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茜茜






摘? 要:目的? 分析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在麻醉及疼痛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視覺模擬評分、應激反應和心肌指標的影響。方法? 選擇德州市中醫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例,分別應用0.25%羅哌卡因、0.20%羅哌卡因,評估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應激反應、術后相關指標、術后視覺模擬評分(VAS)、不良反應、心肌指標情況。結果? 研究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平面固定時間以及運動阻滯起效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平面消退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30 min,兩組患者血漿皮質醇(Co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內皮素(ET)水平均明顯升高(P<0.05),但研究組升高幅度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術后30 min心率及平均動脈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不同時段VAS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惡心嘔吐、皮膚瘙癢以及視物模糊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肌鈣蛋白(cTnI)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明顯升高,但研究組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手術麻醉及疼痛治療中,采用0.20%羅哌卡因麻醉及鎮痛效果更為理想,且對機體應激反應、心肌指標影響較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羅哌卡因;麻醉;疼痛;應用效果;視覺模擬評分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13-00-04
外科手術是當前臨床治療常用且重要治療方法,具有較高應用效果及價值。但是,麻醉是手術治療不可缺少的環節,且手術創傷也可引起疼痛反應,若處理不當,可直接影響術后康復進程,因此,需采用有效麻醉及鎮痛方案[1-2]。羅哌卡因為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其主要是通過抑制神經元細胞的鈉離子通道從而阻斷興奮、傳導,在區域阻滯、疼痛治療等應用比較廣泛[3]。然而,因不同濃度羅哌卡因麻醉及鎮痛效果、對機體的應激反應以及心臟毒性等方面存在差異,故關于羅哌卡因使用濃度尚無統一標準,存在較大爭議[4]。基于此,本研究選擇德州市中醫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100例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對不同濃度羅哌卡因應用效果及對視覺模擬評分影響進行對比評估,旨在為麻醉及疼痛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德州市中醫院2020年7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術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44.26±10.38)歲;體質量指數最低19.3 kg/m2、最高25.9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12±1.06)kg/m2。
研究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44.25±10.41)歲;體質量指數最低18.9 kg/m2、最高26.8 kg/m2,
平均體質量指數(22.85±1.29)kg/m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人及家屬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德州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普通外科疾病診療指南》[5]中外科手術治療適應證;②思維正常,認知清晰,具備一定交流、配合能力。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臟功能不全等;②臨床資料缺失明顯;③凝血功能障礙;④認知、交流等能力欠缺,不能合作;⑤中途脫落會退出觀察。
1.3? 方法
兩組于術前30 min,取0.5 mg阿托品(生產企業: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382,規格:1 mL∶
0.5 mg)進行肌內注射,建立靜脈通路,實施氣管插管,并予以心電監護,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以L3~L4為穿刺點,于硬膜外腔穿刺并置管,取5 mL利多卡因(生產企業: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072,規格:5 mL∶0.1 mg)注入,仔細觀察,無脊麻反應,取0.05 mg/kg咪唑安定(生產企業:廣東華潤順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325,規格:10 mg)、0.3~0.4 μg/kg舒芬太尼(生產企業: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規格:1 mL∶50 μg)、1.5 mg/kg丙泊酚(生產企業: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效公司,國藥準字H20123138,規格:20 mL∶0.2 g)、0.8 mg/kg阿曲庫銨(生產企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869,規格:5 mg)進行麻醉誘導,并參照患者肌松情況間斷注射阿曲庫銨。而后對照組采用0.25%羅哌卡因(生產企業: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381,規格:20 mL∶150 mg),研究組采用0.20%羅哌卡因進行麻醉、鎮痛。術畢,將患者送至病房,與病房護士進行交接,叮囑嚴密觀察和監測其體征變化,具備拔管指征,及時拔管。
1.4? 觀察指標
①觀察分析麻醉效果:采用單絲檢測阻滯區域,確定閾值,記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平面固定時間、平面消退時間,從注射神經阻滯藥物至患者不能抬起上肢界定為運動阻滯起效時間,從注射神經阻清滯藥物結束至肩關節能夠抬起或外展時間界定為運動阻滯恢復時間。②觀察分析應激反應:于麻醉前、麻醉后30 min,抽取靜脈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漿皮質醇(Cor,140~630 nmol/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42~620 U/L)、內皮素(ET,37.91~68.37 ng/mL)水平。
③觀察分析術后相關指標:包括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術后30 min心率及平均動脈壓。④觀察分析術后視覺模擬評分:于術后不同時段(術后1、2、4、8、12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估鎮痛情況,分值范圍0~10分,分值越低表明疼痛越輕[6]。⑤觀察分析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常見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皮膚瘙癢以及視物模糊等。總發生率=(惡心嘔吐+皮膚瘙癢+視物模糊)例數/總例數×100%。⑥心肌指標,于麻醉前、術后24 h,抽取靜脈血,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肌鈣蛋白(cTnI)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法測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
1.5?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4.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組內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麻醉效果比較
研究組感覺阻滯起效時間、平面固定時間以及運動阻滯起效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平面消退時間、運動阻滯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水平比較
麻醉前,兩組患者Cor、SOD、E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麻醉后30 min,兩組患者Cor、SOD、ET水平均明顯升高,但研究組升高幅度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比較
研究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術后30 min心率及平均動脈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研究組術后不同時段VAS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惡心嘔吐、皮膚瘙癢以及視物模糊等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6? 兩組患者心肌指標比較
麻醉前,兩組患者cTnI、CKMB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兩組患者cTnI、CKMB水平均明顯升高,但研究組升高幅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3? 討論
近年來,伴隨醫療模式改革、醫學水平進步,手術麻醉方案選擇、術后早期鎮痛效果等成為臨床評價醫療服務水平及質量的重要指標,如何進一步提高麻醉安全性、術后鎮痛效果受到患者及麻醉醫師關注[7-8]。其中,麻醉目的在于通過使用麻醉藥物,確保患者在安全、無痛條件下順利接受手術治療,而部分術后疼痛治療其本質也屬于麻醉環節[9-10]。術后疼痛出現究其原因為手術切口造成機械性損傷,同時,切口也會破壞正常神經結構,導致中樞神經系統敏感性提升,引起疼痛;另外,受自身疾病、手術創傷影響,患者對疼痛耐受度可出現下降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強應激反應[11]。除此之外,手術形成切口會使外周神經軸突中胞質出現反向運動,增加P物質分泌,導致切口周圍血管通透性隨之增強,造成水腫、感染等癥狀,引起疼痛[12]。當發生強烈疼痛,不僅會造成應激反應,還會引起不愉快感覺和情緒體驗,因此,應引起重視,有效防治,避免造成更大或更長久損害。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整體麻醉效果較對照組更好(P<0.05);研究組對機體應激反應較對照組更輕(P<0.05);研究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術后30 min心率及平均動脈壓,與同期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不同時段(術后1 h、術后2 h、術后4 h、術后8 h、術后12 h)VAS評分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與汪鵬等人[13]研究結果(實驗組術后1、2、4、6 h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具有較高一致性;研究組相關不良反應總發生率4.00%與對照組6.00%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24 h研究組心肌指標水平較對照組更低(P<0.05)。結果說明0.20%濃度羅哌卡因麻醉及鎮痛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可靠。分析可知,羅哌卡因屬于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可抑制神經細胞鈉離子通道,能夠有效可逆阻斷神經纖維間沖動傳導,發揮良好麻醉及鎮痛效果,與高濃度羅哌卡因比較,低濃度羅哌卡因可明顯減輕術后疼痛情況[14]。同時,隨羅哌卡因濃度增加,應激反應、心肌毒性也會增加,使用低濃度羅哌卡因能夠有效降低應激反應、減輕對心肌的影響,從而降低手術風險,更利于預后[15]。尤其是對于老年患者及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使用低濃度羅哌卡因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不良心臟事件。此外,低濃度羅哌卡因不良反應相對更少,這可能與高濃度羅哌卡因的毒性反應影響鎮痛效果有關[16]。需要注意的是,羅哌卡因在注射后可出現較多不良反應,為降低嚴重不良反應的潛在危險,不僅需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還應在實施麻醉前盡可能改善患者身體狀況,提高機體對麻醉的耐受性,降低麻醉風險。
綜上所述,在手術麻醉及疼痛治療中,采用0.20%羅哌卡因,麻醉及鎮痛效果更為理想,且對機體應激反應、心肌指標影響相對較小,可作為推薦劑量在手術麻醉及疼痛治療中使用。但是,在實際麻醉及疼痛治療中可結合患者病情、身體狀況等選擇最佳羅哌卡因使用濃度,提高手術效果,獲得良好預后。
參考文獻
[1]黃鵬.不同濃度羅哌卡因應用于臨床麻醉與疼痛治療的效果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22):96-97.
[2]王軍貞.小劑量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對老年膝髖關節置換患者麻醉效果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1,29(8):79-80.
[3]龔友明,呂瑤,張嬋,等.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腹橫肌平面阻滯在肥胖患者上腹部手術中的鎮痛效果和安全性[J].中國醫藥,2021,16(6):917-920.
[4]張士民,吳華彬.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鎮痛對產婦鼓膜溫度白細胞介素-6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 21(6):941-943.
[5]陳孝平.普通外科疾病診療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85-89
[6]王秀環,鳳旭東,鮑樂樂,等.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腰叢神經阻滯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血流動力學及鎮痛效果的影響[J].天津藥學,2021, 33(1):68-70.
[7]周贊得,涂昕祥,曾耿暉.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全身麻醉對全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江西醫藥,2021,56(1):107-109.
[8]孫麗,魏金聚.羅哌卡因在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18,24(6):329-330.
[9]佟磊.超聲引導下不同濃度羅哌卡因腋路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及對患者心肌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刊,2020,47(13):81-83.
[10]閻旭艷,郝紅,盧麗莎.甲哌卡因聯合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在斷指再植患者腋路臂叢神經阻滯中的應用效果及其對感覺、運動神經阻滯恢復時間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36):153-155.
[11]王振華,蔡立松.羅哌卡因浸潤麻醉對食管癌根治術患者麻醉效果及應激反應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刊,2021,56(10):1113-1116.
[12]盧思宇,謝文靜.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中應用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的療效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19,5(9):148-150.
[13]汪鵬,劉娟.臨床麻醉及疼痛治療中應用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的療效分析[J].貴州醫藥,2020,44(8):1248-1250.
[14]郭樂,劉東輝.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經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麻醉的效果及對患者血清CTNI、CK-MB和血壓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0,44(1):55-57.
[15]葛藝娜.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對超聲引導肌間溝臂叢神經阻滯的應用效果[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29(20):154-155.
[16]楊亞雯,金曉菲,朱國漢,等.不同濃度羅哌卡因用于超聲引導下鎖骨上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中的阻滯效果及對心肌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8,17(21):2342-2345.