1986年版,25—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