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翔偉
網絡學習空間支持的探究式學習中,教師借助網絡資源搭建開放的知識結構為學生提供系統化的學習支架。學生在探究時可以及時收集和分析信息、提出問題,在線選擇主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定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通過網絡學習空間進行自主研究來解決問題。為此,構建師生相互協作的網絡空間學習模式是優化綜合課程探究式學習的有效措施。
網絡空間綜合實踐活動探究式學習的整個學習過程是探索任務體驗的過程。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教師是探究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環境是探究的支撐(如圖1所示)。

圖1 主題探究式活動過程
網絡學習空間就是支撐教師和學生開展探究式活動的網絡環境。網絡學習空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方便的信息工具,讓教師可以設計教學目標和任務,獲取和支持相應資源,促進學生自主探索、相互合作,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處于一個豐富的學習環境中。[1]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診斷學情,反思并調整教學,學生也可以及時調整學習安排。資源庫不斷吸收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新資源,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并調配原始資源。該模式充分體現了在線學習空間共享、互聯互通、創新支撐的屬性。
對照探究式學習的一般過程圖可以發現,探究式學習的每一個階段都以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升為目標。探究式學習應圍繞與學生經驗有關的問題展開,對應問題的形成、分析、解決。探究式學習可劃分為選題分工、自主與協作探究、展示交流與評價等階段,有助于培養學習者的高階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網絡學習空間對學習活動全過程的支持與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探究過程的聯系,筆者設計了以活動為主線的學習過程(如圖2 所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提前設計任務、調配資源、發布任務、確定教學流程、制定學習評價規則,向學生提供資源支持和在線答疑。學生可以根據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或自行搜集需要的資料,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確定任務目標并進行合作實踐。

圖2 以活動為主線的探究式學習過程
探究式學習過程主要有5 個階段:問題情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反思問題。在問題情境階段,教師在空間課程內提供與主題相關知識的資源,學生通過閱讀產生思考并對瀏覽的信息作出回復,教師可以同步查看學生的瀏覽進度和回復情況。在發現問題階段,教師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一步對主題進行思考,學生根據提供的資源進行探究或自行搜索資料,擬訂探究計劃并在空間里進行分享。在分析問題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制訂完成任務的可行方案。方案的具體內容涉及主題探究所需的素材、工具、人員分工以及探究的問題等。[2]人員分工與任務分配可以由學生自行決定,也可以由教師進行分組和分配探究任務。在解決問題階段,學生根據提交的計劃完成主題探究。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在網絡學習空間設置一個專題或討論區,學生可以查看學習內容和各組的計劃,獲取教師提供的各種學習資源并進行交流分享。遇到困難時,學生可以在交流平臺或班級群中交流,教師應根據學生上傳的探究進度與結果給予反饋并提供下一步探究思路等。在反思問題階段,學生通過平臺支持的互動功能,及時接收不同主體對作品的反饋和相應修改意見。經過反思,學生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知識技能,也能明確下一步的學習方向。反思問題階段也就成了下一個子任務的起點。在線學習空間的互動功能通過向教師和同學尋求幫助、小組討論等方式實現。
“我的電子小報”是江蘇省小學綜合培養活動成長手冊中要求高年級設計創作的基于文字信息、數據信息、圖像信息處理的一項學習任務。其中,聲音處理是難點,但由于該主題過于寬泛,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受丹陽市教育局“強國有我”主題教育讀書活動的啟發,筆者將本次學習內容設計為“‘強國有我’讀書電子小報制作”。
基于網絡空間下探究式學習的過程設計,學習內容分為3個子任務,具體流程見表1。
通過該主題的實踐活動,探究式學習在網絡學習空間支持下的優勢顯而易見。第一,每個學生都能自主進入任務情境,從多元化的情境資源中充分了解任務目標,自主選擇主題和工具,呈現的作品形式多樣。第二,學生可通過協作探究多渠道解決問題。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搜索平臺資源或教師提供的課程資源,也可以小組內討論或在班級群里詢問教師。第三,學生可有序規劃任務進程。在任務難度不一且子任務較多的情況下,部分學生能輕松回顧已完成的子任務,并在此基礎上自然銜接之后的探究任務,避免重復完成任務和造成任務脫節的現象。[3]在整個探究式學習過程中,網絡空間全程支持教師與學生的活動,保障了探究過程的順利推進和問題的逐步深入。
網絡學習空間支持的探究式學習設計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完善。首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究式學習并不僅適合在網絡學習空間條件下進行,部分課程需要師生走出教室進行深度探究。其次,筆者所設計的學習過程更多考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其他學科的網絡空間學習還有進一步深入實踐與研究的空間。比如,在網絡空間支持的英語學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言空間,借助平臺的語音功能引導學生進行口語練習,為學生提供交流和分享觀點的機會,增強其語言能力。在網絡空間支持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平臺提供語音示范、筆順示范等方面的資源和工具支持,逐個播放生字詞的標準發音和正確筆順,學生可以自行學習和跟讀。
再次,網絡學習空間條件下的探究式學習要真正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教師可以考慮以下評價方式:第一,評價前置,讓活動目標可見。教師用話題引入活動,明確任務及其具體要求。這些要求可作為活動評價的具體標準,使主題的活動目標逐步分解落實,做到“以終為始,評價前置”。第二,評價指導,讓方法可見。教師不僅要注重評價,更要呈現評價的過程,在給學生反饋時加以方法指導、案例示范。第三,突出評價主體。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訴求,堅持評價促進學生成長的原則,讓學生及時獲得學習反饋,既而改進后續活動。此外,教師應對學生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挖掘其背后蘊藏的學生的思想、創意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