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嫻
自2019 年國家實施職業教育百萬擴招以來,江蘇高等職業教育已面向社會人員擴招四批。2019 年秋和2020 年春入校的三批社招人員,如果同普通班一樣按3 年畢業,今年應是畢業年。走訪調研發現,針對社招人員,試點院校一般試行3~5 年或3~6 年的彈性學制。“但能3年畢業的人員太少了,社招班一般30人左右,跟隨教學計劃認真學習的大約占1/4,自入校后沒有任何學習記錄的大約占1/5,剩余部分選擇在線學習,但公共基礎課尤其是數學和英語,大量學生不及格,影響了畢業。”某校社招班班主任如是說。進一步調研發現,擴招班學生基本分為三種:一種是抱著技能和學歷提升的目的而刻苦學習的;一種是入校后即出于各種原因自動放棄學籍的;還有一種是想拿學歷文憑或想學技能,但學習基礎薄弱,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或有時間也不愿意學的人。
學生自身因素是導致成績不理想、影響畢業的重要因素之一,試點院校對此雖承擔一定的責任,但同時也有苦衷。“學校面對擴招,雖然實施彈性學制,但對學校正常教學沖擊很大,教學資源嚴重緊張。社招生剛入校學習時,實訓室被超負荷使用,隨著線上線下相結合授課方式的展開,才緩解了壓力,不可否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同時,擴招生源還缺少上級部門財政資助,僅靠學校自籌經費,增加了辦學困難。”試點院校教學管理人員說。百萬擴招在實踐探索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從另一視角來看,高職面向社會人員擴招已然成為國家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策略,也會成為高職教育面臨的常態,大規模擴招倒逼高職教育多元化功能的回歸和彰顯,打破高職院校以學歷教育為主體的辦學定位(李洪渠,2019)。未來,學校要做好各種準備應對大量的非傳統生源。
第一,轉變觀念,樹立大職教觀。2019 年,《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 號)提出,要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的法定職責。我國職業教育一直以學校職業教育為主,職前職后教育難以溝通。高職院校應轉變觀念,在終身教育理念基礎上樹立大職教觀,不僅要提供學歷教育,還要提供轉崗教育、補償教育等,強調職前職后貫通培養,注重職業生涯教育,服務人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職業教育應強化與普通教育、繼續教育、社區教育等的溝通和銜接,與產業界合作融通,以開放、靈活、體系共融的大職教觀審視自身,拓展辦學功能、實施彈性教學模式、創建多維度人才培養評價標準,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轉型發展。
第二,以生為本,做好學情調研。退役軍人、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均屬于成人學習,其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更為復雜,具有功利性、自我導向性和實用性等特點(紀河,2006)。“在上社招班專業課時,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在工作中已積累了大量專業實踐經驗,有些甚至是技能大師,專業實踐經驗豐富,但專業理論知識尚不成體系;有些則無任何相關專業的背景,而教學對專業理論和實踐均有要求,于我們教師而言,教學壓力倍增,但也促使我們不斷學習”,一位專業課教師如是說。試點院校只有通過調查、分析每位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差異化教學,達到最佳教學質量。
第三,編制方案,實施分類教學模式。《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教職成〔2019〕12 號)提出,貫徹實施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針對生源多樣化特點,分類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調查中發現,試點院校針對擴招生源一般單獨開設社招班,依據生源基礎、學習需求、認知能力和發展目標等差異化特征,制訂不同于傳統生源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盡力實施分類教學,滿足不同生源個性化、多樣化、系統化的學習需求,逐步實現從“標準化”到“個性化”培養理念的轉變,提高教學效能。除此之外,有些試點院校還創設有利于實施分類教學的組織方式,“社招班線上課較多,有些學生不滿足于線上學習,學校就把社招班學生編排入普通班,社招生可依據自身學習需要跟隨普通班在線下上課,靈活安排學習活動。”一位教師說。隨著生源多樣化,未來職業教育更應尊重學習者的個性化差異,實施不同群體的“錯位”發展機制,從關注社會本位與個體本位兼顧到逐漸強調以人為本,關注個體生涯發展。
第四,多元評價,完善管理政策。基于擴招生學習基礎、年齡的不同,實踐中許多學校基本不設置入學門檻,培養過程同傳統全日制在校生源相比,其學時要求、畢業要求大幅降低。這引發對教學質量如何保障的質疑。本次擴招以成人為主,而成人學習動機、學習方式明顯與傳統生源不同,學習基礎相差甚遠,故不適用于傳統生源的教學標準,對學習者先前工作經歷、學習經歷及學習成果的認可、評價則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應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學分認定、積累和轉換政策,認可學生之前已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國家授權的專利、競賽獎項或通過自考、學歷教育等多種形式取得的成果,并對現有培養模式與過程中的某些部分、某些模塊進行權變、取舍,簡化培養環節、縮短培養時長(臧志軍,2019),評價考核方式從單一標準轉向多維標準,提升社會擴招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以適應社招人才培養多樣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