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良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互聯網的發展為教育領域提供了全新的教育平臺,即線上教學。線上教學指的是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便捷性,從傳統線下的課堂延伸到線上平臺開展教學實踐,優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環境。為充分展現出線上教學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推動作用,本研究打造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做好體育教學資源整合,促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高職院校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主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承擔起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重擔。為了提高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效率,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從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實踐發現,由于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本身缺乏吸引力,僅憑借線下的教學平臺進行授課導致大學生的學習體驗不足,大學生的碎片化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高職院校則嘗試開發體育線上教學平臺,探索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的教學新模式。該模式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開辟了線上資源的利用渠道,讓線上與線下體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度更高,符合大學生的個性化體育學習需求。對于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而言,線上線下體育教學資源的整合讓高職院校的教育環境發生改變,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質量增強。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實踐中構建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該模式充分整合線上資源,體育教學過程更突出線上教學的應用深度,體育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以短視頻資源為主,碎片化特征鮮明,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學習資源參與體育學習與實踐。線上線下碎片化的教學模式的生成,促進高職院校的轉型與創新發展。
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設計,在課前教師要做好任務的發布,大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兩者分工明確,共同營造優質的體育線上學習空間。
體育教師在線上發布教學任務,具體流程如下:首先,體育教師整合線上學習資源。體育教師根據體育教學的主題,整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并利用視頻剪輯軟件生成短視頻教學資源,時長控制在10-15 分鐘,保持體育內容的主題明確,體育教學側重點鮮明,方便大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體育的自主預習。其次,布置學習任務單。學習任務單的設置重點在于驅動大學生學習自主性,根據體育學習任務單的任務要求在課前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任務單的布置要講究難易度適中,保證任務設置有難度,大學生線上學習難度增加。學習任務單設置難度偏低,勢必影響大學生學習體驗。最后,交流和討論。教師在明確學習任務單之后在線上渠道發布體育教學任務,根據線上溝通渠道的便捷性和推廣價值建立溝通渠道,打破溝通壁壘并就體育教學任務展開溝通。根據大學生對任務的理解情況給出指導,為后續的深度學習打好基礎。
在明確高職院校體育線上教學任務后,利用線上渠道將體育學習任務向大學生發布,由于體育教學內容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現,更契合大學生的碎片化學習需要,大學生在學習體驗上將得到提升,相比于傳統枯燥的線下體育課堂的講解方式,線上教學資源的應用能夠展現出顯著效果。在體育課堂上要結合線上內容進行互動與練習。
首先,體育教師為了充分了解大學生的碎片化學習情況,根據學習任務單的內容進行隨機提問,以此來了解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基本情況,對于表現較好和知識掌握系統全面的大學生提出表揚。其次,根據線上的學習任務單要求,在體育課堂上進一步明確體育任務細節,并結合可探究性的任務單內容采取分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組過程中采取“組內差異,組間均衡”的基本原則,以便于體育合作與教學互動的展開。在小組完成討論之后共同就討論要點進一步分析,如在課前發布一些實踐性的體育活動,則需要小組成員通過活動實踐來強化自身體驗,提高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再次,明確教學要點和主要內容,讓大學生根據線上的視頻資源參與體育練習。如線上教學視頻資源是以武術套路動作為主,在體育課堂上則要根據武術套路的動作技巧進行練習,教師帶領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并不斷糾正武術套路的動作要領和細節,使得大學生可以形成肌肉記憶,展示武術套路動作的全貌;最后,小組成員進行成果展示,分享和交流體育學習心得體會。
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設計,在完成前期和中期的設計之后,還需要將側重點放在高職體育教學課后線上的測試和指導上,對體育教學課后環節具體設計,旨在提高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
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積極推進線上溝通渠道的開發,利用QQ 群、微信群等渠道就大學生在線上線下碎片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科學指導,學生在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問題的反饋,與面對面的反饋方式相比,教師的答疑時間被釋放,可以根據同一類型的問題做出解答,減少一對一解答時的重復性答疑時間的浪費。同時,大學生針對線上線下碎片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更主動、更直觀得反饋,減少與教師面對面溝通的緊張感。高職體育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定期推送有關于科學鍛煉、科學健身的內容,激活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強化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除了體育教學線上的溝通平臺和溝通渠道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運動類App 的使用便捷性及時觀察大學生的表現情況,以真實的數據來了解大學生的運動情況,為高職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奠定基礎。
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要以良好的外部條件為依托。其一,建立透明、高效、安全的云管理平臺。高職院校要肯定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的應用價值,著手建設高質量的云管理平臺,保證管理平臺的功能完備,包括體育教學資源的管理、課外活動的管理、測試模塊的管理、交流答疑模塊和教學評價模塊等。以云管理平臺記錄大學生的學習情況,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服務;其二,優化學校的網絡環境。在5G 時代高職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優質的網絡環境直接影響線上教學的質量。學校要不斷優化校園網絡環境,保證校園網絡的廣覆蓋。無論是教師針對體育教學資源的上傳,還是大學生根據學習需求的下載過程,在優質的網絡支撐下能夠使其獲得優質的學習體驗。學校安排專人進行網絡管理并保持網絡穩定性;其三,積極推進慕課、微課等平臺的開發。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生成對于體育線上教學資源的有效性提出更多要求,充分利用慕課以及微課平臺讓網絡教育資源的有效性得到充分釋放,使得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資源更加多樣化。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支撐讓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得到優化,提高高職體育教學質量。
高職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設計顛覆了傳統師生的角色定位,大學生成為體育教學活動的主體,體育教師的教學重點是以大學生的成長為核心。為此,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充分意識到現代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應用價值,著手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設計。這對于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為此要將關注焦點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教師作為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設計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能夠結合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基本情況合理優化教學內容,為大學生帶來優質的體育學習體驗;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強化實踐技能從而有效把控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全過程。體育教師要具備體育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視頻剪輯能力、教學組織能力等等,讓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有序推進,革新傳統的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持。總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的強化和提升能夠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特別是在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思想品質,不斷優化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設計,需要引導大學生主動進行碎片化的學習,讓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成長空間被進一步拓展。其一,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高職院校要結合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為其提供更多元的體育項目,如新興體育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等等,以新穎的內容吸引大學生的關注度。新穎的體育教學內容的設置和安排,體育教師在課前通過線上平臺傳遞給大學生,使得大學生學習興趣被激活,讓大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斷提升。教學內容本身具有開放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線上平臺的開放性引入更多體育項目資源,讓體育項目的價值可以凸顯出來,為高職院校大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資源,吸引這一群體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其二,挖掘線上教學方法,整合線上線下資源。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實踐線上資源的開發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本次提出的線上線下碎片化的教學模式契合大學生的碎片化學習需求。對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而言可以通過多渠道獲得體育學習內容,從而主動參與體育鍛煉。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的教學模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界限,使得體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體育教學方法的革新打破了傳統固化的教學模式,為大學生參與體育實踐提供堅實保障。
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實踐,需要完整的評價體系提供支撐。科學的評價體系將直接作用到教學實踐中,保證高職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可以發揮作用和效果。首先,明確評價主體。評價主體要圍繞大學生展開,大學生作為課堂上的評價主體,教師要靈活選擇多元的評價方法,如師生互評、生生互評以及自我評價等等,但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需要將評價重點放在大學生身上,以大學生的成長為核心,重點關注大學生的學習體驗,并根據得出的評價結果優化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其次,創新評價方式。在傳統的課堂評價體系當中,涉及的教學評價方式是以終結性的評價方式為主,從得出的結果看終結性的評價所展現出的評價效果并不理想,無法直接反映出高職院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成長情況。在本次的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實踐中,體育教學評價方式上要進行革新,將關注焦點放在動態性的過程性評價層面,通過全過程的評價內容的優化,及時地了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策略和建議,讓評價機制不斷完善,使得評價效果得到提升;最后,評價內容優化。在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的教學實踐中,要對評價內容做出優化,形成全新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大學生自主預習的情況、大學生資料下載情況、大學生作業提交、大學生交流討論以及大學生合作學習等等,完成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階段性測試,做好對該教學模式的全過程評價,讓評價結果進一步的完善,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教學模式的周期性的評價框架的安排,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的碎片化教學模式的生成,需要得到學校、教師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多方支持。從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看,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的碎片化教學模式提高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為大學生自主鍛煉意識的提升提供保障。本研究設計了高職院校體育線上線下碎片化的教學模式,對體育課堂教學全過程進行優化設計,生成教學方案和教學體系,旨在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