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玲
(河南省濮陽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五科 濮陽 457000)
隨著社會發展,當代人生活及精神壓力變大,精神疾病高發,其中廣泛性焦慮障礙(GAD)與抑郁(MDD)尤為常見,均易導致患者失眠,嚴重時甚至出現自殺傾向,因此對該病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重要。目前臨床治療GAD與MDD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但藥物治療通常起效慢,在改善心理問題方面有所欠缺,因此需要聯合非藥物治療以加快康復進程。據近年來學者研究,通過放松訓練治療該病效果較好[1]。本研究觀察常規藥物聯合放松訓練治療GAD伴MDD患者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濮陽市精神衛生中心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GAD伴MDD患者分為聯合組與對照組,各36例。納入標準:符合GAD診斷標準[2];符合MDD診斷標準[3];年齡18~60歲;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分裂癥發作期患者;智力缺陷者;意識不清,溝通障礙者;氟西汀藥物過敏者。聯合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24~56歲,平均(34.3±3.5)歲;輕度GAD 20例,中度GAD16例;輕度MDD 19例,中度MDD17例。對照組男17例,女19例;年齡21~54歲,平均(32.8±4.1)歲;輕度GAD 20例,中度GAD16例;輕度MDD 17例,中度MDD 1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批準(倫理批號:2018-03-C06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常規藥物為鹽酸氟西汀片(國藥準字H19980139),根據抑郁情況每日于飯后口服20~60 mg。聯合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放松訓練治療: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及情緒變化,選擇安靜、舒適的訓練環境,播放舒緩柔和的音樂,幫助患者心理放松,從而緩解肌肉緊張情況,并選取舒適體位;訓練過程采用漸進松弛法,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訓練,通過暢想美好事物分別從頭、頸、四肢、軀干進行軀體放松;在肌肉放松的同時,告知患者閉眼睛,深呼吸,每次訓練60 min。首次訓練時,為避免患者難以配合訓練,醫務人員可作為示范者與患者同時進行訓練,待患者完全掌握后方可停止。每次訓練過程中,及時詢問患者感受,提示患者心理放松,引導患者進行美好事物想象,醫務人員保持語氣親切溫柔,耐心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將心中煩惱宣泄出來,認真傾聽,并及時給予心理疏導,避免提及病情相關知識,緩解患者心理壓力?;颊唠x院后,要求患者家屬指導并監督患者進行放松訓練。且在治療期間,患者家屬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不要責怪、排斥患者,要理解患者,多與患者進行一些開心的活動。若患者有一定需求,需要盡量滿足,若不能滿足,要以溫柔的語氣進行勸阻,讓患者知曉不能滿足的原因?;颊咴诩抑委熎陂g,需要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盡量減少夜間吵鬧、熬夜等情況,以保證患者能夠正常睡眠。若患者有所不適及不安感,應停止治療,待患者情況好轉時繼續治療。兩組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1)臨床療效。評估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神經精神科學會擬定的4級標準,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減分率進行評估[4]。減分率=(治療前HAMA評分-治療后HAMA評分)/治療前HAMA評分×100%。其中顯效為減分率≥50%,有效為減分率≥25%且<50%,無效為減分率<25%??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病情嚴重程度。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抑郁自評量表(SDS)[6]評估。SAS與SDS均包含20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4分,統計總分后化為百分制標準分,標準分越高,病情越嚴重。(3)自殺傾向。采用自殺態度問卷(QSA)[7]進行評估。該問卷包含性質認識、對自殺者態度、對自殺家屬態度、對安樂死態度4個維度29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5分,總分分別為9~45分、10~50分、5~25分、5~25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殺傾向越大。(4)睡眠質量與自我效能。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8]進行評估。PSQI量表0~2l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9]進行評估。GSES分值10~30分,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5)生活質量。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QOL-LC V2.0)[10]進行評估,包括日常生活(6項)、心理狀態(6項)、家庭情況(5項)、身體情況(5項),積極項采用正向評分方式,消極項采用逆向評分方式,每項均為1~10級評分,分數越高說明其生活質量越好。(6)隨訪,觀察1年內兩組復發情況。
1.4 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采用秩和檢驗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3個月,聯合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病情嚴重程度比較治療前,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574、1.782,P=0.567、0.078);治療3個月后,兩組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聯合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2.176、2.310,P=0.033、0.024)。見表2。
表2 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SAS、SDS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時間 n SAS SDS聯合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36 36 t P對照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36 36 t P 62.52±3.15 58.12±3.54 5.571 0.000 62.98±3.63 59.86±3.24 3.847 0.000 68.01±3.71 63.22±3.45 5.673 0.000 69.55±3.62 65.21±3.85 4.928 0.000
2.3 兩組自殺傾向比較治療前,兩組性質認識、對自殺者態度、對自殺家屬態度、對安樂死態度評分及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33、0.347、1.201、0.910、0.586,P=0.739、0.728、0.233、0.910、0.586);治 療3個月后,兩組性質認識、對自殺者態度、對自殺家屬態度、對安樂死態度評分及總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且聯合組明顯低于對照組(t=3.047、2.389、4.339、2.341、2.995,P=0.003、0.020、0.000、0.022、0.004)。見表3。
表3 兩組QSA評分比較(分, ±s)

表3 兩組QSA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時間 n 性質認識 對自殺者態度 對自殺家屬態度 對安樂死態度 總評分聯合組36 36對照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 t P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t P 36 36 28.07±2.51 24.32±2.15 6.808 0.000 28.26±2.32 25.96±2.41 5.919 0.000 32.26±2.39 28.52±2.61 6.341 0.000 32.05±2.72 29.97±2.54 3.353 0.001 15.27±2.48 12.32±2.15 5.393 0.000 15.95±2.32 14.55±2.21 4.494 0.000 16.33±2.31 13.42±2.52 5.107 0.000 16.85±2.53 14.68±2.02 4.022 0.000 91.93±8.74 78.58±9.16 6.326 0.000 93.11±8.33 85.16±9.48 3.779 0.000
2.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治療前,兩組日常生活、心理狀態、家庭情況、身體情況評分及QOL-LC V2.0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個月后,兩組日常生活、心理狀態、家庭情況、身體情況評分及QOL-LC V2.0總評分均較治療前提高(P<0.05),且聯合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QOL-LC V2.0評分比較(分, ±s)

表4 兩組QOL-LC V2.0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時間 n 日常生活 心理狀態 家庭情況 身體情況 總評分聯合組36 36對照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 t P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t P 36 36 31.56±5.22 48.27±6.79 11.706 0.000 30.15±5.14 45.19±6.01 11.410 0.000 21.71±6.25 39.14±7.76 10.495 0.000 20.30±5.92 35.33±7.19 9.682 0.000 17.31±4.22 29.13±7.11 8.577 0.000 18.29±4.15 25.20±7.04 5.073 0.000 28.71±6.95 37.18±7.81 4.861 0.000 29.36±6.42 33.15±8.22 2.180 0.032 99.29±14.65 153.72±21.18 12.681 0.000 98.10±15.34 138.87±20.93 9.426 0.000
2.5 兩組睡眠質量與自我效能比較治療前,兩組PSQI、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68、1.765,P=0.789、0.081);治療3個月后,兩組PSQI評分較治療前降低(P<0.05),GSE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P<0.05),且聯合組治療后PSQI低于對照組(t=4.083,P=0.000),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t=2.147,P=0.035)。見表5。
表5 兩組PSQI、GSES評分比較(分, ±s)

表5 兩組PSQI、GSES評分比較(分, ±s)
組別 時間 n PSQI GSES聯合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36 36 t P對照組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36 36 t P 15.93±1.83 13.22±1.46 6.946 0.000 15.83±1.29 14.75±1.71 3.025 0.003 17.31±1.59 19.12±1.58 4.844 0.000 16.64±1.63 18.36±1.42 4.774 0.000
2.6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隨訪1年,聯合組3例(8.33%)出現復發,對照組11例(30.56%)出現復發,聯合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345,P= 0.037)。
GAD、MDD發病早期不易察覺,病發后不僅不利于身心健康,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因產生自殺傾向而危及生命,因此在發病后采取有效治療措施至關重要。放松訓練是為了讓人體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降低,使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生理活動強度降低,該過程有利于機體能量儲存,促進其機體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表明常規藥物聯合放松訓練治療GAD伴MDD患者臨床療效較好,其原因可能是在放松訓練中,指導患者進行肌肉放松,能幫助患者體驗到緊張和放松的不同感覺,配合深呼吸,能使患者明顯察覺到放松后的愉快,使其更好地體會到放松效果,減少焦慮情緒的產生,從而達到治療GAD的效果。
放松訓練有助于患者放松全身肌肉,從而身心舒暢,有利于疾病恢復?;颊哌M行放松訓練后焦慮、抑郁情緒均較治療前有所緩解,原因可能是在醫務人員指導下,患者學會漸進松弛法,通過每日鍛煉,肌肉得到有效放松,降低機體活動水平,從而達到心理放松,并循序漸進;通過3個月持續治療,治療效果得以鞏固,從而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好轉,病情減輕。盡管如此,當患者心境持續低沉,MDD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患者自殺傾向出現,不僅威脅患者自身安全,還易對患者家庭造成傷害。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藥物治療聯合放松訓練后,發現患者自殺傾向明顯好轉,這是由于患者對自殺產生正確認識,逐漸學會對自己及家人負責,且心境開朗之后,可逐漸轉移注意力,尋找生活中樂趣,與親朋好友進行溝通,排解抑郁情緒,從而心情愉悅舒暢,自殺念頭減少。
GAD患者經常因為生活中某些問題過分擔心憂慮,例如身體健康、生活能力等,因此神經敏感緊張,導致睡眠質量受到影響,夜間出現失眠、易醒癥狀,白天易疲乏打盹。通過治療后,可發現患者睡眠質量好轉,自我效能感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患者白天進行1 h訓練,充分緩解白天的壓力和緊張,并適當產生疲憊感,因此在夜間心理放松,使睡眠質量得以優化。據調查研究顯示,通過白天的放松訓練,使患者體溫高于日常峰值水平,體溫下降更慢,從而白天精力充沛,同時夜間體溫下降較平時更多,因此睡眠情況好轉,精力充沛,增加自信,自我效能感提高[11]。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后,聯合組生活質量明顯較優,可能是通過放松訓練能使患者心情保持愉悅舒暢,減少焦慮、抑郁等情緒的產生,改善患者心理狀態;要求家屬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實際情況,能避免其家屬產生排斥心理,有效提升患者家庭生活質量;通過放松訓練還能改善患者睡眠質量,使患者能夠正常睡眠,減少失眠癥狀的產生,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改善患者身體情況,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隨訪1年內,聯合組復發率明顯較低,這說明常規藥物聯合放松訓練治療遠期效果好,能避免患者后期復發。
綜上所述,常規藥物聯合放松訓練治療GAD伴MDD患者臨床療效較好,可幫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負面情緒與睡眠質量,避免出現自殺情況,并且還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